摘要:初夏的晨光洒在赤峰市林西县南侧平房区的青砖灰瓦上,曾经杂物堆积的巷道如今被绿意点缀,院落内外整洁有序,居民们的欢声笑语洒满街巷……这一切都得力于林西县大力推进的平房区综合整治行动,通过“路暖灯厕”一体化改造、文明示范户评选、积分激励等举措,这片老城区不仅告别了
初夏的晨光洒在赤峰市林西县南侧平房区的青砖灰瓦上,曾经杂物堆积的巷道如今被绿意点缀,院落内外整洁有序,居民们的欢声笑语洒满街巷……这一切都得力于林西县大力推进的平房区综合整治行动,通过“路暖灯厕”一体化改造、文明示范户评选、积分激励等举措,这片老城区不仅告别了“脏乱差”的旧貌,更建立起一套全民参与、常态长效的管理机制,让居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走进铜都社区,“文明示范户”表彰大会赢得阵阵掌声。这场评选以“布置协调美、清洁卫生美、绿化格局美”为三大维度,通过“现场打分+综合评比”的方式,从31户参评家庭中遴选出10户标杆家庭。社区“两委”联合“小巷管家”组成评分组,逐户检查院落整洁度、柴草堆放规范度等5项指标,确保公平公正。表彰现场,居民孙凤芹捧着荣誉证书感慨道:“这份荣誉既是对我们日常习惯的认可,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首批示范户,她主动承担起“以户带片”的职责,带动邻里共同维护环境。如今,“突击整治变常态管理、被动整改变主动维护”的理念深入人心,居民们逐渐养成“门前三包”的习惯,形成“一户带一片、一片带全域”的辐射效应。
在学府社区,“综合治理积分兑换超市”成为居民热议的新鲜事。每月评选出的十户“优秀示范户”,可凭积分在指定超市兑换酱油、鸡蛋等生活用品。“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扫就能得积分换商品!”居民郭振生展示着用50积分兑换的物资,笑得合不拢嘴。这一模式由社区联合共建单位林西县林业和草原局共同打造,积分评定小组定期入户检查环境卫生,重点考核垃圾堆放规范、消防通道畅通等情况,以“小积分”激发“大能量”。自积分超市运营以来,乱堆乱放现象显著减少,居民主动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高涨,基层治理的“独角戏”逐渐转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如果说积分制是“润物细无声”的引导,那么宏林社区的“垃圾干湿分离”行动则是从源头破解环境难题的硬招。社区联合爱心企业向试点片区捐赠2000个干湿分离垃圾桶,并举办专题培训会。捐赠仪式上,企业代表克新山与城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宁静完成交接,这批设计科学的垃圾桶不仅解决了传统垃圾混投的顽疾,更让环保理念扎根居民心中。网格员们挨家挨户派送垃圾桶时,居民刘海燕连连称赞:“之前发的网兜式垃圾袋就很好用,现在又添了干湿分离桶,家里和街巷都干净多了!”与此同时,社区同步推行“小巷管家”制度,聘任热心居民担任环境监督员。手持红袖标的杨冰坚定表态:“我要用脚步丈量街巷,用行动守护家园!”如今,这支队伍已成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维护的中坚力量。
从“面子”到“里子”,平房区的蜕变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全面升级。宏林社区永盛路曾是出了名的“脏乱差”片区,夏季污水漫溢、冬季路面结冰,居民苦不堪言。林西县启动“路暖灯厕”一体化改造,硬化巷道、安装路灯、改建公厕、铺设供暖管网,惠及2600余户居民。曾经的泥泞土路变成平整水泥路,黑漆漆的夜晚被节能路灯点亮,旱厕升级为水冲式公厕,寒冬里取暖难题也得到解决。
环境整治非一日之功,常态长效更需制度保障。林西县通过“政府引导+居民自治+社会协同”的三维联动,将阶段性成果转化为持久动力。一方面,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文明示范户”“积分超市”等品牌活动常做常新;另一方面,拓宽宣传渠道,通过居民微信群、网格员入户、志愿者宣讲等方式,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街巷整洁,绿意盎然,居民满意的笑容……如今已成为林西县平房区的“标配”。从“要我整治”到“我要维护”,从“政府单干”到“全民共建”,这片老城区正以扎实的举措、创新的机制,书写着人居环境提升的生动答卷,承载着居民不“平常”的幸福生活。(杨玉婷、吴鑫)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