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养牛的朋友大家好,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外购牛已经成为很多养殖户补栏、扩群的重要方式。但你知道吗?外购牛刚到家时如果调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拉稀、食欲差、发热、甚至死亡等问题,既伤牛又伤钱。
各位养牛的朋友大家好,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外购牛已经成为很多养殖户补栏、扩群的重要方式。但你知道吗?外购牛刚到家时如果调理不当,很容易出现拉稀、食欲差、发热、甚至死亡等问题,既伤牛又伤钱。
今天我就把自己多年养牛的经验,浓缩成一段顺口溜,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你少走弯路:“先休息后喝水,粗料先行调瘤胃,促恢复防感染,驱虫免疫来一遍,监测体温不能忘,早治早好保健康。”是不是很朗朗上口?接下来我们一条一条详细讲解。
一、先休息后喝水 —— 牛也需要“缓冲期”
牛在长时间运输过程中,处于高度紧张与疲劳的状态,刚到新环境时,不宜立即投喂饲料与饮水,而应先让其充分休息。正如人长途旅行后最需要的是放松和调整,牛也需要2-4小时的静养时间,来适应新的圈舍与气候条件。这个阶段要保持圈舍安静、通风良好,避免人为干扰,让牛逐步放松紧张情绪,有利于后续的采食与消化。
等牛休息一段时间后,就可以开始第一次饮水了。虽然牛此时很渴,但切忌让其自由大量饮水。长途运输后牛的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若突然大量饮水,容易引起拉稀、腹泻,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水中毒。所以饮水应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逐步过渡,等牛身体适应后再自由饮水,这样既能满足牛的水分需求,又能避免肠胃疾病的发生。
二、粗料先行调瘤胃 —— 先别急着喂精料
运输应激会严重影响牛的瘤胃功能,表现为采食减少、反刍减少甚至瘤胃蠕动减弱。为了帮助瘤胃尽快恢复工作,建议在最初2-3天内只饲喂适量的粗饲料,如麦秸或稻草等优质的干草,每天控制在2-3斤。粗料有助于刺激瘤胃蠕动,促进瘤胃微生物的恢复。但注意饲喂量不能过大,避免出现前胃迟缓、瘤胃积食以及瓣胃阻塞等问题。等到牛逐步恢复后,再逐步添加精料,实现营养全面供应。
三、促恢复、防感染 —— 补营养是关键
运输过程中的应激会导致牛体质下降、免疫力削弱,极易感染疾病。在牛到家后的调理阶段,应重点关注营养补充。推荐使用过瘤胃营养型的预混料,按照每100公斤体重添加40克,可与麸皮拌匀后喂牛。这类预混料富含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食欲、恢复体力,提高抵抗力。搭配一些免疫增强剂使用效果更佳,有效预防感冒、肺炎等常见疾病。
四、驱虫免疫来一遍 —— 建立健康防线
外购牛大多来自不同地区,体内可能携带寄生虫或疫病源,容易在新环境中传播。所以建议在牛休整2-3天后进行驱虫,选用安全高效的驱虫药物,按照体重准确投药驱虫。
免疫方面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补打相应的疫苗,如口蹄疫、牛肺疫、出血性败血症等。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是保障牛群健康的关键一步。
五、监测体温不能忘 —— 早发现早治疗
许多外购牛发病的前兆是体温升高,所以体温的监测是早期发现病牛的有效手段。建议每天定时测量牛只体温,重点关注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咳嗽、流鼻涕等可疑症状。一旦发现体温超过39.5℃,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常见的运输应激性疾病如肺炎、败血症等,若在早期及时发现并治疗,治愈率高,恢复快;若延误治疗,极易发展为慢性病甚至形成僵牛,影响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六、调理期7~10天 —— 打好基础再育肥
外购牛的调理过程虽然繁琐,但只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操作,就能大大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整个的调理过程建议持续7-10天,期间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应激,合理饲喂,定期观察。通过这一阶段的精心管理,为后续育肥或育种打下坚实基础。
“先休息后喝水,粗料先行调瘤胃,促恢复防感染,驱虫免疫来一遍,监测体温不能忘,早治早好保健康。”这句顺口溜不仅是对外购牛调理流程的高度概括,更是每个养牛人应牢记的管理要点。希望这套方法能为广大养牛朋友提供实用指导,让大家在养殖路上少走弯路,实现健康养牛、高效养牛的目标。
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点赞和收藏,也可以在评论区说说你是怎么调理外购牛的,大家一起交流,共同进步!
来源:瑞睿聊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