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清水河县北堡乡阳湾村的坡地上,村民王大叔望着自家30亩大豆田感慨:“往年人扛牛犁,半个月都耕不完。听说新农机连陡坡地都能作业,今年总算有盼头了!”村民的这份期待源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党委精准实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投入126.38万元购置的3台拖拉机、1架植
在清水河县北堡乡阳湾村的坡地上,村民王大叔望着自家30亩大豆田感慨:“往年人扛牛犁,半个月都耕不完。听说新农机连陡坡地都能作业,今年总算有盼头了!”村民的这份期待源于清水河县北堡乡党委精准实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投入126.38万元购置的3台拖拉机、1架植保无人机及配套农机具即将到位,专为全乡70%的坡耕地所用。
面对“无机可用、有机难用”的困境,北堡乡党委用足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新购置的农机中,坡地专用翻转犁日均深耕可达200亩,植保无人机可降低30%农药用量,旋耕机可实现“深松—播种—覆土”一体化作业。为确保项目落地,北堡乡成立了专班推进设备采购调试,并与清水河县粮士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全程托管服务模式,让分散农户共享农业机械化红利。
农机未到,服务先行。在北堡乡阳湾村示范田,农技员张天才正带领村民检测墒情:“这片坡改梯田已完成种子筛选,等旋耕机到位,出苗率预计能提升20%。”全乡农技人员分片包干,推广米豆带状复合种植、秸秆还田等绿色技术,指导完成5000亩梯田备耕。
与此同时,北堡乡同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包村干部逐村检查农机库房安全,通过“大喇叭+微信群”普及安全规范。“春耕热线24小时畅通,农户有问题随时能联系干部。”正在排查隐患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乡已组织开展农机手培训,确保“铁牛”上岗安全有序。
“把土地托管给合作社后,我还能去沙棘厂打工,一年能多挣2万元!”长沟门村李阿姨的“双份收入账”,得益于北堡乡创新推出的“集体购机、共享服务”模式。由村集体主导组建的农机合作社,不仅为本乡农户提供优惠服务,还承接周边耕地托管,预计年服务面积超8000亩,为村集体创收18.6万元。未来产生的收益将按六四比例分配:60%投入农田水利改造,40%用于帮扶低收入家庭,形成“购机—服务—反哺”的可持续发展闭环。
站在青龙洞山观景台远望,48.8%的森林覆盖率与层层梯田相映成趣。北堡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刘林霞说:“秋收时节机械化作业的金色田野与沙棘林将成为文旅新景观。”新农机配套的节水灌溉、有机肥施用技术预计可减少15%的化肥用量,提升土壤有机质。
如今,北堡乡对生态账的规划愈发精细:秸秆还田机列入采购计划,残膜回收纳入服务范畴,农机库房“变身”生态技术培训站。在北堡乡党委的规划中,农业机械化不仅要提升产量,更要守护好绿水青山。暖阳洒向层层梯田,破土的新芽与待发的农机共同孕育着希望。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梁婧姝 通讯员 王剑)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
来源:呼和浩特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