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在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中,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1585亿元,同比多增12243亿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 北京报道
4月作为传统的信贷“小月”,信贷投放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所增强。
5月14日,在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中,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4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1585亿元,同比多增12243亿元。
4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8.0%;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1.5%;流通中货币(M0)余额13.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前四个月净投放现金3193亿元。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受季节性效应、关税冲击以及债务置换等多因素影响下,4月新增信贷有所回落,但政府债发行等支撑下,社融增速呈稳步走高态势,今年以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总体不减。
M2增速大幅上行
“4月金融数据表现正常,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社会融资规模、信贷投放增长平稳,符合预期。”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具体而言,在当日发布的金融数据中,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25.17万亿元,同比增长8%,较上月大幅上行1个百分点。
“4月末M2增速较快上扬,背后是上年同期基数大幅走低,以及当月社融增速加快,拉动存款派生。”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王青表示,当前M2增速明显高于名义GDP增速,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具有较强支持性。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称,后续随着低基数效应的递减,未来M2同比增速会恢复到今年前几个月的正常增长水平。
另外,狭义货币(M1)余额109.14万亿元,同比增长1.5%,较上月末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
“4月末M1增速在上年基数下行背景下低位回落,与当月企业贷款、特别是短期贷款大幅少增直接相关;而当月关税战骤然升温,可能也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投资活跃度造成一定影响。”王青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总体上看,当前M1增速偏低,显示宏观经济动能有待进一步提振。
地方债务置换影响仍在持续
在贷款方面,前四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06万亿元。
“1-4月新增贷款10.06万亿元,同比少增1300亿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方债务置换等非基本面因素扰动。如果剔除债务置换因素的影响,今年1-4月实际贷款投放力度应强于去年同期。”王青表示,更为重要的是,从更长周期看,贷款结构出现明显优化,近年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以及住宿餐饮、文体教育等重点服务消费行业贷款占比明显上升,显示金融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加大并取得积极成效。
具体到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800亿元,同比少增4500亿元,拖累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从上月末的7.4%放缓至7.2%。
王青认为,3月贷款季末冲量,规模达到历史第二高水平,对4月新增贷款规模有一定透支效应;同时1-4月置换债大规模发行,4月还有较大规模城投平台存量贷款被地方政府债所置换,继续拉低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规模(新增贷款=新发放贷款规模-贷款偿还规模);另外4月外部环境出现急剧变化,对市场信心有一定影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和居民贷款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单月数据对信用扩张及需求恢复情况指向性不强。结合当前情况看,伴随‘5.7三部委一揽子增量政策’出台以及‘5.12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后续信用稳定的基础得以夯实。”温彬补充道。
分部门看,对公仍是信用扩张“压舱石”,票据、中长贷形成主要支撑,零售投放景气度季节性回落。
数据显示,前四个月住户贷款增加5184亿元(短期贷款减少241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6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9.27万亿元(短期贷款增加3.0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3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2899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768亿元。
“季节性效应和关税扰动下,4月对公短贷回落;票据、中长贷正增长形成对公贷款主要支撑。” 温彬表示,后续在中美互相大幅下调关税,外贸及相关的制造业活跃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稳固,叠加降准降息落地,以及三部委政策对于科技创新、支农支小、小微民企、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支持,对公领域的信贷景气度有望延续。
居民贷款方面,4月居民贷款同比少增50亿元,表现要好于企业贷款。其中,居民短贷同比多减501亿元,但在二手房市场热度较高等支撑下,4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35亿元。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在研报中表示,居民短期贷款略显疲态,一方面,体现出居民消费情绪仍然偏弱,另一方面,4月消费贷“价格战”降温,多家银行上调个人消费贷利率,消费贷投放量回落对短期贷款形成拖累。
政府债融资同比高增
社融方面,初步统计,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424.0万亿元,同比增长8.7%。前四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6.3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61万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政府债券发行提速。”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明显加快。其中,4月启动超长期特别国债、注资特别国债发行,加上地方政府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发行持续推进,当月净融资约9700亿元,上拉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大约0.3个百分点。
“除政府债券融资外,4月表外票据融资和企业债券融资也对社融同比表现起到拉动作用。”王青补充道。
“下一阶段,预计特别国债等政府债券仍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继续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形成有力支撑。”董希淼如是说。
展望未来,王青判断5月信贷、社融有望持续同比多增,存量社融和M2增速也将加快。往后看,在国内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着眼于有效提振内需,缓解外部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预计下半年央行会继续实施降息降准,而且后续央行还有可能恢复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替代降准向银行体系注入长期流动性。
温彬认为,伴随5月国内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出台、中美经贸谈判取得重大进展,以及二季度财政政策进一步加力,后续金融总量有望保持合理增长。
责任编辑:冯樱子 主编:张志伟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