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上蔡的重度残疾人托养探索故事:“托养一人”何以“解脱一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2:45 1

摘要:五月的豫南平原绿意盎然,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大路李乡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下称“托养中心”)泛黄的白墙上,“托养一人 解脱一家 脱贫一户 解放一方”的标语醒目依然——这道镌刻着“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的印记,正默默诉说着近十载春秋的民生坚守。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 北京报道

五月的豫南平原绿意盎然,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大路李乡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下称“托养中心”)泛黄的白墙上,“托养一人 解脱一家 脱贫一户 解放一方”的标语醒目依然——这道镌刻着“全国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的印记,正默默诉说着近十载春秋的民生坚守。

“他们都把托养中心当成家了。”托养中心负责人王浩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边说边笑得憨厚。

河南省上蔡县大路李乡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建于2016年5月,创新性地提出聘任重度残疾人的亲属做护工,由此,既让重度残疾人在亲人陪伴下获得专业照护,又解放了家庭劳动力,让其人、其心有所安定。

“我们托养中心有大路李乡和栗庄两个区,一个在集上,一个在村里。两个地方建立时间、运营模式一样,目前合计托养照护32个重度残疾人。他们很多都像骆焕荣这样,从建院住到现在,都把托养中心当成家了,都很高兴。”王浩向记者讲述这个“特殊大家庭”的故事,又重复了一遍“家”的概念。

创新照护模式,聘请家人做护工

王浩口中的骆荣焕今年68岁,是栗庄托养中心“元老级”的护工,自2016年托养中心刚成立,她就和儿子侯昂旦一起住了进来。

侯昴旦生于1993年5月,3个月大时确诊脑瘫,现为肢体一级残疾,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侯昴旦小时候没人照顾,骆荣焕要外出干活,又担心儿子意外受伤,只能用绳子把他拴在家里。说到这,王浩忍不住跟记者叹了口气,“也是没办法。这种情况很多,家里如果有残疾人的,一般都没法走远干活,但又得挣钱。”

转折发生在2016年托养中心成立后。当时,骆焕荣作为护工和儿子一起住了进来,按照规定,每名护理员负责照顾2名重残人员,并与重残人员同吃同住。骆焕荣负责照顾儿子和同屋的另一位残疾人。

护工正在给重残人员洗头

让残疾人亲属当护工,是托养中心的一大创新。

亲人照顾残疾人,既能让残疾人享受亲情温暖,有利于身心健康,又解放了重度残疾人家庭劳动力,让亲属作为护工有了一份收入。“护工一个月工资2000块,这对一个农村家庭很重要,在我们这不少了。”王浩说,该模式累计解决了30余个家庭就业,不少像骆荣焕这样的护工已在此工作近十年。

为了提升护工的照护水平,托养中心还明确照护标准,规范照护原则,通过邀请专业人员开展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此外,王浩告诉记者,托养中心的一大特点是利用当地原有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建设而成。“好处就是离得近,每天都有医师巡诊,给他们量量血压、测测体温,关注残疾人身体情况,我们还有巡诊日志。”托养中心遵循“每餐发药、每日巡诊、每季体检”制度,实现护理医疗规范化。并提供康复器材,供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

“侯昴旦刚来的时候,都不敢见人,见人就哭,现在这都多少年了,经过在托养中心系统的康复训练,他见人会拍手,会笑。哎呀,好太多了。”王浩说道。

托养中心的“来时路”,从脱贫前说起

在托养中心,像骆焕荣、侯昴旦母子这样生活向好的故事王浩见得不少,而谈起托养中心的“来时路”,则要从脱贫前说起。

过去,上蔡县是河南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地方之一,且较于其他贫困地区不同,这里的贫困户中残疾人口比例非常高,接近1/5。又因重度残疾人家庭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增收困难,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为此,在经过多番考察论证后,上蔡县推出了将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照顾的创新做法。

从2016年5月开始,该县先期在重度残疾人较多的大路李乡、邵店镇、五龙镇及所属的栗庄村、刘岳村、老李村开展试点工作,依托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成乡镇和村级托养中心6个。

以上蔡县大路李乡栗庄村为例,2016年5月,上蔡县大路李乡栗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指导下,依托村卫生室,在全县试点建设了扶贫助残托养中心。次年9月,在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栗庄村又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对托养中心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3亩,住室8间,康复室1间,办公室1间,厨房1间,卫生间1间;配备了多功能病床16张,陪护床8张,电视机9台,康复器材7套。

扩建后的托养中心注重智志双扶,在日常护理工作中,鼓励有务工意愿的贫困群众,到托养中心担任护理员、厨师,增加收入,提升贫困家庭脱贫动力;同时,按照“一拖二”的照护要求,足额聘请护理人员,提供“24小时服务”;再者,突出护理康复,当地卫生院医生担任康复指导员,专职负责重残人员的日常康复,实现了重残人员托养由“单纯照顾”到“力争康复”的转变。

护工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重残人员做康复训练。

资金方面,为保证托养中心的稳定运转,一是财政资金为主,县财政建立“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运营基金”,为托养中心运营提供了基本保障和长效兜底;二是整合资金为辅,整合入住人员“两项补贴”、低保金、部分临时救助金以及红十字会基金、慈善捐赠等资金,辅助托养中心日常运营;三是社会资金补充。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志愿组织、经济组织、各界知名人士等,奉献爱心、捐助善款,参与托养事业,提供社会支持。

据悉,在总结完善首批试点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上蔡县又先后分两批在其余23个乡镇(街道)建设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

截至目前,包括上蔡县大路李乡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在内,全县共建成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32个,实现了2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先后入住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619人,“一站式”解决了他们生活、护理、康复、脱贫等难题,全县符合托养条件、有入住意愿的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实现全部集中托养。

是灿烂的“遗产”,更是民生保障的创新实践

不过,王浩告诉记者,近几年,虽然托养中心的服务规范、模式创新、运营稳定,托养的重度残疾人却变少了。

根据规定,1个护工和两个残疾人共住一屋。王浩称,最多的时候,大路李托养中心15个住室和栗庄托养中心的8个住室,几乎都住满了。

“上蔡县脱贫后,条件变好了,有的就不在这住了。也有自然离世的。现在大路李托养中心10间住室、20个残疾人、10个护工、2个厨师,栗庄托养中心6间住室、12个残疾人、6个护工、2个厨师,总的托养残疾人数比前几年少了十来个。”人虽然少了,王浩依然觉得高兴。

他称,目前进入托养中心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脱贫户或监测户;残疾程度为肢体残疾二级以上,或智力残疾三级以上的重度残疾;由其本人或监护人提出自愿申请。

志愿者团队来托养中心为重残人员表演节目

时间的指针走到今天,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上蔡县大路李乡托养中心的助残模式不仅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留下的灿烂“遗产”,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民生保障创新实践。

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持续夯实和提升兜底保障能力,做好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重度残疾人托养问题不可不重视。近年来,从政府工作报告到两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建议,“重度残疾人托养”方面被提及的频率越来越高。

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完善社会保障和服务政策部分明确,做好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此后,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表示,将在以资金和物质救助为主的兜底保障基础上,探索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开展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发展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等,更好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

这固然释放了重要信号,但王浩直言自己对这些政策“了解不深”。

他操着一口浓浓的河南口音,言语中满是朴实,“我是2019年上蔡县大路李乡托养中心获得‘全国助残先进集体’之后,才从民政部门调过来当负责人。政策怎么说,咱就怎么干。咱对残疾人都是满心地想照顾他们,叫他们生活好一点,各个方面都尽量给他们改善。”

采访结束后,王浩一口气给记者发了30多张照片,画面中有残疾人在做康复训练,有护工接受培训,有志愿者前来爱心助残……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来临之际,这片院落,继续见证着乡村振兴中的民生温度。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