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午夜十二点十七分,林夏从噩梦中惊醒,额头上覆着一层细密的冷汗。梦中程远站在那个咖啡厅里,对面坐着穿粉色连衣裙的方媛,而她自己像个幽灵般漂浮在空中,眼睁睁看着程远拿出戒指戴在方媛手上,然后两人一起转向她大笑。
破碎的镜像(六)
午夜十二点十七分,林夏从噩梦中惊醒,额头上覆着一层细密的冷汗。梦中程远站在那个咖啡厅里,对面坐着穿粉色连衣裙的方媛,而她自己像个幽灵般漂浮在空中,眼睁睁看着程远拿出戒指戴在方媛手上,然后两人一起转向她大笑。
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显示一条新邮件提醒。林夏深吸一口气,抹去额头的汗水,伸手拿过手机。是新加坡那边的项目组发来的技术参数更新,邮件发送时间是半小时前。
"算了,反正也睡不着。"她喃喃自语,索性起身打开笔记本电脑。
跨国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下周就要提交最终方案。林夏调出文件,开始对照邮件更新数据。工作能让她从那个荒谬的梦境中抽离出来——程远早就成了过去式,她现在的重心是事业,是那个可能带来升职机会的重要项目。
屏幕上的数字渐渐模糊,林夏揉了揉眼睛。窗外,城市的灯光在雨水中晕染开来,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雨了。她起身倒了杯水,回到电脑前继续工作。
整理文件夹时,一个被标记为"旧版参考"的子文件夹引起了她的注意。点开后,里面是几份王总之前处理过的类似项目方案。林夏随意点开一份,想参考一下格式,却发现文档最后附了几封邮件截图。
发件人是王总的私人邮箱,收件人则是...林夏眯起眼睛,把屏幕调亮了些。收件人邮箱后缀是科锐科技的域名——那家程远曾经试图通过联姻获取投资的公司,也是她之前搞砸项目的客户。
邮件内容很简短:"资料已收到,报价单确实有问题,我会让团队调整方向。另,上次提到的合作事宜,待时机成熟再议。—王"
邮件日期是三个月前,正是科锐项目出现问题的时候。林夏的心跳突然加速,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这是什么意思?王总早就知道数据有问题?而且什么叫"合作事宜"?
她迅速点开其他附件,都是类似的邮件往来。最后一封尤其令人在意:"方总放心,最终方案会充分考虑贵司利益。我司林夏虽有能力但经验尚浅,关键节点我会亲自把控。"
林夏的后背一阵发凉。原来她当初在会议上出的丑,很可能是被安排好的?王总早就和科锐——或者说方家——有私下联系?
窗外的雨声渐大,敲打着玻璃窗。林夏关掉文件,靠在椅背上,胸口发紧。这不是简单的职场竞争,而是涉及商业伦理的严重问题。如果她没猜错,王总可能一直在向竞争对手泄露公司内部信息。
手机显示凌晨三点二十六分。林夏关上电脑,回到床上,但睡意全无。她盯着天花板,思绪翻腾。直接举报王总?她没有确凿证据,而且对方是公司元老。装作不知道继续工作?那她就成了共犯。
"我需要和人谈谈。"她自言自语道,然后想起明天——不,今天下午就是和周明的咨询预约。
这个念头让她莫名安心了些。周明总能帮她理清思路,用那种冷静又不失温度的方式。
雨一直下到早晨。林夏顶着黑眼圈到公司,直接去了茶水间冲咖啡。小李神神秘秘地凑过来:"林姐,听说没?王总昨天和新加坡来的VP大吵一架,好像是为了项目分成的事。"
林夏的手抖了一下,咖啡差点洒出来:"你怎么知道的?"
"行政部的小刘听到的。"小李压低声音,"据说王总想用另一家供应商,但VP坚持用总部指定的。吵得可凶了。"
林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和她昨晚发现的邮件似乎能联系起来——王总可能在项目中有私人利益。
一整天她都心不在焉,反复思考该如何处理这个发现。下午三点半,她提前离开公司,前往心理咨询中心。雨后的空气带着泥土和植物的清新气息,但她无心欣赏。
"林女士,您来得早了些。"前台小姐微笑道,"周医生还在接待上一位来访者,请您稍等。"
林夏点点头,在等候区坐下。茶几上摆着几本心理学杂志,她随手拿起一本翻看,却一个字都读不进去。二十分钟后,咨询室的门开了,一位中年女性走出来,向周明道别。
"林女士,请进。"周明站在门口,今天他穿着深灰色衬衫,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线条分明的小臂。
咨询室比往常更温暖,窗台上的加湿器喷出淡淡的水雾。林夏注意到墙上那幅"咨询室窗外"的水墨画旁边,又多了一幅半成品——似乎是同一个窗景,但描绘的是夜色。
"今天想从哪里开始?"周明像往常一样问道,声音沉稳。
林夏深吸一口气,直接切入主题:"我可能发现了上司的不当行为,不确定该如何处理。"她简明扼要地讲述了邮件的事,以及小李告诉她的争吵。
周明认真听完,没有立即给出建议,而是问道:"这个发现带给您什么感受?"
"愤怒,被利用的感觉。"林夏握紧拳头,"但更多的是困惑——我该举报吗?证据够吗?如果处理不好,可能毁掉我的职业生涯。"
"让我们退一步看。"周明调整了一下坐姿,"抛开职场政治,您个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在这个情境下,什么选择最符合您的价值观?"
林夏沉默了片刻:"诚实和正直。但现实是,举报上司风险太大,尤其在我即将升职的关口。"
"所以这里存在一个价值观与现实的冲突。"周明点点头,"有时候我们需要寻找第三条路——既不违背原则,又能保护自己的方式。"
"比如?"
"比如先收集更确凿的证据,或者寻找公司内部正当的举报渠道。"周明建议道,"关键是不让自己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陷阱。"
谈话逐渐深入,林夏发现自己不仅在工作决策上需要建议,更在情绪上需要一个出口。当谈到可能失去来之不易的职业机会时,她的声音哽咽了。
"我好不容易从程远那件事中站起来,现在又要面对职场背叛..."她用手捂住脸,感到一阵熟悉的窒息感。
出乎意料的是,周明没有递来纸巾盒,而是从口袋里拿出一块深蓝色手帕,轻轻放在她面前的小茶几上。手帕质地柔软,带着极淡的檀香气息,一角绣着一个小小的"Z"字母。
这个小小的、个人化的举动让林夏愣了一下。她拿起手帕,触感比普通纸巾温暖得多。
"谢谢。"她擦了擦眼角,"我以为心理咨询师都会用纸巾保持专业距离。"
周明的嘴角微微上扬:"专业伦理很重要,但适度的灵活性也是治疗的一部分。"他顿了顿,"您刚才提到'背叛'这个词,似乎将职场事件与程远的欺骗联系起来了?"
林夏捏着手帕,意识到他说得对。"也许我太敏感了...只是觉得好不容易重建的信任感再次被挑战。"
"理解这种联系很有价值。"周明的目光专注而温和,"创伤会让我们对类似情境过度反应,识别这点是调节情绪的第一步。"
咨询接近尾声时,林夏的情绪已经平复许多。周明帮她梳理了几个可行的行动方案,包括先私下保存证据,咨询公司法务部的熟人,但不立即采取行动。
"时间到了。"周明看了看表,却罕见地补充道,"不过如果您需要,我们可以延长十分钟。下一位预约取消了。"
林夏点点头,感激这额外的十分钟。谈话转向更个人的话题——她如何平衡新发现的职场危机与刚建立起来的生活秩序。
"我昨晚梦到程远了。"她承认道,"以为已经放下的事,原来还在潜意识里徘徊。"
"愈合不是线性的。"周明的声音异常柔和,"允许自己偶尔倒退,也是康复的一部分。"
最终谈话持续了比原定多二十分钟。离开时,林夏感到肩上的重担轻了些。她将那块深蓝色手帕仔细折好,想要归还,周明却摇摇头:"留着吧,下次再还给我。"
这句话暗示着他们还会有"下次",不仅作为医生和来访者,更是作为...林夏不敢深想的某种关系。
走出咨询中心,夕阳正好,将雨后的街道染成金色。林夏掏出小笔记本,写下今天的第一件好事:
1. 有人给了我一块手帕,而不是纸巾。
她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公司附近的一家咖啡馆,点了一杯热巧克力。窗外的行人匆匆而过,各自奔向不同的目的地。林夏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整理思路,列出行动步骤。
第一,备份那些可疑邮件;第二,联系公司法务部的大学同学私下咨询;第三,不贸然指控,但保持警惕...
写到最后,她加上一条: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这是周明今天反复强调的一点——她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有洞察力和应对能力。
手机震动起来,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夏夏,张叔叔介绍的男孩子加你微信了吗?人家说一直没收到通过。"
林夏这才想起上周母亲给的联系方式,她一直没去加。奇怪的是,这次她没有感到惯常的烦躁,而是平静地回复:"最近工作太忙,等项目结束了再说吧。"
这不是敷衍,而是真实的优先级排序。她正在学习尊重自己的节奏,而不是被外界期望推着走。
咖啡馆的音响播放着一首钢琴曲,旋律莫名熟悉。林夏突然想起,这是她第一次来咨询时,周明咨询室里播放的背景音乐。这个巧合让她微微一笑。
笔记本上又添了两条:
2. 热巧克力比咖啡更治愈。
3. 发现自己比两个月前坚强多了。
回到家,林夏将周明的手帕洗净晾好,然后打开电脑继续工作。这一次,她不是为了逃避梦境,而是为了主动规划自己的下一步。窗外,夜色渐深,但城市的灯光依然明亮,如同她心中重新点燃的某种希望。
来源:荷叶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