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血病治疗最新进展:从突破困境到展望未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2:50 1

摘要:白血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攻克对象。近年来,我国医疗科研团队在白血病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最新进展,为众多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

白血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多年来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攻克对象。近年来,我国医疗科研团队在白血病治疗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最新进展,为众多白血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曙光。

精准治疗,直击癌症“命门”

传统化疗在白血病治疗中存在诸多局限,就像“地毯式轰炸”,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严重损害 ,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今,精准治疗成为白血病治疗的关键方向。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经过长达5年的艰苦攻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发现了PHF19基因在其中的“致命开关”作用。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的t(8;21)亚型患者中,约占全部病例的15%,这些患者初始治疗反应较好,但约40%会遭遇复发或耐药困境。而PHF19基因异常活跃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较差。通过构建基因编辑小鼠模型证实,抑制PHF19基因可使白血病细胞增殖能力下降70%,实验小鼠生存期延长2.5倍 。同时,该团队首次阐明了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表观遗传改变具有可逆特性,与传统基因突变不同。未来,靶向抑制剂就如同“智能剪刀”,能精准剪断癌细胞的异常信号传导,既避免对正常细胞的“误伤”,又可防止癌细胞产生耐药性 。预计在未来3 - 5年内,相关药物有望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复发难治的白血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CAR-T细胞治疗,开启免疫治疗新篇章

CAR-T细胞治疗作为白血病治疗领域的新兴力量,为白血病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核心在于“精准打击”,通过提取患者自身的T细胞,植入CAR基因进行改造,使改造后的细胞能够精准识别并攻击CD19阳性癌细胞 。

2024年9月,22岁的小林(化名)在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CAR-T细胞回输。此前,她因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 - ALL)复发陷入绝境,常规化疗失效,髓外病灶难以控制。而此次中国原研CAR-T让她重获新生,28天骨髓流式检测MRD(微小残留病灶)转阴,半年后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这一成果展现了国产CAR-T在白血病治疗中的显著疗效。2023年11月,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CAR-T产品“源瑞达”获批上市,其临床数据令人振奋:3个月内客观缓解率(ORR)82.1%,MRD阴性率100%,1年生存率预估72.9% 。CAR-T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显著优于传统化疗,以小林为例,其治疗全程仅出现短暂低烧。

然而,CAR-T疗法目前仍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患者需耗尽所有治疗方案后才可使用CAR-T,许多患者在等待过程中病情恶化;另一方面,治疗费用高昂,全流程约120万元,虽有慈善援助减免至70万元,但仍超出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专家提出对于首次复发或MRD阳性患者,早期使用CAR-T或能替代移植。临床试验显示,未接受移植的患者最长生存期已达5年,与移植组无差异,这一数据有可能颠覆传统治疗逻辑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良渚实验室的黄河教授团队同样在CAR-T细胞治疗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他们设计了一种全新的CAR-T细胞治疗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一体化方案,将两种治疗手段进行强强联合。该方案成功解决了传统治疗方案遗留的多项难题,如部分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依旧出现复发,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导致死亡率升高的问题 。

在这一全新方案中,CD7 CAR-T细胞在患者体内快速扩增,彻底清除多药耐药的白血病细胞;利用患者接受CD7 CAR-T细胞治疗后的骨髓抑制状态,避免allo-HSCT大剂量清髓性预处理化疗,直接回输同一供者来源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利用CAR-T细胞清除CD7阳性正常T淋巴细胞的特点,无需免疫抑制剂即可一定程度上预防GVHD;患者体内持续存在的CD7 CAR-T细胞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重建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共同预防白血病复发 。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该方案疗效显著,患者原有的全血细胞减少得到有效恢复,可评估的患者除1例自体造血恢复外,其余均达到完全供者嵌合。一年随访病人的长期生存率达到68%,而挽救性化疗只有20%,同时,治疗后的病人无需免疫抑制剂且allo-HSCT相关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 。该一体化治疗体系因其独特的设计和突破性的疗效,在2023年12月第65届美国血液学大会(ASH)做口头报告时被国际专家誉为“一石四鸟”的“杭州方案” 。

新药研发,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新药的研发为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2025年4月,由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浙江大学和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共同开发的化药1类新药TT - 9701片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通知书,同意开展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试验 。TT - 9701片是一款高选择性CHK1小分子口服抑制剂,由李佳课题组、浙江大学刘滔教授团队联合自主研发。已完成的临床前研究显示,其在体外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敏感,在体内移植瘤和血液瘤模型上,能抑制多种急性髓系白血病肿瘤模型的肿瘤增长,显著延长白血病模型小鼠的生存期,且安全可控 。TT - 9701片的临床试验获批,有望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此外,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方面,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BCL2抑制剂索托克拉片也取得重要进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其新药上市申请(NDA),并已纳入优先审评程序,拟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成人血液系统肿瘤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我国患者中位生存期较短,且更容易出现疾病进展和复发。既往治疗主要依赖化疗,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大。近年来,以BTK抑制剂、CD20单抗等为代表的靶向治疗药物开启了“无化疗”时代,但仍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 。BCL2蛋白是调控细胞自然死亡的关键因子,在多种血液恶性肿瘤中有不同程度表达,是肿瘤细胞逃避凋亡、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之一 。索托克拉作为新一代BCL2抑制剂,旨在阻断可帮助肿瘤细胞存活的BCL2蛋白,实验室和早期药物开发研究结果表明其半衰期短且无蓄积,已在多种B细胞恶性肿瘤中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活性 。

香港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研发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口服药剂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上也展现出卓越成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药用口服砒霜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患者的整体存活率达97%,并能显著减轻副作用和治疗负担 ,这一成果为白血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与展望

我国在白血病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令人鼓舞,精准治疗、CAR-T细胞治疗、新药研发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进展不仅提高了白血病的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还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白血病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如CAR-T疗法的费用高昂、部分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和反应性差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解决 。

未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出现。一方面,精准治疗将更加精准化、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的基因特征和病情制定更加优化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免疫治疗、细胞治疗等新兴治疗手段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与传统治疗方法相结合,为白血病患者带来更多治愈的希望 。同时,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新药研发成本的降低,白血病治疗的可及性和 affordability 将进一步提高,让更多患者能够受益于这些先进的治疗成果 。

来源:癌症放疗患者之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