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苏州上市公司电科院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024年年报及相关议案,值得关注的是,这家以电器检测为主业的企业,全年归母净利润仅2200万元,但董事长胡醇与总经理吉熙玥的薪酬合计高达624.53万元,占净利润比例超过28%。
作者|深水财经社 乌海
5月15日,苏州上市公司电科院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审议2024年年报及相关议案,值得关注的是,这家以电器检测为主业的企业,全年归母净利润仅2200万元,但董事长胡醇与总经理吉熙玥的薪酬合计高达624.53万元,占净利润比例超过28%。
这一薪酬水平不仅远超行业均值,更奇怪的是,胡醇的年度薪酬比其父亲胡德霖在任时翻了近三倍,但是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规模却并没有显著增长,还有所下滑。作为实控人,有什么理由给自己发这么高工资?
2000万利润支撑600万薪酬?
在所有上市公司里,电科院算是一家中小企业,即便是在电力检测行业,电科院的营收和净利润体量也只能排在中下游。
根据2024年报,电科院实现营收6.19亿元,同比下降0.27%;归母净利润2200万元,同比增长15.17%。
但是从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水平,却是在行业里一骑绝尘,秒杀一众同行。
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董事长胡醇年度薪酬高达320.18万,总经理吉熙玥年薪为304.35万元,而去年公司管理层年度薪酬总额为1135.41万元,这两人就拿走了一多半。
而且更过分的是,胡醇还是公司实控人,目前直接持有公司33.27%的股份。作为公司实控人,在公司盈利规模如此弱小的情况,竟然还能拿这么多公司,这算不算变相的利益输送?
资料显示,电科院的创始人是胡德霖,也就是胡醇的父亲,此前父子俩曾经因为控制权问题闹过矛盾,但是在2023年5月去世后,其家族股权大部分都归到了胡醇名下,后者获得公司控制权。
那么其父胡德霖在任时拿多少钱呢?我们捋了一下。
WIND数据显示,胡德霖在任的2013-2022年的10年里,平均年度薪酬只有119.19万,最高年度是2018年198.36万,最低为2013年89.55万,而胡德霖绝大部分年份都是身兼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个人干两份工,却只拿一份工资。
当然,胡德霖的工资水平也并不算低,算是行业平均水平,我们统计了10家电器电力检测行业上市公司董事长2024年薪酬水平,平均值也就在100万左右。
那凭什么胡醇能拿这么高的年薪呢?如果是业绩大幅增长,多发点钱也无可厚非,然而实际上并没有。
胡醇是2023年上任董事长的,当年公司营收只有6.21亿,2024年是6.19亿,比他上任前都有明显下滑,比最高峰2021年8.63亿更是缩水了近30%。
而电科院的营收规模在A股10家检测类上市公司中,排在第七位,其中营收达到26.17亿的国检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年薪分别为148.46万和125.05万,而与电科院的苏州同行苏试试验去年营收20.26亿,净利润2.29亿,但是董事长和总经理年薪分别只有98.7万和90万。
虽然业绩不怎么样,但是电科院董事长和总经理年薪却是做到了遥遥领先,不仅比起父亲在任时翻了近两倍,而且也是行业工资的近两倍,请问胡醇董事长和吉熙玥总经理,你们为了公司创造多少超额利润和伟大成就?敢于给自己开这么高的薪酬?
再看公司其他管理层薪酬,公司财务总监兼董秘袁磊年薪为153.22万,由于这是两个重要职务,这个水平还算是合理,而其他高管年薪无一超过70万,两位副总经理也就是60万左右。
实控人凭什么给自己开这么高工资?
作为创始人胡德霖之子,胡醇自2002年进入电科院,历任董事、副总经理、总经理等职。2019年,老董事长胡德霖提请辞呈,由胡醇接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不过胡德霖仍继续担任公司党委书记、院长。但是之后因不明原因,父子俩突然闹出矛盾,进而引发公司控制权之争。
但是随着胡德霖在2023年5月突然病逝,这起家族内斗也告于结束,其母李崇珠通过继承获得23.55%股权,并与胡醇签署《一致行动协议》,母子合计持股33.85%,成为实控人,其中胡醇直接持有33.27%。
与胡醇的家族背景不同,总经理吉熙玥是典型的外聘职业经理人。她拥有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在艾默生工作15年,历任中国区采购经理、运营总监、亚太区总经理等职。2023年9月,吉熙玥空降电科院担任总经理,年薪从首年的105.04万元跃升至304.35万元,涨幅达189%。
尽管吉熙玥的薪酬与胡醇相当,但其业绩贡献却难以匹配。2024年,电科院营收仅微降0.27%,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成本压缩,而非业务突破。更值得关注的是,吉熙玥的薪酬水平已超过多数同行业上市公司总经理。例如,国网电科院总经理年薪为220万元,南瑞集团总经理年薪为180万元,均低于吉熙玥的薪酬。而这两家公司的经营规模是电科院的数十倍。
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的结构,导致中小股东在薪酬决策中缺乏话语权。2024年,电科院董事和高管薪酬总额达1028.35万元,较2023年的478.60万元增长115%,而同期净利润仅增长15.17%,且远低于往年平均水平。
电科院这种薪酬增幅与业绩增幅的严重背离,反映出公司治理中“一股独大”的弊端。一方面,实控人通过控制董事会,可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司利益之上;另一方面,职业经理人借助信息不对称,获取远超市场水平的薪酬。这种“双轨制”薪酬体系,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权益,更是对公司其他员工积极性的打击。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布,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来源:深水财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