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一张杨振宁在北京家中的留影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照片里,102岁的杨振宁坐在家中沙发上,精神头十足,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4年,一张杨振宁在北京家中的留影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照片里,102岁的杨振宁坐在家中沙发上,精神头十足,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而坐在杨振宁身旁的翁帆,同样吸引了众人目光,只见她身形明显发福,穿着简约的家居服,整个人看起来圆润了一圈。
这一胖一黑的反差,让这张照片迅速在网上传播开来,勾起了无数人对他们生活的好奇,也让大家不禁回想起杨振宁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过往,尤其是他和第一任妻子杜致礼那段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
1922年,杨振宁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充满学术氛围的家庭,父亲杨武之是知名数学家、教育家,在数学领域颇有建树,曾在多所顶尖高校任教,培养出不少优秀学者,像华罗庚这样的数学大家都曾受教于他。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杨振宁自幼就展现出超高的天赋,4岁时,母亲用一年多时间,就教会了他三千多个汉字,这学习能力,放在现在那也是相当“炸裂”。
1938年,年仅16岁的杨振宁,以高二学历参加高考,凭借自学物理的成果,成功考入西南联大物理系,要知道,西南联大可是由清华、北大、南开合并而成,师资力量超强,朱自清、闻一多等文学大家,还有众多物理学界前辈都在此任教。
1942年,杨振宁顺利从西南联大毕业,紧接着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师从王竹溪教授,1944年,他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
同年夏天,又考取留美公费生,按照规定,他先在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了一年高中数学,这期间,他的学生里有一位叫杜致礼的女学生,谁能想到,这个学生日后会成为陪伴他大半生的伴侣。
17岁的杜致礼当时在西南联大附中读高二,她可不是一般的学生,杜致礼出身显赫,父亲杜聿明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抗日战场上的风云人物,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表现。
杜致礼在学校里,长相甜美,身姿优雅,再加上独特的气质,那回头率可是相当高,妥妥的校园女神一枚。
不过,在当时的环境下,师生之间的界限还是很明显的,杨振宁和杜致礼也就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仅此而已,但谁能想到,这短暂的师生缘分,会在几年后延续出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1945年,杨振宁远渡重洋,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继续深造,3年后,成功拿下博士学位,就此在物理学领域崭露头角,开启了属于他的辉煌篇章。
1949年,命运的红线再次将杨振宁和杜致礼牵到了一起,彼时,杨振宁已从芝加哥大学毕业,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学术研究所,和李政道一起合作研究课题,在物理学领域崭露头角,成了研究所里备受瞩目的青年才俊。
而杜致礼呢,她靠着父亲杜聿明的安排,在宋美龄的保荐下,前往美国卫斯理学院攻读英国文学,可命运弄人,两年后,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兵败被俘,杜家一下子没了经济来源,杜致礼只好转入免费的圣文森学院继续学业。
圣诞节前夕,普林斯顿街头满是节日的热闹氛围,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杨振宁和往常一样,下班后和几个朋友走进一家中餐馆吃饭,在这里意外与杜致礼相遇。
这意外的相遇,让两人都惊喜不已,杨振宁了解后才知道,杜家如今遭遇变故,她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日子过得艰难又孤单,看着眼前这个曾经的学生,如今如浮萍般漂泊,杨振宁心里满是心疼,一股想要保护她的念头油然而生。
自那之后,杨振宁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一下班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望杜致礼,感情在每天的相处中迅速升温。
1950年8月,杨振宁和杜致礼在普林斯顿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没有豪华的排场,没有众多亲朋好友的簇拥,但两颗相爱的心紧紧相依,他们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许下了相伴一生的诺言。
婚后的日子,平凡而又充实,闲暇时光,杜致礼喜欢在院子里种种花、看看书,享受着宁静的生活,而杨振宁呢,一头扎进科研工作里。
每天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废寝忘食地钻研着各种物理难题,杜致礼总是默默陪伴在侧,递上一杯热茶,轻声安慰,给他鼓励与支持。
1951年,他们迎来了第一个孩子杨光诺,这个小生命的降临,给这个家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此后,他们又陆续迎来了次子杨光宇和女儿杨又礼,随着孩子的增多,家里变得更加热闹,也更加忙碌了。
杜致礼一个人照顾着三个孩子,喂奶、换尿布、哄睡,每天忙得像个陀螺,但她从未有过一句怨言,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她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杜致礼的全力支持下,杨振宁在科研上一路高歌猛进,1956年,他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这一理论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物理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开始,很多人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毕竟宇称守恒在当时的物理学界已经是被广泛接受的理论,但杨振宁和李政道没有退缩,他们四处寻找实验证据,不断完善理论。
终于,1957年,吴健雄通过实验证实了他们的理论,这一消息瞬间传遍全球,杨振宁和李政道也因此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杨振宁身着笔挺的西装,意气风发,杜致礼则穿着一身优雅的中式旗袍,身姿婀娜,光彩照人。
她挽着杨振宁的手臂,一同走上领奖台,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他们身上,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的风采。
后来他们一起在美国生活了53年,感情也一直很好,杜致礼不仅是杨振宁的妻子,更是他的知己和助手,他们的爱情,真的是细水长流,让人非常羡慕。
2003年10月,杜致礼因病去世,杨振宁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他觉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色彩。
那段时间,他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虽然都在安慰他,但失去爱人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承受,也就是在这个至暗的时刻,翁帆走入了杨振宁的生活之中。
杨振宁夫妇其实很早就认识翁帆了,1995年,19岁的翁帆还是汕头大学一名青春洋溢的大一新生,因出色的气质、温柔的性格以及一口流利的英语,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接待杨振宁夫妇参加首届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的学生代表。
初次见面,翁帆给杨振宁夫妇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对于翁帆而言,杨振宁是她仰望的物理学界泰斗,能近距离接触,心中满是敬仰。
此后,他们的人生轨迹暂时分道扬镳,翁帆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毕业后在深圳工作,还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婚姻
命运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知,杜致礼因病去世后,翁帆得知消息,怀着沉痛的心情给杨振宁写了一封慰问信。
这封信,成为两人感情升温的转折点,此后一年,他们通过书信往来,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探讨学术问题,两颗心在文字的交流中逐渐靠近。
2004年,杨振宁主动邀请翁帆一同前往广西北海旅行,这次旅行让杨振宁对翁帆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觉得翁帆是上帝恩赐给他的最后礼物,能让他的苍老灵魂重获青春的欣喜。
旅行归来后,杨振宁每天都会给翁帆打电话,接杨振宁的电话也成了翁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对彼此的感情愈发笃定。
最终,杨振宁在征得子女同意后,鼓起勇气向翁帆求婚,翁帆欣然应允,2004年12月24日,82岁的杨振宁与28岁的翁帆,在众人的祝福与质疑声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很多人都不理解,觉得这段婚姻太不可思议了,但杨振宁和翁帆却特别坦然,他们相信爱情是不分年龄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界对他们的质疑声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和祝福,人们开始看到,他们之间的爱情,并非如当初所猜测的那般不堪。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杨振宁和翁帆已经携手走过了二十载春秋,这二十年里,他们的爱情不仅没有被岁月消磨,反而愈发深厚。
杨振宁夫妇、岳母和葛墨林院士夫妇合影
他们用二十年的时间,向世人证明了爱情的力量,让人们相信,真爱是可以跨越年龄、身份和世俗的眼光的。
如今,杨振宁和翁帆的生活依旧平淡而幸福,他们会一起在清华园里散步,会一起参加学术活动,与同行们交流探讨,文中开头的照片也可以看出来,两个人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让人们相信,真爱永远存在,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守护。
中国新闻网——杨振宁两次婚姻都是师生恋 前妻是杜聿明之女 2008-10-08
中华网——杨振宁两任妻子都是其学生 首任妻子生1女2子 2014-10-09
来源:大壮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