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于5月7日至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盛大召开,来自全球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浩教授团队聚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领域,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入选大会口头发言或壁报交流,其中关于经颈静脉
2025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于5月7日至10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盛大召开,来自全球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我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浩教授团队聚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领域,多项临床与基础研究入选大会口头发言或壁报交流,其中关于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营养干预预防肝性脑病相关研究在Cirrhosis and its complications: Portal Hypertension版块作口头报告(中国唯一)。
吴浩教授团队在EASL2025会议现场
研究一
营养治疗可以预防肝硬化TIPS术后显性肝性脑病的发生:一项随机对照实验
1
Nutritional therapy prevents 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fter 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大会摘要号:OS-041)
背景与目的
显性肝性脑病(OHE)是肝硬化患者TIPS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显著增加了再入院率。此外,肝硬化患者常合并肌少症,已被证明是TIPS后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营养干预是治疗HE的一个重要手段,其在改善隐性肝性脑病(MHE)方面的疗效已被证实。然而,在预防肝硬化OHE的有效性尚未确定。本研探讨了TIPS术后不同的营养治疗方法在预防TIPS后的OHE的作用。
研究方法
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快速恢复蛋白摄入组:能量:35 kcal/kg/d;蛋白: 前3天蛋白质摄入量为20克,后每2天增加10克,直至达到1.2-1.5 g/kg/d,然后维持24周;缓慢恢复蛋白摄入组:35 kcal/kg/d,前3天蛋白质摄入量为20克,后每8天增加10克,直至达到1.2-1.5g/kg/d,然后维持24周;自由饮食组:继续其日常饮食24周,不进行营养干预)。术后随访24周,随访期间乳果糖、利福昔明不被允许用于OHE的预防。主要结局为TIPS后24周内OHE的发生率。次要结局包括24周时MHE发生率、肌少症改善情况以及其他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90名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快速恢复蛋白摄入组(n=28)、缓慢恢复蛋白摄入组(n=28)以及自由饮食组(n=34)。病毒感染是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67.8%),TIPS的主要指征是静脉曲张再出血(90%),平均Child-Pugh评分是7分,平均MELD评分是9分。初步结果显示,在TIPS后24周,快速恢复蛋白摄入组患者OHE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自由饮食组(25.0% vs. 47.1%,P=0.042),与缓慢恢复蛋白摄入组无显著差异(25.0% vs. 35.7%,P=0.266)。缓慢恢复蛋白摄入组与自由饮食OHE的累积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5.7% vs. 47.1%,P=0.467)。此外,3组间术后24周MHE发生率、肌少症及营养改善状况、肝硬化其他相关并发症无显著差异。
结论
TIPS术后快速恢复蛋白摄入可预防OHE,营养治疗对TIPS术后24周MHE、肌少症和其他肝硬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没有影响,需要在今后长期随访的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吴浩教授团队硕士研究生李映进行口头报告
研究二
基于三维CT血管造影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1
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base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imulation for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大会摘要号:WED-255)
背景与目的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主要临床症候群并造成严重并发症,准确评估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压力有助于指导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尽管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测量仍是诊断和评估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但其技术难度、有创性以及重复测量的低可行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基于三维CT血管造影的计算流体力学(CFD)模型用于无创评估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研究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接受TIPS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进行HVPG和门静脉压力梯度(PPG)测量。收集患者的术前腹部增强CT图像及超声多普勒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并特异性重建门静脉血管系统及整个肝脏区域的三维几何模型,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中,将肝脏视为一种多孔介质,通过孔隙率变化模拟肝硬化肝内阻力,分别计算虚拟肝静脉压力梯度(vHVPG)和虚拟门静脉压力梯度(vPPG)。
研究结果
多孔直径为120 μm是用于构建无创诊断模型的最佳孔隙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得到的vPPG与临床实测的PPG具有良好的相关性(17.2±2.3 mmHg vs. 16.3±2.0 mmHg)。研究团队还通过TIPS术后PPG进行了无创模型诊断效能验证(10.1±1.8 mmHg vs. 9.3±1.4 mmHg)。同时,vHVPG与vPPG显著相关(R=0.7499,P<0.0001),诊断临床显著性门静脉高压(CSPH)的准确率可达92%。然而,36%的患者门静脉高压严重程度分类被低估,尤其是存在肝静脉侧支和窦性前梗阻因素的患者。
研究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患者特异性三维CT血管造影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用于无创测量门静脉压力。该模型在评估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高压方面表现良好,可协助指导临床风险分层与治疗决策。当无法直接测量PPG时,HVPG是评估门静脉高压相对可靠的诊断方法。对于有门静脉高压临床症状但HVPG在正常范围的患者,使用无创诊断模型测量PPG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吴浩教授团队邰阳副教授进行壁报汇报
研究三
肝血窦内皮细胞COX-2通过AKT/mTOR-TSP-1通路促进肝血窦血栓形成以及门静脉高压
1
Liver Sinusoidal Endothelial Cells COX-2 Promotes Liver Sinusoidal Thrombosis and Portal Hypertension via AKT/mTOR-TSP-1 pathway(大会摘要号:THU-155)
背景与目的
肝血窦血栓形成以及门静脉高压与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s)的功能障碍有关,既往已有许多研究提示COX-2可能与该过程的发生发展有关,然而却并未阐明其具体机制。
方法
通过部分结扎小鼠下腔静脉(pIVCL)建造肝血窦血栓以及门静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随后通过RNA-seq研究造模组和假手术组的肝脏差异表达基因。又进一步在LSEC特异性Ptgs2基因敲除以及Celecoxib(塞来昔布)干预的两组pIVCL小鼠中探究了COX-2发挥的作用,并在人肝血窦内皮细胞(HHSECs)中分析其介导血栓形成的可能机制。
结果
在pIVCL小鼠模型中,研究团队通过肝脏的大体形态、HE染色、Modified MSB、免疫荧光、Western-Blot、门静脉测压等验证了该模型能够成功诱导肝血窦血栓形成以及门静脉高压。
RNA-seq结果显示,相较于假手术组,pIVCL组的Ptgs2基因和促炎基因上调。同对照组相比,在LSEC特异性Ptgs2基因敲除和Celecoxib干预的两组pIVCL小鼠中,均观察到肝血窦血栓以及门静脉高压的缓解。
此外,研究团队通过RNA-seq发现,Celecoxib干预能够显著降低Thbs1的表达,而该基因是血栓形成以及AKT/mTOR通路中的重要分子之一。
研究团队又进一步在HHSECs的体外实验中探究其可能的机制,在TNF-α的诱导下,HHSECs中COX-2、TSP-1、AKT/mTOR通路的表达均有上调,而在Celecoxib或AKT/mTOR通路的抑制剂干预后,TSP-1和AKT/mTOR通路的表达均有下调,这提示COX-2可能通过AKT/mTOR-TSP-1通路促进肝血窦血栓的形成。
结论
在LSECs中,COX-2通过AKT/mTOR-TSP-1通路促进肝血窦血栓的形成。靶向COX-2的抑制剂可以阻断该通路,这或许提示着一种肝血窦血栓及门静脉高压的新型治疗策略。
吴浩教授团队硕士研究生徐蓟森进行壁报汇报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