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记忆的殿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看历史变迁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3:10 1

摘要:随着气温升高,北京夏季的火热让人出游的冲动遭遇了小波折,这不就选择来到了开放与包容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座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记忆的文化殿堂。

随着气温升高,北京夏季的火热让人出游的冲动遭遇了小波折,这不就选择来到了开放与包容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一座承载着华夏五千年文明记忆的文化殿堂。

这里可以感受穿越时空长廊,置身于文明发展的壮阔图景之中。不仅是文物的收藏之所,更是多元文化交汇的圣地。

出行准备:由于是第一次来这里参观,并且预约的过程也比较火热,最好是有老朋友带着去抢预约,然后乘坐地铁到达个人感觉最便利。

毕竟天安门附近的停车很麻烦,自驾游不如公交或地铁出行更省心。带好身份证提前预约好则可以花大半天的时间来慢慢的在博物馆里感受深厚的文化延续。

器材准备: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安检措施比较严格,拍摄画质在意的话可以携带相机,焦段推荐24-70,不推荐定焦镜头和中长焦镜头。当然最便利的拍摄则是手机,保证携带充电宝避免遭遇手机没电的尴尬。

水杯的话可以携带,在地下一层和三层都可以接水。一层也有存包的地方。四层有内部的吃饭的地方,可能较贵没去体验,可自行携带一些零食,并在馆内的餐饮服务区域享用食物和饮料。

参观流程:首次游玩,可以先在一层感受一下建筑的宏伟,然后再去地下一层来看基本陈列的“古代中国”,然后时间充足再去看“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艺术长廊里也有不少可参观的文物。

地下一层的入口处的中国历史地图展示大屏,可以看到中华大地的朝代变迁。

然后步入青铜器展厅,可以看到四羊方尊以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商代工匠的巧思,羊首造型栩栩如生,展现出先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这些承载着祭祀、宴飨等礼仪功能的青铜器物,不仅是权力象征,更是古人宇宙观的具象表达。

其中展品很多,玉石的雕琢也很精致。

红山玉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的玉器,造型生动,雕琢精美,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体现了远古先民对龙的崇拜。

鹰形陶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以鹰为造型,既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仰韶文化的杰出代表作,器腹外壁绘有著名的鹳鱼石斧图,体现了中国史前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中国画的雏形。

后母戊鼎:作为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鼎腹内壁铸铭“后母戊”,象征着商代青铜铸造的高度发达,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

拍摄技巧:在使用相机或手机拍摄的过程中,除了避免接触藏品之外,尽量的将镜头贴着保护玻璃拍摄,避免玻璃的反光,再或者用长焦端找到无杂光的角度拍摄。此时手机的便利拍摄优点充分的体现出来。

对比相机的参数频繁调整,手机直接拍就可以获得很开心的拍摄经历。

有些热点的排队的地方,就等着其他人看后,再拍摄。

从“古代中国”出来后,可以看选择的展区有很多,个人推荐:中国古代佛造像、中国古代瓷器、中国古代铜镜文化、中国古代钱币展、中国古代书画和屹立东方等专题陈列因为展品多而丰富,所以细看的话比较耗费时间。根据个人喜欢选择就好,在有限的时间内看更多展品。

有一个惊喜的地方就是“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作为2025年“国家展览”的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

全国高校的众多创新项目参展,涵盖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生态修复、绿色农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展现跨学科、跨地域的创新实践。

总结: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开放的胸襟打破时空界限,这座文化圣殿始终秉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丝绸之路特展汇聚了来自中亚、西亚的玻璃器、金银器,与中原文物相映成趣;海上瓷路专题则呈现了青花瓷如何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播重洋,在异域土壤绽放新的艺术生命。

不同文明的对话在此悄然发生,观众既能领略中原文明的深厚底蕴,又能感受外来文化的独特魅力。这里不仅是文物的陈列之所,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每一件展品都在低语着人类文明的共同记忆,引导参观者在古今对话中思考文明传承的真谛,在多元交融中感悟文化创新的永恒魅力。

对比故宫来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可以看到更多主题的展示,不仅感受时空的变迁,领略历史的魅力,而且保证让你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来源:云际摄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