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特稿关注G331吉林段建设:东北边境公路绘就振兴发展新图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4:48 1

摘要:作为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的重点项目,G331国道吉林段的升级改造将于今年底完成。这条沿边旅游开放大通道,不仅串联起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一山两江”的动人风景与文脉,更打通沿线数百个村镇与世界的联系,绘就中国东北边疆振兴发展的新图景。

春日的东北边境,枝条吐露嫩芽。群山新绿中,正在紧锣密鼓施工改造的边境公路——G331国道吉林段铺开一幅崭新画卷。

作为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中的重点项目,G331国道吉林段的升级改造将于今年底完成。这条沿边旅游开放大通道,不仅串联起长白山、鸭绿江、图们江“一山两江”的动人风景与文脉,更打通沿线数百个村镇与世界的联系,绘就中国东北边疆振兴发展的新图景。

2月24日,吉林省龙井市G331国道旁,牛群走过田野。( 孙逸轩 摄)

生态旅游路

山一程、水一程,中国东北边境上,连绵的长白山与鸭绿江、图们江两条中国与朝鲜的界河,程程相依。山水间的G331国道吉林段,汇聚起东北边疆自然风光的精华。数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的廊道,被评为中国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之一。

风景道的中心位置,矗立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的长白山。山下的松江河镇,今年70多岁的田守仁,每日奔波在G331国道附近的森林中,为游客介绍山里的植物与动物。

这位从小在长白山长大的“老把头”,退休前是当地林场的职工。近两年,随着人们对生态旅游的喜爱,熟悉森林的田守仁成为当地不少旅游山庄的文化向导,开启事业的“第二春”。

1月26日,长白山“老把头”田守仁行走在被雪覆盖的松江河冰面上。(孙逸轩 摄)

风景道的南起点,恰是中国与朝鲜、吉林省与辽宁省、鸭绿江与浑江的两国两省两江交界、交汇之处。每到初春时节,浑江上的冰凌尚未融合,就有不少游客从这里北上,开启一场边境探秘的自然之旅。

浑江口大桥旁,在此开饭店近30年的殷桂双忙碌起来,擦抹火灶、清洗餐具、准备食材,为新一天的生意做准备。殷桂双介绍,随着社交平台上“此生必驾G331”的走红,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在此开启一场自然体验之旅。

风景道北端的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中国唯一建在边境区域的国家公园,与俄罗斯豹地国家公园毗邻,承担着独有的跨境保护合作任务。

由于中国政府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稳定生活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的野生东北虎、东北豹数量由成立之初的27只、42只左右分别增长至现在的70只、80只左右。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也在逐渐探索相关机制,实现生态保护对当地发展的正向促进。

2024年9月,在珲春河与G331国道之间,珲春东北虎豹自然科普馆落成开业,成为中外游客领略虎豹风采的重要场所。科普馆负责人金松峰说:“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全面建成后,科普馆将成为更有区域特色的旅游地标。”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颜麟蕴 摄)

文化溯源路

“东陲无文”,这曾是不少人对东北边疆的刻板印象。但跨越1400多公里的G331国道吉林段,却集中容纳了自旧石器时代至今的数十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于凌说:“相关遗迹证明,东北边疆在史前便是东北亚人类与文化迁徙交流的重要枢纽,数千年来更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空间场域。”

这一论断的最早证明之一位于和龙市大洞村。村内一处距离G331国道不足百米的玄武岩台地上,携带着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痕迹的黑曜石制品沉睡万年。近年开展的主动性考古挖掘,揭露出9个文化层位,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2万余件,首次构建起和龙大洞遗址5万年以来的文化序列,刷新人们对旧石器时代晚期东北亚古代人群生产生活方式的认识。2025年初,该遗址入选“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鸭绿江中段的集安市,集中分布着享誉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近年来,相关景区成为很多游客自驾G331国道时必不可少的打卡地。

东北边疆还是如今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发源地。在龙井市三合镇,耸立的天佛指山俯瞰着河谷中的图们江与G331国道。支脉汗王山上,数百年前遗留的山城遗址依稀可见。经专家研究,这里很可能是满族先祖重要发祥地“鄂多里城”的所在地。14世纪,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率部在图们江中上游区域生活近50年。在明王朝的支持下,他带领的部落逐渐发展成声名赫赫的“建州女真”。“这里见证了东北边疆与中原的交流历程。”龙井市一名工作人员说。

兴边富民路

得益于鸭绿江、图们江及其支流的浇灌,中国东北部的长白山区物产丰富。但由于远居边陲,这里不少县区过去都曾深陷贫困。如今,中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G331国道吉林段沿线的特色种植产业,正助力该地区全面迈向兴边富民的新阶段。

集安市的鸭绿江河谷一带,气候湿润温和,与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的法国罗纳河谷、美国纳帕河谷纬度相当,是野生山葡萄的优良产区。当地有近百年的葡萄酒酿造历史。

种了十多年葡萄的杨洪武介绍说,过去村里人种的葡萄大多数只能卖给附近酒厂,销售渠道比较有限。近年来,随着G331国道成为自驾热门路线,村里自产的葡萄汁可以作为农副产品直接面向游客销售,村民收入有了提高。

如今,杨洪武在线上渠道积累了近10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15亩地的葡萄一点都不愁销路,有时我还得跟别人收点呢!”

在全球水稻种植版图中,中国东北是为数不多的高纬度种植区。图们江浇灌的延边地区则是东北较早种植水稻的地区之一。G331国道旁的龙井市光昭村,水汽充足,地势平坦,是延边大米的重要产区之一。

曾在山东打工的姜哲柱十几年前从外地搬到光昭村,在图们江畔数十公顷的土地上先后建立起御谷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御粮大米加工厂。

“这里的稻米产量算不上最高,但黏度和米香等指标都极好。”姜哲柱说,依托紧邻G331国道的优势,御谷田稻米2024年的销售额接近400万元。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秋收稻田(黄昕欣 摄)

创业逐梦路

“离开,还是留下?”对生活在边疆的青年人来说,这曾是个需要选择的问题。但随着中国东北边疆的基础设施愈发完善,越来越多青年人在这里找到事业的方向。

凌晨两点,夜色正浓,临江市桦皮村的农产品主播杨涛已完成当天第一条短视频的录制。视频里,他与伙伴们收拾好行李,准备前往成都参加全国糖酒会,向各地参展商介绍家乡临江的蜂蜜产品。

作为一名返乡创业青年,杨涛深知家乡与大城市在商业资源上的差距。但在他看来,网络与道路的通畅正在改变家乡原本闭塞的面貌。通过在网络平台上直播介绍家乡农产品,杨涛在5年内积累了近百万粉丝。直播间卖出的蜂蜜产品,每天都通过门前的G331国道发往全国各地,一年的销售额超过千万元。

除了杨涛这样的本地创业者,还有不少外来青年用创意与汗水改变着乡村面貌。图们江畔,在以朝鲜族风情而驰名的龙井市北兴村里,几名“00后”大学毕业生忙着发展养虾事业。

这群“00后”是通过吉林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卫国戍边”专项来到吉林边境村落进行服务的志愿者。2024年夏天来到村里后,张智淘等几个伙伴发现以旅游为核心产业的北兴村,缺乏将游客留住的体验式项目。为此,他们做了深入的市场研究,最终拿出一份建设“垂钓园”的创业策划。

5月1日,游客们来到北兴村体验钓虾项目。(新华社发)

在当地投资人的支持下,搭建垂钓园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G331国道送抵北兴村,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养虾棚很快就搭建起来。

如今的东北边境线上,像杨涛、张智淘这样的创业者们逐渐多起来。他们身在边疆,却心怀世界;扎根乡土,又善用技术。曾经人口稀少的东北边境变得热闹起来,成为逐梦者干事创业的热土。

贯通起这片热土的G331国道,也从一条地理连接的纽带,变身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持续注入的“人流”“车流”“货流”,激活沿线振兴发展的能量,让曾经的偏远地区散发新的活力。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5月15日第10版

来源:吉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