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零乡》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咋说:“学校不是把天才培养成木材的地方。”“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总在途上回望故乡的半途先生。”
写《零乡》的著名作家唐国明咋说:“学校不是把天才培养成木材的地方。”“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总在途上回望故乡的半途先生。”
唐国明, 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半途主义就如前所未有的给世界带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精神的唐国明,最初以《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出版了成熟部分的《零乡》一书中表达的那样: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前所未有地发现论证了两组项数n相同,且数差一律是d的连续整数,一组数之和与另一组之和的和差b的规律,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还发现任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是d的连续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任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是d的连续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另,还发现从1开始的,两组项数相同且数差是2的连续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数学家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唐国明作品
30、长叫而别
本书作者唐国明说完这些,问我听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什么。我差点把本书作者唐国明当做远航归来向我讲述的麦哲伦了。他向我发问时,我才明白,他是本文的作者,向我讲述了一个麦哲伦远航的故事。听完这个故事,我似乎理解了唐国明要向我讲这个故事的原因。我便问他,他讲这个故事想要我明白什么?他说,要我明白我也将是一个历史留下来的精神象征。我说我只是坚守这个要塞的普通士兵,没有信使带来皇帝的命令,我是不离开这的,我的天职就是在皇帝没有命令我离开之前守住这道要塞。本书作者唐国明说,为了我不在这要塞上高处不胜寒,为了我不知怎么打发一个又一个坚守的此刻,他得为我长叫一曲,然后与我拜别。他仰头长叫着离我越来越远,直到消失,但他长叫的声音一直在这道要塞上回荡着阴魂不散,我一竖着耳朵就能听到。直到成为习以为常,让我不觉寂寞。
31、本书作者唐国明的长叫曲:我的理
(1)、
世界,世界本是一片混沌;世界,世界本无黑暗光明;世界,世界各种力量在排斥与吸引。
混沌过后,大地平静。
大地之父啊,你用你的力量制造了黑夜与白昼;大地之父,大地之父,倒在了天地之间的大地之父,你的肉化作了肥沃的泥土,你的骨头化作坚硬的岩石,血液变成了湖海与江河,毛发变成了花草与树木。
新生的生命,在天地之间不断地徘徊、奔跑。有一种生命它叫人,它叫人,他们,他们为了争取食物开始了战争。
他们,他们这些众生,建造了庞大的皇宫。
皇宫,皇宫,权威的象征,它覆盖了三百多里,高高低低的楼阁,不知道有几千几万座,舞袖飘拂,香车美人,名门闺秀,早琴晚歌;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倾城倾国;多少年多少代收藏奇珍,聚敛金银,保存瑰宝。
闭上眼睛,皇宫如一辆急驰的车子,越开越远,越开越快,继续在时间里继续。
风,在咆哮,在咆哮,同大地一起咆哮,同众生一起咆哮。
那湖,那江,那海,那浩浩荡荡无边无际的波澜,那是自由,那是跳舞,那是音乐,那是诗歌;闪耀着一切,一切闪耀。
看,那滚滚的波涛;听,那波涛的咆哮。
我要漂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小岛。
宇宙中的伟大者啊!你在熊熊的燃烧;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飘飘乎。
众生,举酒相祝,举酒相祝;天地,空空渺渺。
鸟飞了,舟逝了,下雪了,人去了,谁见了,天黑了。
我身悬长剑,我头戴高冠,我身佩美玉。
我背弃的是人间,我奔往的是天上。
满是兰草和鲜花斑斓的大地上,诗人永生不变地不朽在那里站立着,望向远处。
(2)、
明察四方,光辉普照。心胸就是天下,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从近处走向远方,从低处爬向天上。天地,在一点一点的聚集,天命多么深远,永远无穷无尽。
我像是一只无声无息的大鸟,家像涂在世界这张纸上的一堆符号。太阳的光辉落下无穷无尽的灰烬,月亮像一只被人掏了窝的鸟在黑夜中对我发出哀鸣。大地啊,这个女人的子宫,让我饱尝了没有出生到天空的悲痛。
风无所事事地吹击生命的河流,让所有的生命向天空无限地伸张,世界开始不停尖叫。乌鸦成群的飞来,拾穗者低头俯向大地上的粮食,心向土地中流去。脚下的路在远方被无穷无尽的流放,在贫穷与疾病的铁上,从身边流过的黄河如我的父亲,无数的思想与力量在其中飞腾。在这个世界上,我是真正的全人类,我是真正的一个人。
一根草在苍茫的大地,纯洁得像一种病一样。我们本身不过是一种在生命中不断晃动的灯光现象。我们在知识与信仰中不知不觉中飞越死亡,达到永恒与悲壮。天才虽然是一个封号,我不得不封给自己。
天空是床,我们是床上的梦,成天像河流一样光着玉体。
(3)、
识你之理与力,看他之理与力,合诸家之理与力,知行之,得我之理与力。
因理在,天下人学理、懂理、讲理、行理、信理、穷理;以理推理,以此理推出彼理。
以理格物,格物至理,求实正理,实践出理;实事求是,理便自出。
承先人探究之理,从思理、至学理、至穷理、至信理、至行理、至讲理、至让天下人懂理。
天下之理,有我之理、你之理、他之理。
理通天下,世上有一个真理,便有一个假理。
唯在时间长河中经得起时间检验实证的天下真理之理才是你、我、他之理。
我之理,有学到之理,悟到之理。
你我之理补他之理,他之理补你我之理,又生出理。
学他之理,合我之理,成我之理。说你之理,批他之理,呼喊我之理。识你之理,看他之理,合天下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
识你之力,看他之力,合天下之力,知行之,得我之力。
我之理即天下之理,天下之理即我之理。你我之理即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之理;你我之理即天理难容、以理服人、读书明理之理;你我之理即约定俗成的圣贤之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理中有理,理上有理。
有多少实践识见与知行见闻,心中便有多少理。
理不离事,理不远人,理贵天成。
理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理无所不至。天下有一个活理,还有一个死理。
有遇见之理,还有未遇见之理;有远离之理,有照面之理,有相随之理;理外有理,理中有理,我只知我所知之理。
理如风马,时有时无;理如草木,时荣时枯。
叶之理立在枝上,枝之理立在树干,树干之理立在树根,树根之理立在大地,大地之理立在空里。
树下有理,树上有理,树中有理,树干有理,树枝有理;一树皆理。
(4)、
人类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中,人类在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的现实中,人类在重复此刻、此刻重复、重复在此的无归悲剧里,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
我们在此刻等待此刻地度过一生。
每个人都在远方对出生自己的地方回望,回望得就如唐国明在《零乡》里写下的鹅毛诗一样。
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总在途上回望故乡的半途先生。
人生最终的归属就是死亡。
此刻,即使我们远离了故乡,但故乡仍如泪水,挂在我的眼睛上。
学校不是把天才培养成木材的地方。
失去生息之地的我们,只能生存在路上。
形成“从看牛山到岳麓山”文学、红学、哲学、数学路径的唐国明。在岳麓山下,实行他流传千古抱负的“长风情怀”;实行他不记功利得失对一件事坚持的“鹅毛风范”。
我们带不走过去,也带不来未来,只带着此刻。我们是在不断回到此刻、进入此刻、离开此刻。我们在此刻等待下一刻,我们在此刻等待此刻。我们在不断从上一刻跌入下一刻。
此刻、目前才是确定的。过去之家已无,此刻之家在此刻,未来之家在哪。过去的已过去,未来的未来。
我们只能回到此刻,此刻就是家国。
我就是一个过去的我、此刻的我、将来的我构成的我。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服从的自己,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服从的理。
(5)、
天上有一个太阳,天下有一个理。
宇宙是吾理,吾理是宇宙。
天下万物互生,天下万理互通,天下万力互用。
集天下之义,穷地上之理;每人心中有一个天理,每人心中有一个能成为圣人的自己。
以天理之心照天下之心,以天下之心映心之天理。
(6)、
理论永远是过时的,一切伟大的理论都是在通向天空的道路上消失的。
天空是众生的事业,大地是王者的事业;我接受这个已没有家,只有他乡、远方的“零乡”。
大风吹过万里长空,颂扬着喂我养我的故土;拍打着高上千古、贵到永恒的我。
在河流中我光着身子与太阳一起燃烧一起腐朽,与太阳一起向大地向黑夜臣服,回家的路与飘荡的路永远在自己的脚下生长。
如河流一样无穷无尽的乡愁,被我用一把放眼天下的斧子无情劈断,我的名字被我写入了黑夜这张无边的纸上。
明天的道路在现实的明天;我今夜就开始听到它的欢呼。
时光让我站在刀刃上用丢命的痛苦唱出我的绝唱。我内心多年辛勤的心灵财富就这样使我罪恶深重地爱上了流浪与歌唱。
黑夜埋葬她的衣裙,大地如一只桶,里面盛满了充饥的果实与尸体。远处的河谷在脆弱的吟诵河流寄给它的诗歌。
我如同一只鼓,被现实沉闷地打击着。众神把太阳当做一座殷红如血的钟,敲出无声的光芒。
我面对埋葬无数尸体的天空,站在大地的黄昏,望着河水拍着疲倦的泥土。
大地在天才的痛苦中痛苦地叫着挣扎飞向天空。大地如一首痛苦的诗,太阳饥饿无比地燃烧向它的永生与死亡。它用它灭亡的燃烧,燃烧出大地万物的生长。大地生长的万物用死亡填向它饥饿的肚肠。
我在共和国这只装满果实的篮子里居住。天空如一张酒桌,上面布满了发光的杯子。
我在大地的深处,麦地无边无际从故乡涌向远方,风无边无际从远方涌向故乡,我无边无际地从一个远方走向一个远方。
月亮照着一个女人,她如一盏灯,一盏真理之灯,永远照向一个故乡,照向一个家庭。
是谁领我来到远方,让黑夜和白天这双大脚轮流踩踏着我的理想。
阳光与雨水如同被无数时光穿过的衣裳,已经被破旧地扔在了地上。黄河如从惨烈的天空流出的脓,黄昏纷纷落向黑夜的酒桶。
大地上唯一不能飞走的是人们比作凤凰的太阳,与人们比作天鹅的月亮,它们是天空的两个守门人,它们日夜望着大地排天的浊浪;它们让天空的沉默一阵又一阵打在嘴唇上。
太阳将更多的生命一个个晒死在大地。人类一个又一个死在了自己的心上。故乡在远方开始在我身上生长。
我在人间这个永恒的深渊仰望,我在天空下刨出人类的精神食粮。我总是在白天把太阳的光线踩伤。
风如同无穷的泪水,滚动着我的故乡。我被风吹来吹去,天空无法把我这张写满文字的纸抓住。
黑夜让自己将太阳遮住。天空上的太阳运送的是一片来自天空的废墟。我与一切躺在太阳灿烂的血液中腐烂死亡。我在虔诚的大地上,从最深处的根基上成长。
做地上黑夜的王者是我一切的事业,在神圣的黑夜中,我已把大地走遍,我和远方一样,是永远没有死亡的原始力量。
太阳如一只复古的陶罐,呐喊荒野与真理的嘴已被它在黎明封上。
唯有大地,用一只大手,把我抱在怀里,抚摸着我流血的伤。
(7)、
死亡,这只白色的天鹅在歌唱。整个世界是王的糖果。
众生是叶,王如大树,冬风一吹,叶在受苦,王在享福。
(8)、
那楼台层叠,阁檐飞架,全是钟鸣鼎食之家;那落霞、碧水、长天,无穷无尽。
雁南飞了,我知其不可为的旅行似乎还没有结束。我的生命注定要将世界照亮。
命里注定我的理想将一无所成,我必在一无所成中唤醒众生。
我尽了毕生力气,在生活中以失败的方式在表达我自己。
我天天面对着死亡干活,只有无尽的想象才是我最好的避难所。
我的才华没有为我表达出财富,只表达出了我的无能与穷苦。
我是永远的行魂,是恒久的旅途。我只是让属于我的乐章原原本本地在演奏。我是永恒乐章中的一个音符。
我是太阳,我是一场受难的燃烧死亡。我没有任何目的,我只想准确地向世界表达自己。
理解世界,理解自我,我是一条有此岸与彼岸的河流。
我是目的本身,我要做一个人。
我不知道我能认识什么,什么能认识我。
人是现实的依据与目的。
在世界中,我能知道什么,我应该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我是什么。
我不顾一切地去构造思想大厦中的自己。
科学已使一切存在走向现实,世界逼着我们在弯路上求索真理。
世界总是伸出它许多的路与手与我们联系。我们在体验中不断用思维去产生知识,用知识去发挥自己的判断力。
一切表象是我们的客体,我们在客体的包围中已经迷失。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适应事实。
我是一个意识,我只存在我的意识里。
很多该发生的事让我们无能为力。世界是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我们自己。
我们本身不过是一种现象,是在生命中不断晃动的光。
我们在知识与信仰中不知不觉中飞越死亡,达到永恒与悲壮。
(9)、
人啊!
吃食不追求好坏,居住不追求享受。
不深入实践,就会迷惑;去空想而不去做,就危险。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不能长久过穷困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生活。
对于天下,没有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一定不要做的,而是服从于自己的力所能及;如果力量不够的话,走到力量用尽不得已才废弃而停止,这就行了。
不担忧没有地位,担忧的是自己没有能用以站得住脚的能力;不担忧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为值得别人知道的人。
对任何事,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做这件事为快乐的人。
对有的人,可以讲高深的知识学问;对有的人,不可以讲那些高深的知识学问。
教人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我不是有知识的人,而是求知识的人。
危险自身的地方,不要进入;祸乱自身的地方,不要在那儿居住。
天是最高大的。如果地上无人了解我,也不见得了解我的人已去了天上。
(10)、
像卧龙那样,能阴能阳,能幽能明,能大能小,能细能巨,能伸能屈,能短能长,能上能下,能卧能飞,能云变,蛇变,鱼变,又能鸟变。
收集天下的史籍与传闻,考证前代人物的事迹,考察他们成败兴衰的道理,探究天道与人事的关系,贯通从古至今的文化河渠。
有一种大树,生一次叶需要八千年,落一次叶也达八千年。
出生不知道死亡,死亡不知道出生;来不知道去,去不知道来。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辞,无拘无束的就走了,自由自在的来了就罢了。
全天下都污浊了,为什么还跟着同流合污?所有人都昏醉了,为什么还跟着饮酒享乐?天下之势,像身体指使臂膀,臂膀带动手指。
我的言谈像天上的银河没有边际,我庞大的身体就像天边的云;我,时而扬起随风飘动的上衣,时而又身体轻捷如飞鸟飘忽游移。
(11)、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用劳动购买的。
引领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吧,引河川诸水归向大海吧。
(12)、
人类的进步,是去登一无长尽的梯子。
我被一切大风吹卷无定,四方飘零。
世界,已炎凉了几千年几万年,世界仍会炎凉下去。
世界在时间上如一个无限的解释,我已被践踏成了不停运转的机器。
神给我带来的是鲜艳死亡的果实。
(13)、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坚守什么。除了空空的王座,我还剩下什么。我等待了这么多年,等到了什么。
一种虚无的力量,在神秘的决定着我在一无所有的王座上坚守。世界一切已经颠倒,我成了一个幻灭的虚无,虚无在王座上的我,守着空无。
世界很大,我小小的宇宙是我坚守至今的王座。
天下已经崩塌,王座即将轰毁。一切在速朽,一切在随荣随枯。我的天下千秋已一无所有。
一切剥夺了我,我多年坐着的王座不过是一个虚无,我继续的坚守也是空守。
我在王座上看世界,世界看着坐在王座上的我。
我坚守的天下已是一个空壳,放弃王座放弃坚守,我还拥有什么。除了空无仍然是空无,除了一无所有仍然是一无所求。
我是什么,我是一无所有。我是什么,我是一无所有、无所不有王座上的大人物。
(14)、
为了实现自我的意愿;为了名誉,为了建立声名;为了如树叶飘摇的生命;人生的杯子都是一样,神给你斟满的酒,一定会被自己一时贪嘴而喝光。
生命互相撞击出天崩地裂的声响,向那太阳回敬一记响亮的耳光。
太阳,以血为光,在不断向大地流动;生命如急急的流水,流向敌阵,散向四方。太阳的亮光落入长河,生命又开始在黑夜中痛苦。
屠人的战场上,密密麻麻竖立着无数吃肉的长枪,不可胜数的心肠。生命的头颅落地,血成了大地的酒浆,大地被醉得左右摇晃。
大地上的我已闪烁在黑夜的历史上,高高的天空倒下琼浆甜美的玉液灌进我胸膛。
在夜的餐桌上,命运已把我的泪滴捉住;回归的号角已经吹响;故乡,才是我一生的太阳。
在回家的喧哗中,在大江大河大海旁,在群山一样的世态炎凉里,在无数仪式上,我手捧泥土。
(15)、
我的一切来自天空,太阳从海底一直滚到了千万座头颅垒成的山岗;众神仿佛在天国在空虚的湖岸,在一条无望财富的河流上;原始的诗歌如鹅毛一样在我心的天国如雪飘扬。
我歌唱鹰,我歌唱无限想象、豹子与睡狮之王;我与劳动与太阳一起向大地向黑夜反抗。
回家的路与飘荡的路被一把放眼天下的斧子无情劈断,我与他人,丰收满筐地忧伤等待太阳露出它雄狮般的头颅、天才式的内脏。
我在地上与太阳与月亮一齐鸣叫,与悲愤燃烧的诗歌满脸平静地坐在河流之上,与草木与鸟疯狂地唱歌与飞翔。
众神辉煌的殿堂,月光如一片一片白雪落进了酒杯,落向史诗的酒桶;天鸟成群聚集成白云,他们没有脚只有翅膀。
木门扇在晴朗的天空为我慢慢开启,我匆匆走出一脉山又一脉山来回封闭的山涧,带着山风,去远方把死亡的书页呜呜吹乱。黑夜和白天这双大脚轮流踩踏着我的理想;一片又一片的羽毛将我的双肩落满。
大地上的众生在抱着胳膊晒着太阳,唯有一支老歌在落日时分散发出故乡泥土的芬芳。
黄昏,南来北往的雁鸣如同天空漏出的箫声;共和国的黄土奋力伸出手,把我留在充满劳绩,能诗意栖居的黄土上。
清风明月之肉,闲云流水之骨,在黑夜的河岸中一闪一闪地放着自己的思想光芒,让天地的沉默一阵一阵打破在嘴唇上。
天空,天空是我赤身裸体的衣裳;远方用它沉默的身子来把我珍藏;我在远方的肉体中,我头颅顶着天空,我的肩膀上滚动着风。
奔涌而出的风如一阵阵雷鸣,在无边无际地敲打天空。河流,流出惨烈的天空。
我在天空下,放下手中痛苦的诗篇,在温暖与贫困中安静地死亡。
天空无法把我这张写满文学的纸抓住,我只有在甲骨文的香气中不停地给大地写诗。
我的嗓子像火中的金子,流淌出夺人的光芒;风如同无穷的泪水,滚动着我的故乡。风起何处,又将吹响何处,只有风知道比远方更远的地方更加自由更加空荡。
大地给我血迹给我空虚,我要做喊亮人间灯火的第一位诗歌皇帝;我在大地高声地叫喊我自己。
我用铜的胳膊与金的胳膊,在传说与现实之间铸造从胸膛吐出用血吟唱的诗歌;我一无所有的只剩下肩胛骨上的结疤和一双走向永恒走过一生的大脚。
在这个世界上,我不过是时间大风中的一粒尘土。
32、另一个声音
一天我确实很寂寞,又不知怎么度过此刻,正在要塞上竖起耳朵捕捉本书作者唐国明长叫之声时,我听到了另一个声音朝长城这边传来。一个人念着什么——“王在用镰刀收割,王在用斧头开路,王如一个为我们做一切的公仆/王没有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王在我们脚下像牛马一样低头劳作/王在砍柴,王在烧火,王在煮饭煮汤给我们吃喝/王在写诗王在唱歌,王在前头带我们开疆破土/王教我们识字绘画歌舞,王教我们认识百草与五谷,王教我们怎样摘野果爱护野兽、怎样保护山野河谷/王教我们种田打禾,王教我们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经营生活/王穿着朴素,素食饱腹;王给我们均分实物,奖励英雄,扶持弱夫”——这些话语,连来给我送饭的老伙夫说他也听到了。声音越来越近,我从要塞上抬头望去,只见走来一个眼镜比他脸还大,满脸稚气衣服脏破的孩子。他走上要塞,问我是不是故意穿成这样,在演影视还是在直播。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我只告诉他我是一个士兵,一个在为皇帝守住这道要塞的士兵。他说我真是一个好演员。他举着一个他叫手机的东西对着我哈哈哈大笑。我问他有什么好笑的。他说他为我的演技好笑。我问他皇帝还存在吗?他接着又哈哈哈大笑起来,说我演皇帝的士兵演得真好。我问他认识本书作者唐国明吗?他说他当然认识,网上到处是唐国明铺天盖地的故事。他说他认识唐国明,是在网上读了唐国明一篇文章而开始关注了唐国明的。我问他什么叫网上。他便把他叫手机的那个东西拿了过来,指着那上面的花花绿绿跟我说,这就是网上。我问他唐国明写了篇什么文章,让他开始记住了本书作者唐国明。他说我真有意思,便对我说,就是这篇先叫《我们的长城》,修改后又叫《故园》之文。
唐国明的书法:鹅毛帖
半途主义是由著名作家唐国明提出的哲学思想与文学观念。其核心观念是: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我们都是一群在途上去成就自己和天下的人。
他经典的表述为:“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将来,只在途上;不在别处,不在远方,只在路上;不在故乡,不在他乡,此刻只在半途之上。”
唐国明通过已经发表、出版大部分草稿的《零乡》,以诗意流方式融合诗、文、史、哲、数理,将半途主义具象化为对“归属感缺失”与“人类永恒漂泊”的哲学反思,形成了独特的“鹅毛诗式的诗意流半途主义废话”文学风格。
半途主义认为人生与世界处于永恒的变化与过程中,既无绝对的起点也无绝对的终点,一切皆在“途中”。
人作为“途中人”,既不属于过去、现在或未来,也不拘泥于故乡与他乡,而是始终处于半途之上。生命的价值在于“此刻”,即“除了拥有此刻,我们一无所有”,在千难万险中,以鹅毛风范、长风情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每个人都如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一样,心中都装有一个精神上的皇帝。在《零乡》这书中,主人公唐国明是以自己为自己的皇帝,士兵是以皇帝为皇帝。
一个忠于自己的皇帝的士兵,一个不失鹅毛风范骨、长风情怀心,开创鹅毛诗、诗意流、半途主义,找到《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文笔,写有《零乡》、忠于自己理想的作家唐国明,与一些神神色色的人,以长城要塞为中心,共同交集出了一部从古至今,跨越几千年的话剧一样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整部作品以鹅毛满天的方式,以诗意流的形式,讲述了永处半途之上、永处无归零乡状态的“我们”,为了一个归,一个此刻又一个此刻艰难奋进到今的历程。
唐国明的《零乡》是一部融合自传、哲学思考与诗意表达的长篇作品。该书被视作“诗意流”与“半途主义”文学的开创性实践,以独特视角探讨人类普遍的精神困境,被称为“一部关于我与我们被零乡的书”。
作为“百科全书式的自传小说”,《零乡》结合了文学、哲学与数学思维,通过碎片化的废话叙事展现个体在当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书中包含2019年、2022年前后出版的《鹅毛诗》《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
从文学哲学上说,“零乡”是唐国明开创的一个词。通过“零乡”这一概念,指出人类处于“无根、无确定性、无依靠感”,“在途上、无归、老在此刻、此处”的状态。“我们都是途中人”,“此刻才是我们唯一的归宿。”提出了“我们既不在过去,也不在现在,更不在将来,我们只是在途中、在此刻此处”,以及人类在“重复在此”里,不得不把此刻此处作为归,归于一个又一个此刻此处的哲学主题。
2025年3月14日安徽全椒县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好书推荐”发布了何章平先生写的《在喧嚣中觅得诗意栖居:》一文里——称唐国明为“都市生活的诗人哲学家”。称《零乡》一书“书中的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熠熠光辉,每一章都蕴含着对生命本质的深度叩问,如同镜子一般,清晰地映照出我们的生活状态与精神困境。”
唐国明2016年出版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找到《红楼梦》80回后曹雪芹文笔的书。
唐国明说过:续写《红楼梦》一万年也没有意义
编辑
唐国明,具有鹅毛风范骨、清风明月肉、闲云流水血、长风情怀心的学者、诗者、智者; 集文学家、哲学家、红学家于一体,集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开创鹅毛诗、半途主义、诗意流成就于一身的著名作家。在《钟山》《诗刊》《鸭绿江》《延河》《星火》及其他国内外书报杂志上发表作品近100万字。于2011年开始发表、2016年出版了从程高本《红楼梦》后40回里、找到百回全本《红楼梦》后20回曹雪芹文笔的成名作:《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做出了纠正了前八十回文本中的1000多个错误,根据脂批本补全了第21回,以考古复原方式,删除了第67回不是曹雪芹的文笔,正文中带精选脂批、文句汇校标注、词句注释、难字注音本的《再现曹雪芹百回红楼梦》这部大书。此外,为传播自己的理念,唐国明于2019年和2022年陆续出版了《零乡》大部分草稿《鹅毛诗》和《坚守在长城要塞上的士兵》。2018年作品《这样论证哥德巴赫猜想1+1与3x+1》于上海作协、华东师大获奖。自2013年成名后,多次因学术主张、作品出版、文学话题登上热搜,最热时,一次光微博热搜阅读量就是1.2亿。
另外,唐国明在数学上——
一、发现论证了等差数列3个新规律
1、任意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为d的连续整数,其和差为d与n²的乘积,即b=d×n²。如1、2、3、4与5、6、7、8;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4的平方16。如2、3、4与5、6、7。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1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如2、4、6和8、10、12,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就是它们的数差2乘以它们的项数3的平方。
2、任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是d的连续数之和的和差,与另一任两组项数n相同、数差是d的连续数之和的和差相等。如:2、4、6、8与10、12、14、16这两组数之和的和差,等于15、17、19、21与23、25、27、29,两组数之和的和差,都是32。
3、从1开始的,两组项数相同且数差是2的连续奇数,一组数之和是另一组之和的3分之1。如1、3、5和7、9、11,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9:27。如1、3、5、7、9、11与13、15、17、19、21、23,这两组数之和的比就是66:198。
二、在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一对素数对称分布于任意大于3的整数左右两侧,且这两素数之和是此整数的2倍。即 t﹦[(t÷2)﹣q]+[(t÷2)+q]。这一发现为哥德巴赫猜想1+1形式的成立提供了确定的支持。
三、开创性的将3x+1猜想拓展为哲学模型,来解释宇宙万有的生成过程。通过“奇变递增为偶”和“偶变递减为奇”的运算规则,指出任何大于0的自然数最终都会落入一个特定的类似于3x+1猜想4、2、1数字循环圈中,形成一种“万有总在途中”的通变模式。即:
……2x ↔ x ↔ (3x+1)÷2ⁿ ↔ …… ↔ 2ⁿ ↔ 4、2、1……
从而推导出宇宙星系万有的诞生与演化,不可能来自于爆炸,而是遵循类似于3x+1猜想“奇变递增为偶,偶变递减为奇”的圈套生成,最终归于“4、2、1”循环模式的形式。即:宇宙不始于爆炸,宇宙始于似递增递减的奇偶扩散造化中。
来源:作家唐国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