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蛇男子被剧毒蛇咬200次,没死,但成了最强血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5:36 1

摘要:一名名叫蒂姆·弗里德(Tim Friede)的美国男子,在近20年间,故意让最毒的毒蛇咬了200多次,其中包括多种曼巴蛇、眼镜蛇、太攀蛇和金环蛇,还注射了800多次毒液。

现实生活中的最强毒修体质出现了。

一名名叫蒂姆·弗里德(Tim Friede)的美国男子,在近20年间,故意让最毒的毒蛇咬了200多次,其中包括多种曼巴蛇、眼镜蛇、太攀蛇和金环蛇,还注射了800多次毒液。

蒂姆·弗里德 (Tim Friede) | AP

一般人这么折腾可能早就玩脱了,但弗里德不仅没死,还耐毒了。科学家真的从他的血液里提取出了抗蛇毒血清,不仅能抵御致命剂量的蛇毒,还能作用于多种蛇毒,而目前的治疗方法必须针对毒蛇的具体种类进行,要是说不清被什么毒蛇咬了,问题可就大了。

世界范围内,每年有多达13万人因蛇咬伤而死,另外有三倍的人虽然没死,但需要截肢或者留下永久性残疾,弗里德的横空出世是人类在寻找通用抗蛇毒血清方面的重要突破,这项意义重大的研究也被发表在顶刊《细胞》上。

当代神农弗里德对BBC说:“注射蛇毒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只是不断努力、尽我所能,为那些8000英里之外的被蛇咬伤的人们做点什么。”

这匪夷所思的故事是怎么开始的,血清又是怎么炼出来的?

普通男子,爱好是毒蛇

蒂姆·弗里德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曾经是个卡车修理工。他从小就对蛇感兴趣,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在野外捕捉无毒的束带蛇,放在箱子里饲养。没过多久,束带蛇就满足不了他了,他开始在家养毒蛇。

弗里德的宠物毒蛇越来越多——眼镜蛇、响尾蛇、太攀蛇、黑曼巴等,都是榜上有名的剧毒蛇类,一旦被咬,很容易就一命呜呼。弗里德意识到,这个爱好有点危险,他得想办法增强自己对蛇毒的免疫力,不然养这么多毒蛇,说不定哪天试试就逝世。

弗里德家全是毒蛇饲养箱 | Hotspot

他想出了一个质朴而大胆的方法——从自己的宠物蛇身上取出毒液,稀释以后反复给自己注射,就像注射疫苗一样,让自己的身体产生抗体。因为没有专业的书籍参考,他全靠自己摸索,就这样在家中简陋的实验室里,开始了他的自体免疫实验。

转折发生在2001年。一次,他正在给自己养的埃及眼镜蛇挤毒液,蛇趁他不注意咬了他的手指。这时他还没觉得身体不适,直到一个小时后,他又被一条孟加拉眼镜蛇咬到了右臂。他马上被妻子和邻居送到了医院,在医院昏迷了4天,差点没了命。

弗里德被蛇咬 | Hotspot

一般人被毒蛇咬差点死了,大概率马上就会放弃这个爱好,但弗里德不是一般人,在鬼门关走了一趟之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我要改进注射方案,培养更强的蛇毒免疫,变成一个什么蛇都毒不死的人

他从小剂量注射超稀释的毒液开始,每次间隔几周注射一次,并且配合血清抗体滴度监测,来确保自己的免疫水平稳定上升,而且没有严重的中毒症状。

随着抗体水平提升,他逐步增加了注射的毒液浓度和剂量,最终升级到不加稀释的原始毒液。在过去的20年里,他给自己注射蛇毒高达856次

为了养成抗毒体质,弗里德主动让他养的毒蛇咬自己 | Tim Friede / YouTube

除了主动注射毒液,他还以身犯险,直接让蛇咬自己——他主动接受了约200次剧毒蛇咬伤,蛇种涵盖眼镜蛇、黑曼巴、太攀蛇与响尾蛇等,并全程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其中也有意外发生,刚开始被黑曼巴咬时,他出现了类似麻风病的症状;某次被西部菱背响尾蛇咬伤后,疼痛一直持续了一个月。

就这样,弗里德因为对蛇的爱好,把自己修炼得“百毒不侵”。

毒修的终点是抗蛇毒血清

2013年,弗里德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被蛇咬的视频。主动被毒蛇咬,被咬完了还什么事都没有,这离谱得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他很快获得了很多粉丝和播放量。

弗里德在网上发布自己主动被毒蛇咬的视频 | Tim Friede / YouTube

美国另一端,免疫学家雅各布·格兰维尔(Jacob Glanville)的生物技术公司Centivax,正在致力于改进传统的抗蛇毒血清。

传统抗蛇毒血清的制备,需要让马、驴、绵羊等家畜,反复接受一种蛇毒注射,并检测抗体滴度。抗体滴度指的是血清中针对某一个特定抗原的抗体浓度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免疫反应的强弱。在动物产生足够抗体后,工作人员就会通过静脉采血收集血液,处理和提纯出特异性抗体,最终制成可注射的血清制剂。

然而,这样制备出来的蛇毒血清往往是单价或者少数的多价血清,只针对某个或者少数几个特定物种,需要对症下药,如果被其他蛇咬伤,就派不上用场了。而且从培养免疫到血清提纯至少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如果遇上新蛇种或者断货时只能干等,被蛇咬的人可能就此错过最佳救治窗口。而且因为抗体来自异种动物,人体接种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出现发热、皮疹,严重时还可能出现血清病或过敏性休克。

为了制造抗蛇毒血清,经过训练的工作人员要给毒蛇挤毒液 | Barry Rogge / Wikimedia Commons

格兰维尔想找到不同蛇类的毒液中共同的分子位点,研发出能同时对多种蛇毒起效的广谱抗蛇毒血清,他跟弗里德想一块儿去了,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让人反复接触多种不同的毒液,在人的血液中寻找针对该关键位点的抗体。

于是,格兰维尔给动物饲养室打电话,希望能找到一个笨手笨脚、总是被蛇咬的研究员,提取对方的血液样本,但他一无所获。找人来注射各种蛇毒也不现实——这样的实验不可能通过伦理审查,也没人会愿意参加如此危险的人体实验。

抵制不道德实验,但架不住实验对象对自己不道德——2017年,格兰维尔在网上刷视频时,真发现了时不时被蛇咬的“傻瓜”——弗里德。

他立刻找到弗里德,向他讲明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得到一些他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意识到自己的抗体有可能改进现有的抗蛇毒治疗,弗里德感到十分振奋,二话没说就同意参与实验。

弗里德(中间)和研究员们一起工作中 | AP

跟格兰维尔想的一样,他和同事真的从弗里德的血液中筛选出了2种超宽谱人源抗体LNX-D09和SNX-B03,前者针对神经毒素,后者针对蛋白酶毒素。他们把这两种抗体和小分子毒素抑制剂varespladib 联用,制成了一个新型抗蛇毒血清配方。

他们先在小鼠上实验了这种血清。

他们选择了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最致命的19种毒蛇的毒液,这些毒蛇来自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北美洲等地,地域性区别很大,传统抗蛇毒血清无法同时涵盖这么多种类的蛇毒。而弗里德版抗蛇毒血清的效果很惊人——它对其中的13种蛇毒实现了全保护,对其余6种蛇毒也能显著延长存活期。这个研究成果在近期发表在了《细胞》杂志上,轰动了世界。

抗蛇毒的新希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540万人遭受蛇咬,造成8.1至13.8万人死亡,另外还有40万人因此致残。蛇咬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农村地区,但抗蛇毒治疗在这些地方依然没有完全普及。

厄瓜多尔一名11岁男孩被一条矛头蝮蛇咬伤,下肢大面积组织坏死,需要截肢 | D. A. Warrell / Wikimedia Commons

在很多低收入国家,抗蛇毒血清的价格是大多数人无法承受的。比如在卢旺达,一剂抗蛇毒血清的费用相当于当地农民10天的工资,许多人因为付不起医疗费而延误治疗,导致死亡或严重残疾。就算在发达国家,抗蛇毒血清也因医院和保险情况差异巨大,时不时会出现天价账单。比如,美国加州一个2岁孩子被响尾蛇咬伤后,接受了30瓶Anavip抗蛇毒血清治疗,费用竟然高达21万美元。

弗里德版抗蛇毒血清,有可能大大降低抗蛇毒治疗的费用

传统抗蛇毒血清的制造耗时长、成本高,还有伦理和安全风险。但弗里德版抗蛇毒血清不需要动物——来自弗里德的关键抗体基因序列,被克隆到人体细胞中进行表达,通过培养这些细胞,研究人员能够大量生产和纯化抗体,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生产。

弗里德版新型抗蛇毒血清的研发流程 | Glanville et al., Cell, 2025

传统抗蛇毒血清的运输和保存需要全程冷链,这也导致它们价格高昂,而且就算能运到一些偏远地区,当地可能也没有储存条件,弗里德版抗蛇毒血清计划采用冻干处理,形成稳定的粉末状制剂,不需要冷链运输,可以在常温下保存,只需要简单溶解就可以使用(虽然现在有些比较新的血清也有冻干版本了,但传统的血清还是需要冷链)。

接下来,他们还计划继续扩大抗蛇毒疗法的适用范围,涵盖毒蛇家族中的蝰蛇类。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把它升级成真正的通用抗蛇毒血清——不管被什么毒蛇咬,它都能治。这样一来,厂商不用分别制造针对不同蛇种的抗蛇毒血清;在医生和患者这一端,也不再需要靠知识判断凶手到底是哪种蛇,或者用蛇毒鉴定试剂来识别蛇毒来源,只要使用通用抗蛇毒血清,不用担心药不对症。

现在,弗里德也有了新的职位——他成为了Centivax公司的两栖爬行动物学主任。下一步,他的团队计划在澳大利亚开展动物临床试验,测试他们的新型抗蛇毒血清能不能治疗被蛇咬伤的狗。如果结果积极,他们预计将在2年内启动人体I/II期临床试验,初步计划在蛇咬伤高发地区进行。

弗里德和蛇 | elnacional

不过,虽然弗里德因为“神农尝百毒”成了英雄,他在采访中一直不提倡大家像他这样做。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实验设计和伦理审查,他属于特例,并不能随便模仿,乱模仿容易进医院。未来的研究应该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继续探索更广谱、更安全的抗蛇毒疗法。

参考文献

[1]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5)00402-7

[2]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science/article/man-deadly-snake-bites-universal-antivenom

[3] https://www.npr.org/2025/05/04/nx-s1-5381017-e1/he-let-snakes-bite-him-some-200-times-to-create-a-better-snakebite-antivenom

[4]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578041/

[5] https://poisoncontrol.utah.edu/news/2024/04/antivenom-rattlesnake-envenomation

[6] https://people.com/300-000-bill-antivenom-rattlesnake-bite-anavip-hospital-8736745

[7] https://www.who.int/teams/control-of-neglected-tropical-diseases/snakebite-envenoming/prevalence

作者:猫吞

编辑:翻翻

封面图来源:AP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果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