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中,增列了29种新专业并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其中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的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新专业受到家长广泛关注。
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中,增列了29种新专业并纳入2025年高考招生,其中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的人工智能教育、智能视听工程、数字戏剧等新专业受到家长广泛关注。
的确,人工智能正以颠覆性力量重构教育生态,而艺术教育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载体,同样面临挑战:当AI能生成媲美人类的画作,美育的价值该如何定义?深耕少儿美育十年的素质教育品牌画啦啦,以一场“AI+”艺术课程给出了答案——科技不是对手,而是激发创造力的“第二支画笔”。
2025年5月,画啦啦正式推出面对6岁+儿童的艺术课程“AI奇幻画室”,并独家发布“梵高智能体”AI艺术助手,以“人机协作”为核心,打造“艺术×科技”的美育新范式。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少儿AI艺术教育的市场空白,更是少儿美育行业“AI+教育”从工具赋能迈向价值共创的一次全新探索。
首推“AI奇幻画室”,培育跨学科未来人才
人工智能浪潮下,如何将孩子引入人工智能的大门成为众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基于此,画啦啦正式推出“AI奇幻画室”艺术课程,用“绘画”这个孩子与生俱来的语言为媒介,通过引导孩子将自己的创作与AI技能相结合,直观感受艺术与科技的交融,深入体验人工智能技术对创作的赋能和提升,从而建立起人机协作的意识,埋下跨学科多元思维的种子。
“AI奇幻画室”课程独创“美术技法+AI实操”双线教育模式,通过系列课程教学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课程精选孩子最感兴趣的绘画主题,既能充分激发孩子的创作欲,还让AI的学习更有吸引力。
例如在《旅馆大变身》课程中,主讲老师会引导孩子先以“图形叠加”技法手绘创意旅馆,再通过AI“文生图”生成奇幻背景,增加艺术创作的趣味性和多元化。在“AI奇幻画室”系列课程的学习中,每节课都会同步产出原创手绘与AI生成作品,让孩子直观感受“1+1>2”的创造力倍增效应。
画啦啦本次“AI+”艺术课程的创新,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创意实践”素养高度契合,画啦啦希望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孩子从小培养人机协助意识,为未来的跨学科多元发展奠基。
独创“梵高智能体”AI艺术助手,让美育突破时空边界
“AI不是冰冷的算法,而是懂孩子的艺术伙伴。”画啦啦相关负责人强调。为实现24H个性化伴学,画啦啦独家研发了“梵高智能体”AI艺术助手,与“AI奇幻画室”课程同步推出。
作为艺术领域的聊天机器人,“梵高智能体”可以随时随地回答孩子和家长关于艺术创作的相关问题,让美育突破时空边界。它可以以梵高的口吻,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也可以围绕指定主题,提供天马行空的创作思路,还能跨越时空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对话,相当于孩子身边的艺术家朋友。
画啦啦这种“6-8人小班直播+AI智能体+班主任1V1伴学”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教、学、练、评”完整闭环,全方位赋能少儿美育教育。
画啦啦以科技温度,守护美育初心
画啦啦的AI探索,始终坚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本质。课程研发团队由美院专家、AI工程师与一线教师组成,确保技术应用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本次“AI+”艺术课程,还同步推出科普向“专家视频课”,将复杂的人工智能理论知识,转化为“AI如何像小朋友一样画画”的趣味动画,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埋下紧跟未来科技的种子。
画啦啦负责人指出:“在AI这个时代,没有绘画是不行的,AI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人的思想才是绘画创作的关键。”这种“人文驾驭技术”的理念,正在引发行业共振。未来,画啦啦将继续坚守美育初心,以科技赋能艺术教育,帮助更多孩子培养美育素养和多元化思维,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幸福发展奠基。
来源:教育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