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曾执着于 “点铅成金” 的梦想,而现代物理学家竟在粒子对撞机中实现了这一幻想!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首次观测到铅原子核在高速 “擦身而过” 时转化为金原子核的过程,尽管金原子仅存在极短时间,却揭开了
中世纪的炼金术士曾执着于 “点铅成金” 的梦想,而现代物理学家竟在粒子对撞机中实现了这一幻想!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首次观测到铅原子核在高速 “擦身而过” 时转化为金原子核的过程,尽管金原子仅存在极短时间,却揭开了核物理领域的奇妙一页。
在最新发表于《物理评论 C》的研究中,CERN 的 ALICE 实验团队发现,当两束铅原子核以接近光速(99.999993%)在 LHC 中对撞时,偶尔会发生 “擦边碰撞”。此时,铅核携带的强电磁场会激发高能光子脉冲,导致铅核内部结构振荡,释放出 3 个质子,从而将含有 82 个质子的铅核(Pb)转化为含有 79 个质子的金核(Au)。
“这就像一场微观层面的‘元素魔术’,”ALICE 实验发言人马尔科・范・勒文(Marco Van Leeuwen)解释道,“我们的探测器不仅能捕捉到对撞产生数千粒子的剧烈场景,还能精准识别仅释放少量质子的微妙过程,揭示电磁力引发的‘核嬗变’奥秘。”
实验显示,LHC 在 2015-2018 年的运行周期中,共产生约860 亿个金原子核,总质量仅为 29 皮克(2.9×10⁻¹¹ 克),相当于一粒沙子的万亿分之一。这些高能金原子在撞击对撞机管道后瞬间碎裂为质子和中子,存在时间短到难以用肉眼捕捉。
“虽然从质量上看毫无实用价值,但这是人类首次在实验室中系统性观测到铅变金的过程,” 研究人员乌利亚娜・德米特里耶娃(Uliana Dmitrieva)表示,“更重要的是,这类‘超外围碰撞’实验为验证电磁离解理论提供了关键数据,有助于优化 LHC 及未来对撞机的束流设计。”
尽管无法像炼金术士那样制造财富,但这项研究深化了人类对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理解。例如,通过分析金核产生率,科学家能更精确地模拟高能粒子与物质的电磁效应,这对预测对撞机运行中的束流损失、提升设备性能至关重要。
“中世纪炼金术士的梦想在量子物理时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了,” 理论物理学家约翰・乔维特(John Jowett)调侃道,“只不过我们的‘黄金’是用来解锁宇宙奥秘的钥匙,而非珠宝店里的商品。”
从铅到金的瞬间转化,既是对古老炼金术的科学致敬,也是现代粒子物理的奇妙注脚。尽管无法量产贵金属,但这类实验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惊人可塑性。未来,随着 LHC 升级,是否会有更多 “元素魔术” 被揭开?你认为这类基础研究该如何与实际应用结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脑洞!
来源:百姓认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