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无障碍设施不能“中看不中用”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6:23 1

摘要:如今,无障碍设计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但一些设施缺管理、缺细节。就拿轮椅坡道来说,虽已成为公共场所标配,但在具体坡度、扶手高度、坡道临空侧的安全阻挡等细节上,不合适的地方不少。比如,考取相应驾照后,残疾人开车上路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停车。即便相当一部分停车场都配

5月15日是“全球无障碍宣传日”,本市无障碍设施够规范、够便利吗?本报记者跟随轮椅使用者体验发现,一些无障碍设施还是给人“中看不中用”之感。

如今,无障碍设计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但一些设施缺管理、缺细节。就拿轮椅坡道来说,虽已成为公共场所标配,但在具体坡度、扶手高度、坡道临空侧的安全阻挡等细节上,不合适的地方不少。比如,考取相应驾照后,残疾人开车上路并不难,真正的难点在于停车。即便相当一部分停车场都配有无障碍停车位,但专用车位被占用、设置位置不合适、指示标识太模糊等问题十分普遍。可以说,无障碍的理念虽已刻入城市建设与更新的基因,但距离真正的“丝滑”出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障碍常常“有碍”,症结何在?首要一条,是现行无障碍设施标准不够完善。目前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建设、验收标准等分散于多个规范之中,且不统一,这导致项目一开工,究竟优先适用哪条规范,“各有各的理解”。甚至有人钻空子,在验收阶段走走过场,使得最终呈现效果大打折扣。与此同时,从交通出行到居家养老,从信息交流到数字应用,今天的无障碍建设涉及范围广、责任部门多。如何推动跨部门协同合作,最大程度整合各方资源,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多万,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无障碍设施是否健全,直接决定了他们能否平等体面、更有尊严地参与公共生活。在这方面,除了完善相关标准,严格落实各环节主体责任之外,更直接的还是在项目落地上多些“用户思维”。无论是公共服务场所的低位服务台,还是电影院里的轮椅席位,抑或是电梯间内的语音播报,相关功能该不该上新、上新后要怎么管理、还有哪些值得优化的细节,都需要向真正的“用户”要答案。以人为本、主动求解,出行“门槛”越来越少,城市才能充满人文关怀。

当然,物理障碍容易消除,实现更深层次的“观念无障碍”任重道远。彼此关心爱护、相互包容尊重,这样的温情城市,值得你我托付。

图源:视觉中国

来源:长安观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