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好牛!连甘蔗种植都有“黑科技”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6:26 4

摘要:全国每三勺糖,两勺来自广西。如今,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21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妥妥担起“中国糖罐子”的硬核称号。加装北斗导航和智能驾驶的拖拉机在田间划出精准线,精准高效的智能联合收割机在蔗海里穿梭作业......当传统蔗田遇见科技浪潮,会碰撞出

全国每三勺糖,两勺来自广西。如今,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21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妥妥担起“中国糖罐子”的硬核称号。加装北斗导航和智能驾驶的拖拉机在田间划出精准线,精准高效的智能联合收割机在蔗海里穿梭作业......当传统蔗田遇见科技浪潮,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神器”加持甘蔗耕种收割“甜蜜”加倍

在南宁横州市平马镇,甘蔗种植大户黄雪梅正坐在甘蔗播种机上进行今年的甘蔗春耕。自动驾驶的拖拉机配合播种机,4个人就可以完成相当于20人的工作量。

“现在坐在机子上,放甘蔗种进去就行了。之前要弯腰一个个种到田里,每人每天只能种植6分地,需要130元工钱。现在4个人用机器一天能种满20亩,省下很多支出。”黄雪梅介绍。

据了解,加装了北斗导航和智能驾驶的拖拉机,农户只需在驾驶室观察行路是否整齐和操控方向。

甘蔗种植大户龙万年表示,农机装上智能化设备后,让传统的农机手在工作中轻松许多。生产力也得到提升,让甘蔗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到现在的数百亩。

同时,在后期配合无人机飞防管护,甘蔗种植成本明显降低。“之前人工一天只能打10亩地农药,现在通过无人机飞防,一个晚上能管护一两百亩,效率高了很多。”龙万年介绍。

种下希望,盼望着一年丰收。2024年榨季期间,崇左市糖料蔗收割作业便在广袤蔗田中如火如荼地开展。几台“大铁牛”在蔗田里来回穿梭,一根根完整的甘蔗在切割后,被剥掉叶子、切掉尾叶,干净整齐地归集在收割机车厢,待装满一车后就运送到指定的堆放处。

据广西科创农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胜忠介绍,这是其公司自主研发的甘蔗整杆智能联合收割机,目前已经研发到第四、第五代,适应山区丘陵地区进入田间收割作业,是可实现砍收、剥叶、切稍、归集、运载一体化的机型。一台机器日均机收效率约30吨左右,相当于30个人日砍收量。

图为整杆式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糖料蔗。崇左江州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糖料蔗基地里,蔗农们则一手握住甘蔗,一手持“电剪”轻轻按动开关,随着“滴”的一声,甘蔗离地。不一会儿,大片高耸挺拔的甘蔗林就被收割,一根根甘蔗整齐堆叠在田间地头。

蔗农们表示,用这个电动甘蔗剪,不弯腰、不费力,与使用蔗刀相比又快又省力,加快了甘蔗收获进度。

与传统收割方式相比,使用电动甘蔗剪收甘蔗可有效解决小片分散地块的砍收问题,由于贴近地面,每株甘蔗可以多剪出几两,每亩甘蔗可多收200斤以上。

要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尽”

贵港市政协副主席韦芬萍建议,要进一步延伸蔗渣、糖蜜、滤泥综合利用产业链。如大力支持蔗渣用于发电、制浆造纸、生产可降解环保餐具;支持企业发展糖蜜下游产品,形成“甘蔗—制糖—糖蜜—酵母、酒精—废液—有机肥—甘蔗种植”糖蜜综合利用产业链;将滤泥用于还田和肥料加工,形成“甘蔗—制糖—滤泥—有机复混肥—甘蔗种植”滤泥综合利用产业链等。

广西来宾东糖集团凤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丽娜表示,糖业是广西特色优势产业,也是来宾传统支柱产业之一。要大力支持糖料蔗种植,加快“双高”基地建设,巩固糖料蔗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单产,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同时,加大企业深度合作力度,提高废糖蜜、蔗叶等综合利用,不断延伸糖业产业链,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尽”。

(资料图)破碎、除杂后的甘蔗进行压榨。韦鑫 摄

守护糖业“第一车间”

蔗田向来被誉为糖业发展的“第一车间”。今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广西甘蔗创新团队研究提出了《2025年甘蔗抗旱和甘蔗春耕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建议加强甘蔗自留种茎精选和保存、合理安排新植蔗种植、加强宿根蔗的管理、大力推广抗旱栽培技术措施、及时补苗以及加强病虫害防控等。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广西聚焦甘蔗健康种茎标准化关键技术研发,支持科研院所开展育种研发。目前在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完成登记的175个甘蔗品种中,广西自育品种75个,占比43%。2024年,广西全区糖料蔗良种覆盖率达98.7%,其中,广西自育品种覆盖率达92.65%,均创历史新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为持续推进蔗农增收、提高农民种蔗积极性,广西实施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糖价”联动机制,通过二次结算方式提高糖料蔗收购价格,让蔗农充分享受改革红利。当前,广西全力稳定甘蔗种植面积。2024/2025年榨季,全区糖料蔗种植面积1135万亩,增加11万亩。

(资料图)图为农民正在将肥料倒入施肥机。覃义琛 摄

来源:南宁台新闻夜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