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顶流”王阳明的故事怎么说更直观?被这本连环画“圈粉”了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6:46 1

摘要: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一段改写中国哲学史的传奇——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就诞生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而《王阳明的故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阳明文化从古籍走进大众生活的大门。

对王阳明的故事

一点也不陌生

但你知道吗?

如何将王阳明这个心学“顶流”的故事

说得更直观?

让更多小朋友都能

看懂王阳明的故事?

(图源: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连环画《王阳明的故事》

告诉了我们答案

(图/陈石 《王阳明的故事》配图 图源: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在贵州的青山绿水间,藏着一段改写中国哲学史的传奇——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就诞生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而《王阳明的故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阳明文化从古籍走进大众生活的大门。

这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绘画部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陈石画就,他把王阳明一生中的几个重要片段用画给讲了一遍。使读者在感受王阳明故事的同时,也享受到国画艺术的魅力,龙场悟道名场面秒变“国风壁纸”。

(图/陈石《王阳明的故事》配图 图源: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文字部分由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梁希吾创作,他通过简洁生动的叙事,把王阳明的传奇一生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阳明在贵州的经历,还是平定“宁王之乱”的故事,梁希吾都处理得有张有弛,既有历史厚度,也让人觉得亲切易读。

心学秒懂:高深理论变生活神器

提到阳明心学,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高深莫测”。但《王阳明的故事》却打破了这个刻板印象。书里没有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生动的故事还原王阳明被贬龙场的生活:他如何克服语言障碍和当地少数民族交朋友,怎样在简陋的山洞里悟出“心即理”……这些细节就像考古现场的珍贵文物,为专家研究阳明文化的形成背景提供了丰富素材。更绝的是,它把学术研究变成了大众能读懂的 “文化密码”。

“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些听起来很“哲学”的词,在《王阳明的故事》里却变成了超实用的生活指南。书中讲述王阳明用“知行合一”平定叛乱、治理地方的故事,让人瞬间明白:原来哲学不是空谈,而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

对于贵州人来说,《王阳明的故事》就像一本“家乡文化秘籍”。当你读完书,再去阳明祠、龙场驿打卡,会发现这些景点不再是冷冰冰的建筑,而是充满故事的文化地标。这种文化认同感会像种子一样,在每个人心里生根发芽。

陈石作为《王阳明的故事》一书的插画作者,将中国画的笔墨意境,将历史人物的精神世界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形成了独特的视觉美学体系。这位出生于江苏丰县的管理学博士,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在绘画领域开辟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图/陈石《王阳明的故事》配图 图源: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阳明的故事》开创了用视觉艺术诠释哲学思想的先河。既保持了中国画的气韵生动,又通过现代构图手法增强了叙事张力,使王阳明的思想得以跨越时空与当代读者对话。

(图/陈石 《王阳明的故事》配图 图源: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陈石的艺术人生以“画马”为始,却不止于马。他取法中国书法“以线造型”的精髓,在酣畅淋漓的笔墨挥洒间完成马的形象塑造,再施以重墨淡彩,使作品既保持传统韵味,又彰显时代气息。

(图/陈石 图源: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陈石的另一绘画作品——中国少儿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焦裕禄)》连环画,则展现了他对现代人物形象的塑造功力。

(图/陈石《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焦裕禄)》配图

真正体现陈石艺术广度的,是他对连环画这一艺术形式的精湛驾驭。在《王阳明的故事》连环画创作中,他不仅生动刻画了王阳明龙场悟道、领兵打仗等历史场景,更通过细腻的笔墨将心学大师的精神世界可视化。

(图/陈石《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焦裕禄)》配图

记者:徐晨晰

部分资料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编辑:徐晨晰| 责编:孔薇| 编审:李铁流转载请注明来源

收到这类短信,速删!

毕节市最新人事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