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终止拨款、贴反犹标签,到要求关闭DEI项目、干预招生用人制度——白宫手握财政大棒,挥向的不是一所院校,而是一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藤校。
特朗普政府对美国大学的“清算”,正在加速进行。
从终止拨款、贴反犹标签,到要求关闭DEI项目、干预招生用人制度——白宫手握财政大棒,挥向的不是一所院校,而是一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藤校。
而哈佛,这所象征着美国知识与自由的顶级名校,成了“样板靶子”。
而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大学,哈佛也选择了硬刚:突发: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在接连被特朗普政府断供研究拨款、点名羞辱、下令整改后,这所美国最古老的名校决定进一步出击:
5月14日,哈佛更新了诉讼请求,指控政府“变本加厉”,不仅冻结拨款,还联合多个联邦部门施压,并公开威胁未来将“切断一切经费”。
这不是一纸温吞的声明,而是正式提交给联邦法院的法律战书。
01 哈佛与特朗普政府彻底撕破脸
故事的源头可以追溯到4月11日。
那天,特朗普政府“误发”了一封电邮,向哈佛大学开出一份几乎不可接受的“整改清单”:
全面关闭与多样性、公平和包容(DEI)相关项目;
提交招生与招聘数据接受审查;
就“校园反犹”问题进行彻查;
邀请第三方调查“意识形态偏向”院系;
配合审计、立即报告。
否则,立即断供。
哈佛拒绝让步,一周后就将联邦政府告上了法庭,指其违反了《宪法第一修正案》和《联邦行政程序法》。
02 特朗普政府的回应?加码制裁。
5月13日,美国教育部长Linda McMahon亲自写信,正式通知哈佛:“请不要再申请联邦经费——因为你不会再收到任何一分钱。”
与此同时,白宫的“打击反犹主义特别小组”也公开发布声明,指控哈佛是“反犹、种族歧视与思想灌输的温床”,还甩出了一句极具杀伤力的话:
“哈佛已不配再拿纳税人的钱。”
随后,美国政府宣布再冻结4.5亿美元拨款,并加速对哈佛研究项目的清退。
03 哈佛:对不起,我们不会闭嘴
面对步步紧逼,哈佛的态度从“审慎观察”转向“全面反击”。
本周,哈佛在波士顿联邦法院提交修正诉状,不仅继续控告联邦政府非法冻结科研经费,还追加控诉:
白宫直接干预学术事务,违反大学独立性;
教育部拒绝正常拨款程序,属“政治性制裁”;
来自六个以上联邦机构的“同步打压”,具有明显“组织性”;
白宫“反犹”指控失实,是政治工具而非事实调查。
哈佛特别强调,这些举措将“严重破坏全球各地学生与学者的研究环境”,并“直接威胁美国高等教育的学术自由底线”。
04 哈佛校长的信:软中带硬,句句回怼
在法律动作之外,哈佛校长Alan M. Garber也在5月13日向教育部长回信,全文近3000字,语言克制却字字不让:
“我们与政府有部分共识,例如打击校园仇恨、鼓励思想多元,但我们反对用行政权力干涉学术治理。”
哈佛大学校长艾伦·加伯(Alan Garber)
他指出,哈佛早已启动反犹对策、提升思想多样性,设立了多个相关学术项目。
但他也强调:
“我们不会出于对不实指控的恐惧,而放弃宪法赋予我们的基本权利。”
最亮眼的一句话或许是这一句:
“哈佛既非共和党,也非民主党;它不是任何意识形态的附庸,也永远不会成为任何政权的传声筒。”
这不是辞令,这是宣誓。
05 特朗普政府为何盯上哈佛?
事实上,哈佛只是特朗普政府与美国大学长期矛盾的一个爆发点。
特朗普一直对“自由派精英教育体系”心怀不满,尤其是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为代表的常春藤盟校。
此次打击被广泛视为一场带有惩罚性质的“文化战争”:
哈佛在加沙冲突问题上未能“站队明确”,遭指“纵容反犹”;
DEI政策被保守派视为“歧视白人和保守派”;
招生政策仍旧纳入“种族考量”,与特朗普政策主张背道而驰;
教师结构左倾、研究方向“政治正确”被认为背叛“中立科研”。
白宫找到了抓手:拨款。
用财政控制来推动政治服从,是最直接也最粗暴的方式。
但也最危险。
因为一旦成功,今天是哈佛,明天可以是任何一所“不听话的大学”。
结语:不是哈佛的战争,是美国大学的保卫战
在外界看来,哈佛“不缺钱”。
530亿美元的捐赠基金,听上去确实可以“自负盈亏”。
但别忘了,联邦拨款不仅是钱,更是一种制度认可与学术生态的组成部分。
一旦政府开始用拨款来奖惩“意识形态正确性”,美国大学赖以生存的自由制度将被连根动摇。
哈佛这次没有选择沉默,而是走向法庭。
这场官司,也许打的是4.5亿美元的拨款,但真正争夺的,是谁能决定——什么才是“大学应该有的样子”。
参考资料:
纽约日报 https://www.nytimes.com/2025/05/13/us/harvard-trump-lawsuit.html
来源:留学生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