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阜外医院路甲鹏等联合开滦总医院吴寿岭发表的一项基于Markov队列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中国≥3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基于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生活方式管理联合他汀治疗将会产生巨大的健康获益,并且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
阜外医院路甲鹏等联合开滦总医院吴寿岭发表的一项基于Markov队列模型的研究表明,在中国≥35岁的高血压患者中,基于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生活方式管理联合他汀治疗将会产生巨大的健康获益,并且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策略。
作者指出,这是中国第一个针对真实世界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策略的经济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国≥35岁的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中,生活方式管理联合他汀治疗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一种高成本效益策略。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无论何时开始联合干预,在剩余的生命周期内都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如果更早启动干预,就可以预防更多的心血管事件。
该研究根据开滦研究进行建模,纳入38 006例≥35岁的高血压患者。根据2016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的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评估方法,41.8%的患者属于心血管高危人群。
分析显示,在中国≥35岁的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中,10年内,单纯他汀治疗预计可避免847 350例中风、1 412 250例心梗和564 900例全因死亡。
生活方式管理联合他汀治疗可预防更多的不良事件,分别可避免3 954 300例中风、3 954 300例心梗、19 489 050例死亡。
根据世卫组织标准,10年内,在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中,与不干预相比,单纯他汀治疗具有成本效益,而生活方式管理联合他汀治疗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两种干预方式每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所需的增量成本分别为26 663.96美元和1 219.76美元,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 680.83美元。
单纯他汀治疗的增量成本效果比高于支付意愿阈值,为人均GDP的2倍。增量成本主要归因于额外的生活方式管理、他汀治疗、血脂检测和心血管风险评估,但在预防中风或心梗方面的成本低于不干预。
高血压患者在35岁时开始上述两种干预措施的增量成本都是一生中最高水平。在支付意愿阈值下,心血管高危高血压患者35岁时开始单独使用他汀是不划算的。然而,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无论何时开始联合干预,都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越早启动联合治疗,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的获益越大(图1)。
注:图A:增量效益(QALY);图B:增量成本(美元);图C: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每获得1个QALY所需的增量成本,单位美元)
图1 一生中两种不同干预策略的年龄分层分析结果
敏感性分析证实了结果的稳健性。
13 May 2025
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网“期刊目录”或小程序(中国循环杂志+),可免费阅读和下载本刊所有文章!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