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看母亲在挑一些平时我们都不爱吃的东西,我很纳闷就问她:娘,你买这些干啥?你又不吃,我和俺姐她们也都不喜欢吃。你这不是瞎花钱吗?
(声明:作者@坦荡的山雀在头条用第一人称写故事,非纪实,存在虚构情节,请大家理性阅读!!
距离清明还有两天时,小姑就打电话问哪天去给父亲上坟?她好提前准备一下,早点过来。
我们这边今年有个说头说清明当天不能上坟,得提前去。
因此我问过母亲后,便给小姑回话让她清明的前一天来。
确定好上坟的时间,我便骑电车带母亲提前去镇上的超市买些肉和菜,不然等那天再买就来不及了。
我看母亲在挑一些平时我们都不爱吃的东西,我很纳闷就问她:娘,你买这些干啥?你又不吃,我和俺姐她们也都不喜欢吃。你这不是瞎花钱吗?
母亲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边挑边说:我又不是买给你们吃的,给你小姑买的,你小姑爱吃。
听了母亲的话,我顿时感到眼前的情景有些似曾相识。
记不清具体是八几年了,我也就五六岁吧,那时小姑还没出嫁,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当时爷爷奶奶还在,也都跟着我父亲住。
父亲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大姑跟着大伯,小姑跟着父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分,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父亲特别疼小姑,有什么好吃的都会想到小姑,而母亲也和父亲一样,对小姑比对大姑好。
我们兄弟姐妹三个在父母的影响下,也跟小姑特别亲。尤其是我,我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了哥哥姐姐,父母根本顾不上我。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更没法看我。于是小姑就承担起了照顾我的责任。父母对此很放心,因为哥哥姐姐小时候小姑也帮忙带过。
小姑一直看着我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再到像个跟屁虫一样整天跟在她身后。
那时我的眼里只有小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就迫不及待地拿到小姑面前跟小姑分享。小姑每次都会说:小敏真乖,可是小姑不喜欢吃甜的,你自己吃吧。
那时的我天真的以为小姑是真的不喜欢,后来渐渐大了才明白小姑不是不喜欢吃,而是不舍的吃,才会那样说。
后来小姑要出嫁了,父亲母亲为小姑准备了很多嫁妆,有被子、柜子、桌子等。本来这些应该是爷爷奶奶为小姑张罗的,但奶奶那时身体状况很糟,爷爷还得照顾着奶奶,没精力操心这些。父亲母亲便将嫁妆的事揽了过来。
那时父亲还给母亲说:小妹一直跟咱住一块,也算咱看大的。后来又给咱带孩子,还带了不止一个,所以她的嫁妆我想多给她准备点。
母亲二话没说,直接把家里存的钱都拿了出来,让父亲去给小姑置办嫁妆。
小姑出嫁那天,我紧紧地抱住小姑的腿,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啥就不让小姑走。后来还是小姑说过两天她就回来,我才依依不舍地放开。
我看着小姑上了拖拉机,然后拖拉机离我越来越远,快没影时,我撒腿就往那个方向跑,大声喊着:小姑,你别忘了,记得回来啊,小敏在家等你……
其实小姑嫁的不算远,不到二十里地,赶镇上的集都能遇到。
小姑结婚后没两年,奶奶的病情加重,没熬过去,父亲和小姑他们哭的撕心裂肺,那时我还不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后来奶奶过世没几年,爷爷也倒下了,再也没起来,我家再次办起了丧事。这年我十三岁,我听到小姑在爷奶的房间里哭着跟父亲说:二哥,以后咱就没有爹娘了,以后再回来我叫爹娘就没人答应了,二哥呀,爹娘还都没见过他们最小的外孙女呢
我听着他们兄妹哭了很久,最后只听父亲哽咽地说:小妹,没事,虽然爹娘不在了,但还有哥嫂,只要我和你嫂子还在,娘家的大门永远为你开着,你想啥时候回来就啥时候回来,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
爷奶的事情过去后,各家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
逢年过节小姑都会带着孩子们来,每次来都要走好几家亲戚,但最后小姑都是在我家吃饭。这好像成为了一种约定。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都已结婚生子。我嫁到了离小姑近的村子,大姐嫁到了我家的邻村,后来小孩去县里读书,就贷款在县城买了房,住到了城里。
大哥在市区当老师,就在市区买了房,一家三口也不经常回来。
我算是离娘家最近的,经常带孩子住在娘家。这时父母年纪也不小了,平时除了种地,父亲还养了好几只羊。没事就撵着一群羊去村南边的树林。还自制了撵羊的鞭子,我看父亲很喜欢这种生活,充实、踏实。
眼看儿女们都大了,孙子辈也都起来了,正是儿孙满堂的好时候。突然有一天父亲的腿疼的走不了路。母亲害怕就给我了打电话,因为我离得最近。
我就带父亲去了镇上的医院,恰好小姑也在医院等着拿检查报告。小姑看到我和母亲扶着父亲,就连忙让表弟过来帮忙。
医生看后说镇上的医疗水平有限,最好还是去大医院做详细检查。没办法,我只好又给大姐打电话,让姐夫开车来。
在等大姐他们来时,小姑对父亲说:二哥,你说咋回事,咱姊妹四个,就没一个好胳膊好腿的,大哥比咱还好点,我这腿骨质增生、风湿都有,也不知道你这腿又是咋回事?
父亲坐在医院的椅子上,苦笑着说:我这腿早就疼了,在家贴了膏药就会好点,也就没太在意。谁知道突然就走不了路了。昨天我还去南地放羊了。你说我万一真走不了路,我那些羊咋办?
我没忍住打断了他们的对话:姑,你看俺爹气人不,都啥时候了还在想着他的羊?
被我这么一说,小姑笑了起来:傻孩子,你爸不是惦记他的羊,他是怕咱担心,才故意这么说的。年龄一大,心思也重了,不像年轻那会,天不怕地不怕的,现在有点小病小灾都害怕。
过了大概半个多小时,大姐大姐夫来了,然后就架着父亲上了车,小姑本来想跟着一块去,父亲拒绝了,说医院又不是啥好地方,去那么多人做什么?
小姑只好作罢,并嘱咐我有事一定得给她说一声。
后来从县医院又去的市医院,结果都差不多,在市医院做了手术,又在医院住了一星期,才回了家。
到家父亲也只能在床上躺着或半躺着,养一段时间,然后再做康复锻炼。
在医院小姑就给我打电话,说父亲出院了给她说。于是把父亲安顿好,我就给小姑去了电话,告诉她父亲已经回了家。
骑电车半个小时小姑就来了,小姑看着床上躺着的父亲,眼眶一下子就红了。父亲赶紧给小姑说,只要以后好好养着再加上锻炼还是能重新走路的。
小姑可能不相信父亲的话,抬起头看了看我,我点了点头,小姑这才放下心来。
从这天起,小姑隔三差五就来家里看望父亲,有时陪父亲说说话,有时陪母亲。而我则彻底长住在了娘家,陪着母亲一块照顾父亲。哥哥姐姐他们还要上班,只有我刚生完二胎在家带孩子有时间。
小姑来的勤了,母亲就说:小妹,你二哥说了让你别来那么勤,你自己家还一摊子事呢。你不用担心,我和小敏俩人呢。有事就给你打电话了。
在母亲的劝说下,小姑又恢复了以前回娘家的频率。
其实我懂父亲母亲的意思,父亲的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好的,后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锻炼,小姑自家事也不少,不能光耗在这里。
就这样父亲养了近一年的时间,才开始慢慢扶着架子站起来。父亲以前当过兵,毅力要比一般人强很多。
我看着他扶着架子的手都起了青筋,可想使了多大的力气。有一次父亲正在锻炼,小姑来了,看着太阳底下正扶着架子一点点往前走的父亲,小姑惊喜道:二哥能走了?
母亲站在一边替父亲回答:是嘞,就这几天才敢一点一点往前挪了,还是有点疼,你二哥这段时间可没少受罪。
小姑脱口而出,那可是,受老大的罪了。换别人不一定能撑的下来,是个好兆头。
又过了一年,父亲可以不扶架子就能自己走了,我们全家人都很开心。
可是现实有时候往往是残酷的,这天父亲吃了两碗饭,比往常吃的要多一点。我和母亲都以为父亲是锻炼消化的太快,多吃了一点。
不曾想到第二天早上,母亲喊父亲起床,怎么也喊不醒。叫了救护车,又通知哥哥姐姐一声,就赶紧去了医院。
在医院抢救了很久,父亲终于醒了,只是醒了没多长时间,又昏睡了过去,而这次却再也没有醒过来。
这年父亲七十二岁,医生说是突发状况,并发症来的太急,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
母亲听了在病房里哭晕了过去,我和姐姐也差点没有站住,还是哥哥和嫂子坚持着处理了剩下的事。
回到家,小姑他们也听到了消息,小姑一进门,我就跪在了小姑面前,哭着抱着小姑的腿说:小姑,我没有爹了,以后我再喊爹就没人答应了…
小姑也抱着我痛哭,也就是此时我终于体会到了当初爷奶没了,小姑和父亲说的那一番话。
父亲走了以后,母亲的白发越来越多,也渐渐有些糊涂,经常忘事。我只有偶尔才回自己家,几乎都是带着孩子住在娘家。
小姑也时常来看母亲,可能经历了身边至亲的离开,也可能是父亲生前最疼爱小姑这个妹妹,母亲也越发地亲近小姑,每次小姑来,母亲就拉着小姑的手不放开。
以前我不知道亲情之间的牵绊有多深,也不理解父辈们为什么那么看中亲情,经过父亲的事,我逐渐明白了,血浓于水的意思。
超市的广播声将我从回忆中拉了出来,我看看母亲,她还在挑着小姑爱吃的东西。
很快就到了临近清明节的前一天,母亲早早地就站在门口等着小姑的到来。
小姑还是和以前一样来的比其他人都早。用小姑的话来说,早来会能陪母亲多说会话。
我看小姑又带来了一筐草鸡蛋,自从小姑养的鸡开始下蛋后,隔一段时间时间就给母亲送点鸡蛋。母亲让小姑自己留着吃,别光给她送。
小姑说,喂的鸡多,一天能下十好几个,一星期就攒不少,各家都分了一些。自己喂的鸡下的鸡蛋比买的洋鸡蛋好吃,让母亲多补补。
等人都到齐后,我们就去地里上坟。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很沉默,都刚哭过,谁也不想说话。
到家后,大家才缓过劲来。吃饭时,母亲和小姑挨着坐,我坐小姑的对面。边吃边聊,吃了很长时间。
吃完饭又说了会话,母亲看天气不太好,就让小姑早点回家,别再下雨淋着了。
小姑也没推辞,只是在走之前拉着我的手背着母亲说:小敏,你父亲走了已经三年了,你也该走出来了,不能一直沉浸在痛苦之中。我听你母亲说了,自从你父亲走后,你就开始吃不好睡不好,你看你现在都瘦成什么样了?你母亲每天看到你这个样子不心疼吗?
我给小姑解释:姑,不是我不想吃,是我吃不下,没有胃口。吃一点就饱,多吃一点胃就难受。我也看了大夫,就是一直不好。
小姑像小时候那样摸着我的头温柔地说:小敏,你得自己想明白,看大夫的同时,还要自己学会调节,你爷奶没了的时候我还没你现在大,那几年我一下失去了两个亲人。
这三年我又失去了大哥、二哥两个亲人,我们姊妹四个呀,如今就剩我和你大姑了。而今年我都六十二岁了,你大姑也七十了,你看看我,浑身上下哪哪都疼,可我还是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而你还这么年轻,想想自己的母亲,自己的孩子,你也得振作起来。我们都难过,但也得生活,逝者已逝,活着的人更要好好生活。
其实这些我不说,你也知道,但我不忍心看你这么一直瘦下去,你整天在你母亲眼前,她看你这样能好过吗?
小姑的一番话,让我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痛苦,哭了起来,心里喊着小姑,我真的很想父亲。
小姑叹了口气,说:哭出来就好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后来我的心里好了很多,不再那么执着。
我从心里感激小姑对我的开导,于是和姐姐一起每人给大姑小姑一人买了一双鞋,闰六月嘛,这边流行送闰月鞋。
尽管小姑自己也有女儿,但我还是想尽自己得一份心意,希望小姑每天能过得轻松自在一点,身体再好一点!
来源:坦荡的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