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3日凌晨,广西邦达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输代理的一批货物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出发,于当天傍晚抵达越南河内安员站。“南宁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运输条件,更带来了无限商机。”该公司物流总监杨波对企业在南宁投资发展信心十足。
5月13日凌晨,广西邦达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负责运输代理的一批货物从南宁国际铁路港出发,于当天傍晚抵达越南河内安员站。“南宁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我们提供了高效、稳定的运输条件,更带来了无限商机。”该公司物流总监杨波对企业在南宁投资发展信心十足。
钢铁长龙穿山越岭,架起跨境通衢;数字浪潮奔涌激荡,构筑合作桥梁;云端贸易跨越山海,联通四海商机。近年来,南宁围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的新定位新使命,加强“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建设,拓宽做实“南宁渠道”,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开放热土,正成为企业逐梦的舞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循着开放发展的浪潮汇聚于此,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收获无限可能。今日之南宁,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世界,在开放合作的征程中乘风破浪,绘就合作共赢的壮阔蓝图。
基础设施完善——
立体交通网架起开放桥梁,铺就“硬联通”快车道
在南宁国际铁路港,中越班列驰而不息,原材料、机械装备等货物从全国各地汇聚于此,最快14小时即可抵达越南河内。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广西始发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9376标箱,同比增长488.2%,呈现持续高增长态势。
在南宁国际铁路港,货运车辆往来不断,作业区内吊装作业有条不紊开展。记者 叶子榕 摄
这样的高效运输,让不少企业从中受益。杨波表示,中越班列价格实惠稳定、时效快,公司基本每天都会通过中越班列运输机械设备、零配件等货品至越南。今年1月至今,广西邦达天原国际货运有限公司运输货物量同比增长超四成。
南宁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不仅助力企业货物“走出去”,更吸引了众多企业扎根南宁。在位于南宁市邕宁区的广西梅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对智能生产线进行设备调试,车间内一台台工业机器人高效运作,实现自动取料、加工、下线码垛。目前,广西梅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正全力打造梅轮电梯南宁智能制造基地,项目一期主体生产车间已建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建成后,具备年产电梯2万台、维保5万台的能力,将改变南宁乃至广西长期依赖外部供应电梯的局面,填补广西电梯制造行业的空白。
“南宁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政策,是我们落户发展的关键考量。”广西梅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军锋表示,该企业将借助南宁的各项优势,积极向东南亚国家拓展业务,将电梯制造技术、产品及服务输送至东盟国家。未来平陆运河的通航将打开企业向海发展的新通道,高效联通国内外市场。
广西梅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项目一期主体生产车间已建成。记者潘浩 摄
交通是开放合作的“先行官”。南宁市交通运输局交通发展科副科长王城璟介绍,近年来,南宁市持续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全市现有在营铁路13条,总里程突破110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7条,高速铁路总里程超600公里,形成高铁“1234”出行时圈及“六向辐射”的快速铁路网。在公路建设方面,南湛高速广西段、吴上高速一期、上横高速一期等项目已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1500公里,形成“一环十射”的高速公路网。
水运方面也迎来重大突破。平陆运河建设全速推进,2026年底主体将建成。平陆运河的建设将开辟我国与东盟间贸易往来的便捷水运新通道,建成后西南地区货物可从南宁经平陆运河直达越南沿海城市。
开放逐浪向新——
制度创新激活合作动能,畅通“软联通”新脉络
在夯实交通“硬联通”基础的同时,南宁正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力打通规则标准的“软联通”脉络,为区域经济深度融合注入新动能。
今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南宁片区创新主体牵头及参与改革的17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包括9项改革试点经验及8项最佳实践案例,涉及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开放创新、贸易转型升级和通关便利化、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等方面,为片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持续动力。
为提升贸易便利化自由化水平,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创新实施“一单到底”中越跨境物流新模式,中越跨境物流运输货物通过全程使用一张快递面单、一个物流单号,实现“一次托运、一站付费、一单到底”,为出海越南的企业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和服务体验,推动跨境快递业规范化高质量发展,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高效率渠道,这一制度创新成果也入选了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六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
在五象新区的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直播间,主播正在直播带货。记者 叶子榕 摄
畅通融资渠道也是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2024年以来,南宁大力推动“贸金通”平台上线,成功争取海关总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共享数据支持。至此,南宁成为全国首个共享海关公共数据跨境贸易结算的城市。结算效率提升,办理时间减少,这一升一减之间,见证了南宁不断加强与东盟的资金互融,持续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的不懈努力。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为“软联通”建设开辟了新空间。位于南宁高新区皇氏数智公园的广西阳晨伟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基础服务和增值电信业务运营商。该公司总经理段毅认为,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当下,CDN加速、数据存储与算力服务对业务的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从事跨境电商的企业在处理海量商品数据、应对高峰时段交易流量时,需要强大稳定的网络与算力保障订单处理速度和用户体验。
段毅介绍,目前,该企业向多家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提供高可用网络、定制化实施方案以及运维支撑服务,通过提供数据存储与算力支持,降低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成本,推动区域间数字经济交流与合作。
数字浪潮奔涌——
跨境电商业态蓬勃发展,拓展“外贸圈”新空间
在“软硬联通”的双轮驱动下,南宁外贸活力奔涌。走进位于五象新区的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基地选品中心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有南宁老友粉、横州茉莉花、钦州坭兴陶、北海海鸭蛋等广西各地的特色产品。一件件“桂品”将搭乘跨境电商快车“出海”,奔赴全球市场。
“南宁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政策支持,让本土好物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加稳健。”广西云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梁静表示,正是看中南宁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该企业于2024年入驻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开展水果电商贸易业务。梁静表示,南宁是全国知名的“果篮子”,沃柑、火龙果产量稳居全国首位,在发展跨境水果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今年一季度,该企业将武鸣沃柑等南宁特产通过电商形式销往北上广等地,受到市场认可。接下来,企业还将拓展东南亚市场,让更多“桂味”香飘海外。
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于2024年1月正式挂牌开园,该基地总经理白冰介绍,目前,基地已服务企业超过300家,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突破50亿元,成为南宁跨境电商产业的重要支撑平台。
数据见证着南宁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2024年,南宁市全年累计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2.39亿单,同比增长14.35%,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25.27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连续3年超100亿元。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比重达13.47%,高于全国7.47个百分点。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出口额占全市面向东盟出口额的比重达58%。广西怡朗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市岱威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企业借助跨境电商渠道,将家居用品、生活用纸等南宁本土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逐渐形成南宁市跨境电商产业带。
风好正是扬帆时,策马扬鞭再奋蹄。从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到高效便捷的规则衔接,从线下产业园区的集聚发展到线上数字贸易的繁荣活跃,南宁正在构建立体化的开放新格局,书写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精彩篇章,在开放合作的征程中,步履坚定,未来可期。
投资南宁·企业有话说
广西北投信创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赖水平:南宁作为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在布局东盟人工智能市场方面具备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算力基础设施、活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以及丰富的小语种人才资源。今后,我们将加快北投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等项目建设,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和中国—马来西亚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提供坚实的算力支撑,助力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南宁华御堂医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韦雪丽:南宁毗邻东盟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极大降低了原材料采购与产品出口的物流成本,为我们医药企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未来我们将依托南宁的区位优势,重点推动“桂十味”等广西道地药材的国际化布局,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出海”发展。
投资南宁·评论
南宁渠道 机遇之道
穿山越岭的钢铁长龙轰鸣作响,云端流转的电子面单不断生成,跨境直播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以“南宁渠道”为笔,南宁在区域经济版图上书写着机遇与发展的新篇章。一条贯通海陆空、链动规则圈、激活产业链的开放通道,架起了中国与东盟的立体化合作桥梁,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全域发展的胜势。
成为机遇之道,“南宁渠道”的“硬联通”先行。高铁“1234”出行时圈的打造,将于2026年底主体建成的平陆运河开辟我国与东盟间贸易往来的便捷水运新通道,南宁用交通网构建出开放合作的骨架。吴圩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高速公路网直抵中越五口岸,一季度广西始发中越班列以488.2%的增速飞驰,跨境物流的时效纪录不断刷新,让“南宁制造”与“东盟需求”的对接从可能变为必然。
物理空间的畅通只是开放发展的基础。在制度创新的试验田里,“南宁渠道”在“软联通”上的突破更显功力。自贸试验区17项制度创新成果落地,“一单到底”的中越跨境物流新模式,“贸金通”平台实现全国首个海关数据跨境共享……制度创新的魄力,让南宁从适应国际规则转向主动参与标准制定,在数字贸易、跨境金融等领域构建起符合东盟特点的“南宁标准”。
“南宁渠道”更有力的呈现,在于其从“货通四海”升维至“数链东盟”的产业裂变。广西东盟跨境电商总部基地挂牌仅1年多,已服务企业超300家,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突破50亿元。飞越云端,是一件件“桂品”的国际化转型和价值跃升,不只是贸易数据的攀升,更是“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进化。
不断将开放发展的动力融入渠道,变“过客通道”为机遇之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宁渠道”必将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黄金渠道。(理彦)
1.“投资南宁·机遇之城启新章”系列报道丨集群崛起 未来可期
2.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十七载破浪前行 守护助孕旅程
3.2025年南宁龙舟公开赛将在端午节上演!“水”上赛事与“岸”上活动皆精彩
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