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劳模|2025年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刘厚宝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7:09 1

摘要:在徐汇这片赓续红色血脉的热土上,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时代奋进的脊梁。从新中国第一块“上海牌”手表到全球首例断肢再植术,从漕河泾科技引擎到徐汇滨江新地标,劳动者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辉煌。2025年,徐汇涌现出2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7名上海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及6

编者按:在徐汇这片赓续红色血脉的热土上,广大劳动群众始终是时代奋进的脊梁。从新中国第一块“上海牌”手表到全球首例断肢再植术,从漕河泾科技引擎到徐汇滨江新地标,劳动者们用智慧与汗水铸就辉煌。2025年,徐汇涌现出2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17名上海市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及6个上海市模范集体,他们用“爱岗、敬业、坚守、拼搏”的共同信念,诠释新时代劳模精神内核。这份光荣属于每一位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凡的奋斗者,这份荣耀将化作驱动徐汇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激励我们接续书写“劳动创造幸福”的时代答卷。

刘厚宝,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执行院长。他在胆道医学领域深耕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教学和科研经验,尤其在胆道肿瘤及复杂胆道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与研究方面居国内领先。他牢记从医初心,始终践行“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秉持“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用一生守护健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奉献至善,医爱无疆

作为一名普通外科医生,刘厚宝夜以继日,善待患者,铭记“人命关天”,手机24小时待机,随叫随到。常常一夜睡不了多久,次日仍查房、门诊、手术,患者生命永远第一,当遇到患者不理解时,他不厌其烦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无论是做普通医生,还是做管理者,他既未被繁重的工作节奏所摧毁,亦未因复杂的疾病所阻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是他30多年来的从医宗旨。

他创新了“中山—徐汇医联体”诊疗模式,构建徐汇社区居民胆囊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的精准防治体系项目,照顾到“最后一公里”的患者群体,推动医院与13家社区卫生中心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勤耕医术,治病救人

刘厚宝从医三十余年,致力于胆道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长期钻研胆道肿瘤规范诊治和精准手术,曾获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二等奖;迄今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超2000例;承担市科委重点课题,构建肝门部胆管癌术前精准评估体系,曾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年完成胆道肿瘤手术近700例,位于国内前列。

专注胆道疾病微创手术:较早开展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曾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等;累计完成全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近百例,位于国内前列;每年近百例极为复杂的胆管损伤及多次手术失败的患者慕名而来,其他医师都望而却步的时候,他却从不推诿,成功救治患者,赢得了病患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深化胆道“临床—产学研”模式: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徐汇区尖峰学科等10余项课题,担任多部杂志编委;在GUT等杂志发表SCI文章60余篇,影响因子近300分;参编指南、教材及专著20余项,发明专利30余项。

创新胆道医工领域:于2020年牵头创建上海市胆道微创材料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医工交叉”;推动流体力学与胆道疾病的深入研究,为疾病及器械研发提供新的见解;主导研发可降解镁合金胆道支架及载药纳米纤维覆膜支架,力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医者为师,授业传道

刘厚宝坚持传承,自2018年起,每年牵头组织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论坛,为国内外胆道外科专业领域的共治共创、共建共享提供优质学习交流平台;通过“直播+医疗”形式,开创医院与患者的新对接渠道,使患者形成主动预防的健康观念;在专业技术方面,他带领团队参加《博鳌外科直播时刻》,与兄弟医院积极交流,推动外科手术技术规范化。

在他悉心教育培养下,目前胆道外科已形成数十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高质量后备人才队伍。

肝门胆管癌手术难度可称为普外科手术界的“天花板”,是对外科医生极大的考验。手术时间长,难度极其大,因长时间站立,导致肢体经常酸胀疼痛。手术时全身心投入,忘记所有疼痛。他总说:“怕痛、怕苦、怕累,我就不会选择做一名外科医生。”家人看到后想让他休息,他回复:“还有患者在等着我手术,耽误不得。”

作为一名医者,刘厚宝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将“生命至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干拼搏、开拓创新,造福众多患者;带领团队,引领科普惠民、学术交流,培养人才;勇于奉献、用毕生的精力守护人民的健康。

来源:上海徐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