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无声处 薪火照征程 ——我市全域全过程推进新时代德育教育工作异彩纷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7:16 1

摘要:市一中以“做有温度的教育”为指引,秉持“教师学生双中心”原则,将德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培育“温良怀德、慎思明辨”的时代新人。

“双中心”驱动 “家校社”协同

市一中打造有温度的德育品牌

市一中以“做有温度的教育”为指引,秉持“教师学生双中心”原则,将德育融入育人全过程,着力培育“温良怀德、慎思明辨”的时代新人。

该校以思政教育为核心,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组织师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路线,在桐城六尺巷感悟传统美德,在乡村振兴一线触摸时代脉搏,并通过主题教研让家国情怀浸润学生心田。课程建设上,构建多元课程体系,将情怀元素融入大学先修课、校本选修课等,并推行全员导师制,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校园文化节、体育节等活动丰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市一中2025届学生毕业典礼暨成人仪式活动中,学生代表向班主任献花。 储著传 摄

在家校社协同方面,通过常态化家访、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依托“桂山书院大讲堂”、高校合作拓展育人资源。学校打造60个特色社团,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校报《一中一月》荣获全国大奖,并获评“小平科技创新实验室”建设学校。市一中正以坚实步伐,在立德树人道路上不断书写育人新篇。

行走的思政课 沉浸式育人场

市三中德育实践绽放时代光彩

市三中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为核心理念,创新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该校打破思政教育边界,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组织学生走进科技馆、美丽乡村、高新企业,在实践中感知时代脉搏。同时构建特色德育评价体系,创新“五好学生”评选,以流动红旗激发学生向上动力。

市三中2025届毕业生18岁成人仪式上,一名学生与母亲拥抱。 章健 储著传 摄

校园内,“多馆一廊一园”营造沉浸式育人环境,校史馆传承历史,生态馆启迪智慧;培根学院推进家校共育,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劳动观念。课程创新成果显著,机器人中心、3D打印室等科技课堂,结合43门“梦想工场”综合课程与10余项STEAM项目,实现科技与人文融合;与高校、科技馆合作,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的德育活动成为育人载体,成人礼、中秋诗会、入团仪式等活动凝聚德育力量。在全国爱国主义读书活动中,20余名学生荣获省级以上奖项。市三中正以创新实践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党建引领 “三维育人”

市四中打造德育教育新范例

市四中以“爱即教育”为核心理念,锚定德育核心地位,通过“三维育人”模式构建五育共生的教育体系,在创新实践中走出特色育人之路。

该校以“党建+德育”为引领,打造课程、活动、制度“三维育人”网络。新生国防教育锤炼坚毅品格,笠帽山祭扫传承红色基因;“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学生对话G3长江公铁大桥建设者,感悟时代发展;徽州研学则让非遗文化唤醒文化自信,使德育成为可感知的生命体验。

市四中师生在“躬耕学堂”德育融合实践基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孙长江 储著传 摄

在“双减”背景下,“四中方案”以德育推动五育深度融合。编程基地培养协作精神,四季体育赛事塑造拼搏意识,“青藤杯”书画展、民俗文化节以美育人,“躬耕学堂”与社区志愿服务强化责任担当。五育在德育滋养下协同发展,绽放育人活力。

凭借扎实的德育实践,市四中师生屡获国家级、省级荣誉,获评“德育特色校”“书香校园”等称号,更培育出全国模范教师等教育骨干。

扎根五松山 育松韵少年

市人民小学创新德育路径

五松山下,市人民小学以“松”为魂,将松树坚韧、向上的品格融入育人实践,扎实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课堂上,“松之品”德育课通过“崇德向善”主题班会、道德模范故事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阅读活动中,“松之博”系列活动以读书分享会、诗词大会为载体,让学生在经典中汲取养分。运动场上,“松之健”特色体育课程融入松的刚劲元素,创编松韵健身操、趣味登山赛,锤炼学生意志。艺术长廊里,“松之美”主题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与审美。劳动实践中,“松之动”既在校内开展劳动竞赛,让学生体验种植的艰辛与快乐,又在校外组织志愿服务,培养责任担当。

市人民小学举办“多元践行五育路、书香赋能强国梦”第二十一届校园读书节活动。 储著传 摄

从课堂到课外,市人民小学以“松”为引,通过多元活动点亮学生成长之路,让立德树人的种子在校园绽放出育人之花。

百年明伦 多维育人

义安区实验小学续写德育传承新篇章

创办于1905年的义安区实验小学,以百年积淀为根基,深耕“明伦教育”,让德育浸润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校园里,“英雄林”庄严肃穆,“节气壁”镌刻智慧,红色长廊承载历史,处处彰显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学校以“明伦星火”情怀品牌为引领,创新构建“党总支+”育人模式,发挥党团员教师示范作用,贯通党、团、队育人链条,传承红色基因。

义安区实验小学教师带领学生在学校国防教育展厅参观学习。汪延飞 储著传 摄

每月一主题的班队活动精彩纷呈,端午包粽子、中秋诗会等活动传承传统文化,红色研学、爱国演讲等厚植爱国情怀,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学校还将“行止有伦”校训细化为阶梯式育人目标,推动德育融入日常。

同时,该校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拓展校外思政教育基地,组织学生走进社区、企业、乡村;邀请家长志愿者参与活动、分享故事,凝聚多方合力,共同书写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

将军精神 润物无声

枞阳县黄山初中厚植红色德育新沃土

在枞阳县黄镇将军故乡,黄山初级中学传承爱与责任的教育精神,深耕德育实践,照亮少年成长之路。

该校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将红色基因与时代精神融入教育。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国旗下的讲话厚植家国情怀;班会与思政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枞阳县黄山初级中学学生在清明节纪念黄镇将军。储著传 摄

丰富的校园活动成为德育的鲜活载体。团队建设培养学生担当意识,心理健康咨询呵护青春心灵,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翻土播种中体会耕耘价值。

该校创新构建以责任感养成为核心的德育模式,通过情境体验、自我管理与制度约束,让德育浸润心灵。同时,激励思政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强化班主任考核,凝聚德育合力。承将军遗志,育时代新人,黄山初级中学正奋力书写德育育人的崭新篇章。

本土资源润童心 多彩实践育幼苗

罗家村幼儿园创新德育新模式

郊区罗家村幼儿园深耕立德树人,以本土资源为依托,构建全方位德育体系。

在环境创设上,幼儿园将芝麻、竹子等本土自然资源融入手工与区域布置,打造“竹趣”活动区、麻油坊、生姜种植园,让幼儿感受家乡风物;以大通古镇、划龙舟等文化元素装点环境,厚植文化认同。

郊区罗家村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绘本阅读。陈磊 储著传 摄

游戏成为德育的生动载体。亲子运动会传递环保理念,红色主题游戏激发爱国德育,户外“万里长城”建造等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传统节日开展包粽子、做月饼活动,非遗艺人入园授课,二十四节气活动启迪生活智慧。课程教学扎根本土,通过《认识芝麻》等主题课程,融合社会实践与劳动教育,培育幼儿责任感。此外,幼儿园强化师德建设,推进家园社协同,创新过程性评价,以数字化课件、扎染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创意。该园以德育为基,不断提升办园品质,助力区域幼教高质量发展。

文/杨竹青

来源:铜陵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