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业经营中,合同管理常因聚焦签约环节忽视全流程管控,导致履约混乱、回款滞后、利润缩水等问题。许多公司存在 “签约与执行脱节” 现象:销售签单后,项目、采购、财务等部门缺乏协同,风险防范依赖事后补救,最终引发现金流压力与法律纠纷。这种管理缺位的根源在于未将合同视
企业经营中,合同管理常因聚焦签约环节忽视全流程管控,导致履约混乱、回款滞后、利润缩水等问题。许多公司存在 “签约与执行脱节” 现象:销售签单后,项目、采购、财务等部门缺乏协同,风险防范依赖事后补救,最终引发现金流压力与法律纠纷。这种管理缺位的根源在于未将合同视为贯穿业务全周期的 “执行纲领”,缺乏系统化的过程管理机制。
一、为什么合同管理不能只管“签约”?
很多企业, 合同管理=法务审核签字>>>https://s.fanruan.com/mk56n
签完之后——
项目部:“合同我不清楚,先干吧。”
采购部:“我就按计划买料,合同交期和款项条款我不管。”
财务:“等项目完了我再跟客户结账、催款。”
出问题的时候才去翻合同, 想起来“哦,原来当初签的是这么回事。”
这叫事后管理,而不是全过程管理。
问题在哪?合同是经营活动的“游戏规则”,不是文件。
规则不落实,履约就乱;
履约乱,风险就来了;
风险一来,利润就缩水,回款就困难。
所以,合同管理要覆盖:签订→履行→监控→变更→回款→关闭, 全过程,环环相扣。
二、合同全过程管理,怎么做才算“管到位”?
阶段一:立项前——合同有没有必要签、签的对不对?
有些公司接私单、走临时合作,合同根本没人审,搞得出了问题也没依据。
该怎么做?
设合同分类模板:标准采购合同、销售合同、外包服务合同、框架协议,每类都设模板。
明确门槛:金额多少以上的必须走合同流程,金额小的走简版。
设置审批责任人:比如:项目负责人+部门主管+法务+财务,缺一不可。
阶段二:拟定与审阅——谁起草?谁审稿?怎么留痕?
现实情况是:一份合同来回改了5版,最后盖章的版本都不知道是不是最新的。
该怎么做?
版本控制机制:每一版都能查到谁改的、什么时候改的、改了啥;
评论审阅机制:法务在系统里能打注释,业务能提异议,全流程留痕;
合同起草权限:规范角色,别谁都能从网上复制个模板上来就签。
阶段三:审批与签署——流程清不清晰?审批够不够快?
合同流程太慢,客户都不愿等;流程乱了,谁批的谁不认。
该怎么做?
自动化审批流:金额多少、类型什么,自动流转给相应审批人;
手机审批:领导出差?手机签!钉钉/飞书直接推送提醒;
电子签约对接:发票信息、收付款账户写死,避免人为手动输入出错。
阶段四:履约管理——不是签完就算完,执行才最关键!
很多合同签完,大家就不管了,等客户抱怨、出问题了才去翻合同。
该怎么做?
履约提醒:交付时间到了自动提醒,供应商不交货、客户不下单,系统预警;
对接业务系统:订单系统、ERP、WMS等对接起来,实时判断履约情况;
自动记录执行数据:比如发货记录、验收报告、收款流水,自动挂到合同名下。
阶段五:付款与回款——流程透明、到期提醒、对账方便
财务不敢打款,因为合同没法找;客户不回款,说是条款写得不清楚。
该怎么做?
设置付款节点:合同里写明“收到发票7天内付款”,系统据此自动提醒;
自动生成付款申请单:合同执行完一部分,系统自动推送付款审批;
回款监控:财务系统对接后,哪笔没到款、超过几天自动红灯预警。
阶段六:合同到期、续签、归档——不能一到期就没人知道!
客户合同一过期,发货照旧,后来一追责才发现“合作协议早失效了”。
该怎么做?
到期提醒机制:提前30天、7天系统发提醒到业务和法务;
合同归档电子化:支持关键词搜索、全文检索、模糊匹配;
合同评分机制:履约差的合同/客户,下次不自动续签。
四、为什么靠“系统”做合同全过程管理更靠谱?
这就说到重点了:合同全过程管理,说到底就是一件事——“管清楚+跑得通+查得到+不扯皮”。
这事要靠人盯?靠Excel跟? 你可以试试,哪怕合同不多,过一个月你就会晕:
谁提的?哪天提交的?谁批的?哪个版本?签了没?盖章了吗?客户改了哪些条款?哪个节点没执行?发货做完了吗?钱打了吗?……
靠人脑+纸质文档+微信群,管不住!
而合同管理系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混乱局面的:
核心价值一:流程自动化,没人会“绕流程走捷径”
你设置好规则,比如:
金额超过50万,必须走法务+老板审批;
非标合同,必须双人审核;
对公签署的,必须上传营业执照。
系统说了算,谁都不能偷懒、走关系、跳审批。
核心价值二:签署全电子化,签完直接归档
对接电子签服务(比如法大大、上上签、腾讯电子签):
手机、电脑都能签;
签完自动归档+版本记录;
可设置合同编号、编码规则、签署记录追踪;
合同正文、附件、报价表、发票抬头一整套都收进去。
核心价值三:履约自动跟踪,不靠人提醒
合同签了要供货,客户下单要回款,很多都不是一次性事件。
系统可以自动对接订单系统、ERP、收款平台:
一旦履约进度没完成,系统发邮件+消息推送;
到期没付款,系统红灯警告财务+销售;
合同执行完成后,自动更新状态为“已履约”“待续签”。
核心价值四:数据自动沉淀,管理能“看得见”
系统不是只为办事,还是老板、法务、财务看的“数据中枢”。
哪类合同最多?哪个客户最规范?
合同平均审批时长是多少?是哪个环节最慢?
哪类供应商违约率最高?哪个销售签的单最容易坏账?
这些报表、仪表盘,系统自动生成,比你拉一堆表格、做PPT快得多、准得多。
合同全过程管理常见问题解答
1. 流程管控类问题
问:合同执行中频繁出现变更,如何避免责任不清?
答:需建立标准化变更管理机制。所有变更需通过系统发起,明确变更内容、影响范围及责任方,经原审批链重新审核(如涉及金额超 10% 需财务与法务联审);系统自动记录变更版本,关联至原合同条款,生成《变更执行追踪表》,实时更新履约进度;变更后需同步通知相关部门(如采购调整物料计划、财务更新付款节点),确保各环节协同调整,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执行偏差。
2. 系统应用类问题
问:中小企业缺乏专业合同管理系统,如何低成本落地全流程管理?
答:可采用 “轻量工具 + 模块化流程” 方案。初期利用企业微信 / 钉钉自带的审批流程搭建合同管理模板,按阶段设置审批节点(如立项 - 起草 - 审核 - 签署 - 履约 - 归档);通过在线文档(如腾讯文档)实现合同版本协同编辑,标注修改痕迹;借助 Excel 制作《合同履约台账》,关联订单数据与财务流水,定期人工核查。待业务规模扩大后,引入 SaaS 版合同管理工具(如法大大、e 签宝),逐步实现电子签约、自动提醒等功能,降低人工管理成本。
3. 风险防范类问题
问:如何通过合同管理系统预警潜在回款风险?
答:需打通合同系统与财务数据接口,设置多级预警规则:
黄灯预警:距付款节点 7 日仍未收到发票或验收单,系统自动提醒业务部门跟进;
红灯预警:超付款节点 3 日未回款,触发财务与法务联合介入,生成《催款函》模板并同步至客户对接人;
风险评级:根据历史回款记录自动计算客户信用分,对连续两次超期的客户,系统限制新合同审批,需管理层特批方可签约。通过数据穿透式管理,实现回款风险从 “被动应对” 到 “主动防控” 的转变。
总结:合同管理,不是文件管理,而是利润和风险的管理
很多企业, 做业务、做项目,干得都不差, 最后利润薄、现金紧, 问题往往不是“活没干好”, 而是“合同管理没控住”。
签得合理(利润和风险分配好);
执行合规(责任明确、过程透明);
变更及时(追加成本、调整合理);
回款稳健(现金流不拖延)。
来源:合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