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乳企产、学、研的进修 !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7:55 1

摘要:伴随着乳品行业不断发展变化,消费市场对乳品营养与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乳企也越来越重视研发,不断加码科研布局以推进营养乳品的研发,近期,某头部乳企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的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便聚焦营养健康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乳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有利于提升产品

伴随着乳品行业不断发展变化,消费市场对乳品营养与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乳企也越来越重视研发,不断加码科研布局以推进营养乳品的研发,近期,某头部乳企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的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便聚焦营养健康领域,培育新质生产力。乳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有利于提升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也有助于品牌更好地把握营养乳品创新、研发趋势。

营养精准化是当下乳品行业研发的主要趋势,乳企与专业机构的合作还在奶源细分领域、营养乳品种类多样化以及相关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深挖,并且部分品牌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乳制品的健康功能也不断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营养精准化成大势所趋

在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和营养需求不断细分的趋势下,消费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基本的营养补充,而是愈发注重个性化、精准化,精准营养已经成为乳品行业研发的重点方向,即根据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差异以及不同生长阶段,提供更具价值的定制化、专业化健康营养解决方案。

近期,某头部乳企与上海交通大学成立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并表示双方将聚焦营养健康领域,着力突破功能乳品研发、精准营养干预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乳业高质量发展;该乳企也表示将结合品牌产业优势,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未来将继续加大在科研创新方面的投入,不断深化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

此前另一乳企也宣布建立“乳品精准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与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达成合作,并表示联合实验室将以联合研究为核心,聚焦精准营养、健康食品研发与迭代升级,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更精准营养的健康乳品。

除了专业联合实验室的建设,部分乳企对于精准营养的研究也打下了良好基础,某头部乳企积极参与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多个重点研发项目,建立了“药食同源健康功效数据库”;另一品牌开展“儿童精准营养计划”,以精准营养理念领航产品创新;某乳企还发布了《儿童分龄营养健康白皮书》,对儿童分龄营养市场的现状及未来进行了深入剖析。

表现在产品端上,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针对特定人群设计的乳制品,除婴幼儿奶粉、老年人奶粉等,某品牌针对35岁以上人群推出了蛋白营养粉,为中年群体提供了全新营养解决方案;另一乳企联合中医药品牌,研发升级无乳糖猴头菇牛奶,宣称食养东方胃、营养细化好吸收,还根据心活、纾糖等不同需求推出膳底奶粉。

全面开屏,主打功效日益多样

市场中功能性乳品逐渐增加,打出的健康功能也日益多样化,不仅围绕乳品本身含有的蛋白质、钙等营养素,还有越来越多功能性原料加入到乳品行业中。

添加益生菌已经成为乳品市场中的家常便饭,各种酸奶、乳酸菌饮料甚至是营养奶粉中都少不了益生菌存在,在大众印象中,益生菌的健康价值与肠道功能息息相关,现在越来越多新健康功能逐渐被挖掘出来,例如免疫、运动、调节血糖、睡眠等,某品牌益生菌酸奶直接将“增强免疫力”印在产品包装上,另一品牌酸奶宣称添加B420“瘦子菌”,主打控体卖点,还有部分乳品添加那曲4580瞄准睡眠健康、调节情绪等功能需求。

在儿童乳品中,功能性原料的添加也是重要卖点之一,例如与大脑发育相关的DHA,与视力健康相关的叶黄素酯、维生素A等,还有与骨骼生长发育相关的碳酸钙和维生素D等,儿童乳品借助此类成分打造功能卖点,与儿童生长发育的健康需求相契合,能够提升产品吸引力并获得消费认可,某品牌儿童成长牛奶就推出了骨力、佳智、强化钙铁锌等多款产品。

部分品牌还针对压力较大的学生党、打工族开发出与睡眠健康、情绪健康等卖点相关的健康产品,在乳品中加入有助于改善睡眠的γ-氨基丁酸(GABA)、酸枣仁、褪黑素、茶叶茶氨酸等成分;针对中老年需求则更注重关节健康成分如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以及大脑和心血管健康相关的DHA和EPA等。

随着市场健康需求不断升级,功能性乳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不过当下功能性乳品市场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大多数产品是通过功能原料或养生食材加入使产品与健康功能相关,然而健康功效的发挥不能抛开剂量讨论,不少乳品的实际健康作用可能并不大,相关品牌仍需继续加大科研投入,为产品的功能卖点提供科学有力的支撑。

小众奶源成新宠

小众奶源也是当下乳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娟姗奶、水牛奶、牦牛奶、A2奶、有机奶等,此类奶源凭借差异化品种或基因筛选,往往自带优质卖点,其中部分奶源凭借丰富的乳脂和乳蛋白含量主打好营养和好口感,还有奶源主打亲和易吸收;现在市场中有部分乳品开始进行卖点叠加,例如A2水牛奶、娟姗有机奶等,进一步强调营养和品质,未来小众奶源也将成为营养乳品的探索路径之一。

乳企与高校的合作不仅包括乳品研发创新,不少研究中心还致力于小众奶源的研究与探索,并推动乳源科研成果转化,例如某知名品牌携手东北农业大学成立“乳源创新研究中心”,持续深入诺曼底熊猫牛乳差异化优势;据了解,全球每一万头牛里仅有四头为诺曼底奶牛,因珍稀性被称为“熊猫牛”,其牛奶蛋白率达到3.6%。

今年3月,另一区域乳企宣布与新疆畜牧科学院、哈萨克斯坦畜牧和饲料研究所、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大学及阿拉木图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并通过组建联合试验室,共同推动驼乳产业创新发展。

某新兴乳企还致力于多功能牛初乳产品研发,该品牌与湘湖实验室成立乳基营养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未来将以牛初乳为基底原料,通过与其他食药同源功能配料的科学配伍,开发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脂、促进骨骼生长和健康的复合配方,以及创制出风味良好、功效突出的高品质高功效牛初乳产品。

从消费市场角度来看,小众奶源凭借独特口感、风味和营养特点,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差异化乳品需求,尤其是在高端、特色乳品市场中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从品牌发展角度来看,小众奶源的深入探索有助于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牌竞争力。

同时小众奶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水牛、牦牛等小众奶源养殖规模较小,容易存在奶源产量不稳定、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而且消费市场对小众乳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低,需要加强市场教育和宣传推广;此外小众奶源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执行标准、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

营养乳品种类全覆盖

在市场整体的大健康趋势下,营养化标签已经覆盖乳制品各个品类,纯奶、奶粉、酸奶、调制乳、乳饮料等纷纷围绕营养这一核心诉求展开创新与竞争,不仅满足消费市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也为乳品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纯奶品类中,不少产品主打原生营养含量提升,例如原生DHA、原生高钙、原生乳铁蛋白、原生A2蛋白等,通过“原生”标签来体现产品纯净品质,同时迎合健康、营养需求。

这一标签也推动了行业回归牛奶本身的竞争,相关产品大多通过优化奶牛饲养管理,增加牛奶中的蛋白质、钙、DHA等营养成分的含量,或是通过技术手段浓缩牛奶中的营养物质,而非后期添加,既打造天然卖点还能提高附加值。

奶粉的营养卖点则更加丰富,在电商平台搜索营养奶粉可以看到,产品种类众多,包括女士营养、中老年营养、全家营养、学生营养等,且相关产品不断升级。

从近期乳企的奶粉创新来看,某品牌推出娟姗有机幼儿配方奶粉,宣称创新添加高含量乳铁蛋白和骨桥蛋白OPN,搭配6种HMOs母乳低聚糖,应用前沿专利配比,并搭配珍稀有机OPO、双重益生元、益生菌和18种活性脑营养群,提供充足的“吸收力”和“脑动力”。

酸奶、乳酸菌饮料等产品主要是通过菌种的筛选与升级打造多样化营养卖点,便不进行过多赘述,除此之外,还有市场体量相对较小的奶酪、植物奶等品类也打出了营养升级与健康功效,例如某品牌推出山楂鸡内金奶酪棒,加入了消食健脾的中药类食材;另一品牌植物奶采用“双益配方”,主打呵护肠胃卖点。

能够看到各个品类的乳品营养卖点都在不断升级,随着营养乳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多样,曾被认为健康性不足的乳饮料、冰淇淋等品类或许也能实现营养与健康的突破,进一步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健康需求。

突破瓶颈,技术创新趋势

乳品营养特点的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推动,加快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是近些年各大乳企关注的重点方面,不少乳企与专业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也着重关注科研技术突破,例如上述提到某乳企着力突破功能乳品研发、精准营养干预等关键核心技术。

随着乳企研发深入,当下乳品市场中已经有不少产品带有科技支撑,一些常见的高蛋白乳品就是利用浓缩过滤技术的更新,来实现蛋白含量提升,例如某品牌旗下5.0超鲜牛乳,采用该品牌创新的领“鲜”纳滤工艺,NF膜+MF膜新技术,其中纳滤膜能够去除一部分钠离子,浓缩牛奶蛋白质;微滤膜能够过滤大部分微生物,精准浓缩了蛋白和钙,还能优化牛乳口味;该产品宣称具有高营养、更低负担和更强保护力。

受限于传统饮食习惯、技术创新能力等多种因素,此前国内乳蛋白深加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蛋白原料依赖进口,今年年初,某乳企发布“乳蛋白鲜萃提取科技”,据称依托领先的蛋白深加工技术,实现各类优质活性乳蛋白原料的精准提取和功能激活,有利于推动乳蛋白原料生产自主国产化;同时该品牌还推出了应用新技术的蛋白营养粉,宣称更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提升免疫力、改善体质等。

另一头部乳企通过乳铁蛋白“分离提取-单独除菌-无菌回填”技术路线设计,创新“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定向保留技术”,突破了乳铁蛋白在常温纯牛奶中无法保留的难题,将常温牛奶中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并建立常温活性乳铁蛋白纯牛奶自动化生产线,旗下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宣称含8倍活性乳铁蛋白。

实现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乳企长期、持久的投入,上述提到的乳铁蛋白定向提取保护技术是乳企经过16年的科研积累,另一乳企从2011年起便启动乳蛋白深加工研究,与国内知名院校共同攻坚国家级技术,逐步取得相关成果,实现乳蛋白定向酶解专利技术创新。

不得不说乳品行业科研能力提升和技术突破存在很大难题,不少关键技术遭遇长时间国外垄断,而且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时间、资源、资金等方面持续投入,具有较高门槛,还需要吸引和培养科研人才,或与专业机构合作,以支撑技术创新持续开展。

立足药食同源的中式营养开发

药食同源也是近两年热门的健康标签之一,相关数据显示,药食同源产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180亿元增长至2023年780亿元;另有电商渠道数据显示,2024年药食同源产业电商渠道销量达4.7亿件,礼盒装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7.7%,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并向万亿元迈进。

中式营养也成为了乳品市场的创新方向,近两年已经有众多品牌开发创新药食同源乳品,包括伊利、蒙牛、飞鹤、海河、三元、新希望、卡士、简爱等。

某乳企根据品牌“药食同源健康功效数据库”,已经打造出多款药食同源乳品,包括液态奶和奶粉等多种品类,所选用的药食同源食材种类也十分丰富,包括猴头菇、干姜、葛根、玉竹、灵芝、酸枣仁、茯苓、人参、山楂、杜仲叶、黄精等等,并据此打造养胃、睡眠、滋补等功能卖点。

从具体的产品营销来看,某品牌药食同源煮奶系列主要针对职场人熬夜加班、忙碌上火、烦躁油腻等场景,提供补充气血、润燥、抗氧化以及去油疗愈等针对性健康解决方案;另一品牌的药食同源酸奶也宣称元气治愈、冲淡班味、酸甜开胃、通气消食等。

不难发现“中式养生”正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潮流,《2024年药食同源趋势洞察》显示,年轻人传统养生需求提升,食疗滋补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35岁以下年龄段占比上升了4.2个百分点,达到35.9%。

开发药食同源系列不仅是乳品营养卖点的创新,也可以作为品牌年轻化策略,通过把握上班疲劳、学习压力等方面需求创新产品,并进行乳品口味升级,或者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年轻人聚集地进行营销,拉近与年轻群体距离进而促进销量提升。

加强产学研联合,提升专业能力

乳企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加强产学研联合,能够成为提升专业能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举措,在营养乳品的研发过程中,与专业机构合作无疑有利于提升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专业化能力,整合双方优势打造协同效应。

比如传统乳企通常致力于奶源把控和乳品研发,在乳品产业链方面具备优势,但在关键技术、研发资源方面可能存在短板,反观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往往在技术、设备和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为乳企提供前沿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某高校在与乳企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时就表示,自身在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等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另一乳企表示联合实验室依托强大的乳业产业链,与高校扎实的基础研究和科研能力相结合,还将共同申报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积极组建技术创新中心等科研平台,进一步增强科研实力和行业影响力,为我国乳品行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双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推动乳品创新,及时获取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动态,并将其应用于产品研发中,提升产品创新速度;还有利于乳企攻克技术难题,如乳清蛋白回收利用、益生菌活性保持等;通过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性提升还有助于推动产品质量提高。

对于行业发展来讲,产学研联合攻关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不仅有利于提升乳制品品质和营养价值,还有利于增强国产乳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新技术应用与普及,未来科研成果有望转化为行业标准,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认知&浅评:乳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有利于提升专业化能力,在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乳企产业链优势和专业机构的研究基础,推动技术创新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也有利于实现产品在精准营养、功能价值等方面的升级,以提升品牌竞争力;在品牌形象方面,与专业机构达成合作也有利于提升品牌的专业化形象,从而增强消费信任。

来源:乳业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