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上旬正值烟苗移栽关键期,面对持续加剧的罕见旱情,旬阳市关口镇党委政府以“抢时间就是保民生”的紧迫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凌晨出击、昼夜奋战,带领34个务烟户与志愿者抢抓清晨有效移栽时段,全力攻坚2000亩烟田覆膜保墒工作,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苗”。
五月上旬正值烟苗移栽关键期,面对持续加剧的罕见旱情,旬阳市关口镇党委政府以“抢时间就是保民生”的紧迫感,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凌晨出击、昼夜奋战,带领34个务烟户与志愿者抢抓清晨有效移栽时段,全力攻坚2000亩烟田覆膜保墒工作,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苗”。
分秒必争破晓战
“清晨是移栽黄金期,土壤湿度高、蒸发量小,必须分秒必争!”5月12日周例会上,关口镇党委书记李翔在抗旱调度会上部署行动。连日来,全镇水库蓄水量跌破历史警戒线,2000亩烟田近半数出现表层干裂,若错过清晨最佳移栽窗口,烟苗成活率将骤降30%以上。镇党委连夜制定“聚力攻坚”计划,6支党员突击队、80余名机关干部清晨6点准时集结,奔赴西坡、江北等9个烟草种植村,打响“保墒护苗”突击战。
党旗引领战鼓擂
7点15分,晨光微露,江北村的烟田里已是一片忙碌:党员干部划分作业区,志愿者驾驶三轮车运送地膜,农技人员手持测墒仪标记优先移栽地块。联镇领导柳康与镇党委书记李翔一同蹲点督战,带头挥锹挖坑、覆膜保墒。“覆膜要压紧,移栽后及时补水!”柳康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强调“既要抢进度,更要保质量”。为最大限度利用清晨湿润环境,突击队采取“三班倒”模式——清晨集中力量覆膜保墒、上午抢栽烟苗、傍晚补水固根。
“膜边要压实,土坑深度至少15厘米!”烟站的技术人员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在旱情最重的大庙村,20名干部组成“覆膜突击组”,两人一组开展“挖坑、栽苗、覆土、铺膜”流水作业,仅5月13日清晨便完成60亩烟田移栽。栽烟大户向昌平看着汗流浃背的干部感慨:“他们连早饭都蹲在地头吃,我家50亩烟苗总算是完成了移栽!”“膜边要压实,土坑深度至少15厘米!”烟站的技术人员一边示范一边叮嘱。在旱情最重的大庙村,20名干部组成“覆膜突击组”,三人一组开展“挖坑、栽苗、覆土、铺膜”流水作业,仅5月13日清晨便完成60亩烟田移栽。栽烟大户薛正玉看着汗流浃背的干部感慨:“他们连早饭都蹲在地头吃,我家50亩烟苗比往年早3天栽完!”
跨村驰援民心暖
“突击队啃下硬骨头,转战邻村再攻坚!”5月14日,宋坪村党员突击队队长杨婧带着12名队员和3台覆膜机,直奔旱情吃紧的江北村。在镇党委统筹下,已完成任务的3支突击队主动“跨村作战”,与邻村村干部组成“1+1帮扶小组”,集中攻克缺水地块。突击队员与村民并肩作战,从清晨7点抢铺地膜到正午烈日当空,汗水浸透的工装拧得出水,午饭时间干部们蹲在田埂上匆匆扒几口泡面,又继续投入战斗。江北村烟农周治勇眼眶泛红:“他们自己带干粮,连口热水都顾不上喝,就为帮咱保住烟苗!”
田间地头,志愿力量与党员干部紧密交织:老党员张先锋扛来自家水泵,连夜为烟田铺设输水管;村干部家属自发搬运地膜、工具,成为流动“后勤兵”。栽烟大户肖文平感叹:“天不亮就见红袖章在地里闪,泡面盒子堆成小山,这劲头看着心疼,更让人心安!”
在这场与旱情赛跑的战斗中,关口镇以“党组织+志愿服务+大户”模式织密抗旱网,既保住了烟农的“钱袋子”,更浇灌出党群连心的“幸福花”。(张镇)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来源:陕西法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