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癌细胞已侵蚀她三分之二的肝脏,但此刻她必须亲自到农业银行田心支行:柜员坚持“5万以上定期存款必须本人办理”。
我握笔的手在颤抖——谁能想到,取自己的救命钱竟要以生命为代价?
5月14日的株洲街头,65岁的李秀兰被子女用轮椅推着穿越三个红绿灯。
癌细胞已侵蚀她三分之二的肝脏,但此刻她必须亲自到农业银行田心支行:柜员坚持“5万以上定期存款必须本人办理”。
监控显示9点47分,老人捂着腹部瘫倒在银行台阶,急救人员赶到时,她手里还攥着那张泛黄的存单。
这场悲剧撕开了金融服务最痛的伤疤。柜员小张接受采访时眼眶泛红:“我们培训时反复强调反洗钱规定,系统设定超过5万必须人脸识别。”
但鲜有人知,2020年西安某银行曾让家属用担架抬着昏迷老人核验身份;
2021年南京中风客户被要求眨眼完成人脸识别——这些魔幻场景在26家上市银行年报的“适老化服务”专栏里,找不到只言片语。
在石峰分局调解室,我见到李阿姨的儿子王建军。这个40岁的汽修工掏出母亲化疗记录:3月28日的存单开户日期,竟与首次确诊肝癌同日。
“她早知道治不好,这5万是留给孙子上学的...”他的哽咽被派出所长叹打断。而在银行保险库,那摞捆扎整齐的现金,封条日期永远定格在2024年5月14日。
金融监管总局2023年修订的《特殊客户服务指引》明确写着:“对于意识清醒但行动不便的客户,应提供上门服务。”
但某国有银行信贷部主任私下透露:“全行配备的移动终端不到200台,分到各省还不够应付VIP客户。”
与之形成讽刺对比的是,某股份制银行今年投放了3.8万台智能柜台——这些机器能办理108项业务,却识别不了枯槁的病容。
在田心支行玻璃门外,我见到市民自发摆放的白菊。58岁的送花者陈女士含泪诉说:“去年我父亲临终前,也被要求到银行修改密码。”
更荒诞的是,当记者尝试致电20家银行客服,仅3家能清晰说明重病客户代办流程。某银行AI客服甚至回答:“建议您搀扶客户乘坐地铁前往网点。”
夜幕降临时分,王建军给我看母亲手机里的最后一条语音:“取完钱记得买点樱桃,孙子最爱吃。”
这条16秒的留言,与银行那句“请本人携带身份证办理”的提示音,在初夏晚风里交织成锥心的诘问:当冰冷的规则撞上滚烫的生命,我们该怎样守护存单上那些未了的心愿?
此刻,银行电子屏正滚动播放“温暖服务月”标语,而三公里外的殡仪馆里,那张存单将随老人火化。
或许制度的齿轮需要鲜血润滑才能转动——但下一个被碾碎的,又会是谁的至亲?
来源:麻雀说事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