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国防部第9位新闻发言人,蒋斌首次亮相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8:24 1

摘要:5月15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布厅,蒋斌大校,首位“80后”新闻发言人,出现在镜头闪光与记者提问的交汇点。

80后,国防部新亮相的第九位发言人是80后!

我骄傲。

5月15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布厅,蒋斌大校,首位“80后”新闻发言人,出现在镜头闪光与记者提问的交汇点。

他不仅年轻,而且留过学,还曾在国际军演中做过重要翻译。

这一刻,既是对老发言人吴谦十年坚守的敬意,也象征着国防部话语体系的新迭代。

蒋斌1982年生于四川。

说到四川,我脑海里先浮现麻辣火锅的味道,辣味裹挟着蒋斌最初的青春记忆。

蒋斌为何能从助理翻译一路走到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

答案离不开他在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的扎实训练,更离不开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国际化熏陶。

那所学校自2012年设立中国学院,一直和中国军方保持学术往来,为军事外交储备了不少兼具战略思维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栋梁。

朋友们,别以为军队翻译就是背单词?

不对,那可是“幕后”到“台前”的关键通道,更是“翻译力即战斗力”的生动写照。

蒋斌在2024年6月升任国防部新闻局副局长后,开始频繁出现在发布会的边角位置。

那这位大校为什么总待在角落里静静听记者提问?

后来才发现,他不仅是听,还会主动与外国记者分享观点,甚至能用英语直接对答,省去一大段中转,减少信息折损。

“观察者”到“主导者”的角色演变,值得我们玩味。

如果说“翻译官”时的蒋斌,更像一块海绵,贪婪吸收各方信息。

那么如今“新闻发言人”身份的他,则好比一个灵活的交响乐指挥家,在多元维度的舆论场中找准节奏,营造平衡。

更何况,他还是80后,身上自带年轻与国际视野的化学反应,自然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

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废墟上进行的首场国防部发布会,胡昌明正式亮相,从此开启了国防部定期发布的信息时代。

到了2025年2月,国防部宣布每月三次例行记者会,这节奏可谓紧凑。

在这背后,其实是整个军事宣传工作从相对保守的单向宣介模式,逐渐向双向共情的开阔姿态迈进,甚至主动与网友们互动,打开了更广阔的话语舞台。

历任九位发言人,就像九把刻刀,一点一点地雕琢着国防部新闻发布制度,让它既有制度化的严谨,也有平易近人的温度。

尤其是吴谦,他那“念网名”“哪吒台词”等创意,硬是把国防部发布会变成了网友的“快乐源泉”,有些视频播放量破亿,让人恍惚觉得严肃会场也能自带综艺感。

现在,蒋斌和张晓刚形成“学术+实战”的黄金组合

张晓刚是军事战略学博士,威严而专业;蒋斌是国际研究硕士,谦和又灵巧。

碰撞之下,也许会擦出更不一样的火花。

谈到吴谦,有人就会想起那场著名的“念网名事件”,2025年之前,他已经有过几次花式互动,但那次最具话题热度。

一个大校,在国防部庄重发布会上,一本正经地念出“花卜头”“zwzwzwz”等网友ID,顿时冲上热搜,被无数年轻人挖掘到精彩片段,疯狂刷屏。

要不怎么说,人家懂年轻人的梗,也懂国际传播的节拍。

2025年提及《哪吒2》台词“早晚收了你们”时,他并非随口一说,而是用简单亲切的话语击中观众情感,又兼顾对外翻译的准确性。

这种既幽默又能体现军队立场的表达方式,恰恰是过去若干年国防部发言制度持续创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让更多人对军事议题产生兴趣并自发关注。

吴谦也在2025年3月27日卸任,有人觉得遗憾,有人说他去更大的舞台了。

这是制度的力量,让个人IP与集体形象融为一体,也让新陈代谢显得自然且合理。

蒋斌接过接力棒,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他需要延续前辈们“接地气、讲真话、说硬话”的风格,也要对新时代的语言体系做出深度响应。

多点人格化、少些刻板表达,或许就能让年轻人更愿意聚焦国防新闻。

我相信,这也是蒋斌即将践行的思路。

说到底,新闻发言不再只是“”,更包括“听”“看”“回应”

在各平台都是“舆论竞技场”的当下,不知道蒋斌会不会玩出点新花样?我还挺期待的。

胡昌明在汶川震后废墟上,给我们展示了什么是“透明度与责任感”;吴谦用金句和幽默,把国防部发布会升华成一场场大众“集体围观”;如今轮到“80后”蒋斌,他的留学背景、翻译经历,以及与年轻世代同频共振的思维,很可能继续“破壁”,在国际舆论场上奏响新篇章。

等下次例行发布会开启,让我们用更开放的心态,去倾听中国军队成长的故事,你说好不好?

参考资料:

环球网2025-05-15国防部第9位新闻发言人首次亮相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医生郭主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