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AI依赖”,要他律更要自律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8:35 1

摘要:“全校公选课上有学生用AI作弊答题,我给了0分,并上报了学校教务部门。”近期,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授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完成公选课作业时使用AI软件答题,于是便给这些作业打了0分。此事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公选课,教授打分是否太过严苛?”“学生合理

“全校公选课上有学生用AI作弊答题,我给了0分,并上报了学校教务部门。”近期,南京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授发现有部分学生在完成公选课作业时使用AI软件答题,于是便给这些作业打了0分。此事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公选课,教授打分是否太过严苛?”“学生合理使用AI的界限在哪里?”

图源:视觉中国

对此,南京大学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学生使用AI代写作业,没有达到相关课程的作业要求,该名教授的评分是合适的。南京大学已经出台相关指导意见,给学生作业中的“AI依赖”立规矩。

据了解,今年3月27日,南京大学通过了《关于本科生规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指导意见(试行)》。其中,“禁止关键内容的创作替代”是文件中非常醒目的一条。该条目规定,“禁止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代写论文、作业、报告或作品中的关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研究(实验)假设提出、选题意义、方案设计、创新性方法设计、研究(实验)数据、研究(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结论总结、直接生成学术引用与参考文献列表等,以确保最终学术成果的原创性和学术诚信,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生利用AI工具辅助完成作业和论文写作现象已经愈发普遍,但同时AI的使用规范问题、学术诚信问题等也随之而来。不可否认,AI工具在文献检索整理、数据处理、图表生成、文案写作等方面对于学生完成作业和论文写作确实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过度依赖AI也会导致学生丧失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甚至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因此,此次南京大学的AI作业被教师判零分事件,可以说再次给广大学生提了个醒——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明晰AI合理应用的边界,作业和论文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等应当是由学生自行撰写的,而不是完全依赖于AI代写。

事实上,不止南京大学,国内的多所高校都对学生规范使用AI工具提出了相关规范和要求。如《北京邮电大学2025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中明确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仅可用于文献调研、数据处理、引文整理等辅助工作,严禁直接应用于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论文撰写;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学生使用指南》中明确,学生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作业时,需标红相关内容,且直接生成的内容不能超过全文的20%;天津科技大学则要求,论文中智能生成比例不超过40%等等。

学生使用AI完成作业和论文,也增加了高校教师的核查负担。一般情况下,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语感、思维逻辑等判断哪些文字和段落是由AI生成的。但是一些学生用AI写作后,又会再用自己的话修改,就会导致教师很难辨别是“AI代写”还是“个人原创”。对此,一些政府部门、高校、科技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和使用“AI查重”技术,通过“用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高效识别由AI生成的文字、数据和图片等。值得一提的是,“双重查重”或将在2025毕业季成为论文审核的常态。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进行学术论文数据库的查重和AIGC检测,如果超过规定上限,论文将不得参加盲审和答辩。

摆脱“AI依赖”,要他律更要自律。一方面,高校要做好服务引导,通过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和专题讲座等加强技术伦理和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对AI工具的批判使用能力,让他们明晰 AI的使用规范和边界。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加强自律,明确AI的本质是辅助工具,不能代替自身的学术判断与创新思维,学生要更加注重学术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提升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丨杨帅

来源:羊城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