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线数据转折走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18:36 2

摘要:老张也一样,刚加仓就被套牢,直呼-这日线数据转正咋不灵了?-可不是嘛,现在这市场,就像薛定谔的猫,不打开看看,你永远不知道是死是活。

-最近这股市,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前几天大盘好不容易突破3350,眼瞅着要起飞了,结果第二天就萎了,这过山车坐得我头晕。

老张也一样,刚加仓就被套牢,直呼-这日线数据转正咋不灵了?-可不是嘛,现在这市场,就像薛定谔的猫,不打开看看,你永远不知道是死是活。

想想上周那私募基金经理的苦笑:-市场就像黄浦江,退潮才知道谁在裸泳。

-简直人间真实!证监会说上半年新增投资者800多万,韭菜真多啊!可中登公司的数据又显示,小散户们6月份平均回撤12.7%,妥妥的被割韭菜。

这可不就是-别人吃肉我喝汤,肉没吃到汤还洒-的真实写照吗?大家都盯着日线数据转正,以为要牛市来了,却忘了市场底层逻辑才是关键。

就拿最近三天来说吧,7月15号,降准预期下大盘放量突破3350,成交额飙到1.2万亿,不少人高喊-牛回速归-。

可仔细一看,北向资金82亿净流入,其中63亿是尾盘十分钟涌入的,这-脉冲式-买入,更像是条件反射,纯属-跟风狗-行为。

结果呢?国常会正式宣布降准后,市场反而缩量到8600亿,妥妥的-靴子落地-效应。

这五年来,类似情况出现了17次,14次都在政策公布后5个交易日内调整,去年4月那次全面降准,大盘在利好兑现后两周内就回补了3092点缺口,历史会不会重演?拭目以待!

说白了,日线数据转折不是简单的买卖信号,别被-忽悠-了!拿中证全指来说,虽然7月12号日线MACD金叉了,但周线DIF还在零轴下方晃悠,这不同步的情况,2018年12月、2020年3月都出现过,最后都是回踩长期均线。

更要命的是,现在两市融资余额都1.53万亿了,离1.6万亿的预警线就差一步之遥。

还记得2015年的-股灾-吗?融资余额到2.2万亿后,市场花了三个月才-疗伤-。

有人会说-这次不一样,我们有注册制改革,有长线资金入市-,但数据不会骗人,7月18号全市场破净股438只,比2019年2440点的时候还多,指数高了900点,破净股却更多了,这背离就像黄浦江下的暗流,细思极恐!

我的操作策略很简单:一是量能验证,上证单日成交连续三天低于20日均量线,立马减仓到三成以下,这招在2021年春节后的核心资产回调中帮我躲过18%的跌幅;二是政策对标,最近工信部调研专精特新企业,跟2019年科创板推出前很像,工业母机、高端芯片这些符合国家战略的板块可能有戏;三是缺口引力,上证月线图上,2014年沪港通以来,所有没回补的周线缺口最后都以更大调整完成修复,最近的3186点缺口,正好在2020年7月和2022年4月的缺口形成的对称通道内,这-技术共振-不容忽视。

如果这次真不一样呢?也要做好预案!假设市场强势突破3400点,需要成交额持续1.5万亿以上,还得是金融、科技、消费三驾马车一起跑,而不是现在-中特估-单打独斗。

如果回补缺口,要盯紧社保基金的百亿级净申购,还有宁德时代、贵州茅台这些权重股的日线底背离,这是大资金左侧布局的信号。

记住,在A股,比踏空更可怕的是在错误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就像今年4月,某百亿私募重仓数字经济,结果倒在黎明前,离板块启动就差两周,直接清盘了。

技术面和政策面有分歧时,不妨看看海关总署的进出口数据,6月电动汽车出口额同比增长185%,这才是真材实料!那些被炒到200倍PE的-元宇宙-概念股,日线数据转负就得-腰斩-。

易会满主席也说了,要警惕脱离业绩支撑的炒作,泡沫再漂亮也会破!

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科创板50ETF份额逆势增加了23亿份,这-越跌越买-跟2012年创业板开板前很像,聪明钱可能在为下半年的科技创新浪潮布局。

但对普通投资者,我的建议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什么时候中信证券营业部的两融客户开始扎堆办展期,或者出租车司机都在聊可转债套利,那才是要小心的时候。

当所有人都觉得看懂日线数据时,真正的变盘可能正在酝酿。

日线数据是浪花,月线趋势才是洋流。

现在的市场,既有注册制改革的红利,也面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挑战。

就像易纲行长说的,中国资本市场的韧性,体现在波动中的自我进化。

重要的不是预测明天阴晴,而是在雨季备好伞,在旱季修好粮仓。

在这个经历过327国债、股改、熔断的市场,活得久比跑得快更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的时间、过程、图片,人物信息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鸿鸿分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