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8:53 4

摘要:5月8日,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智库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暨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智库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为主题,围绕智库建设与评价、智库高质量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5月8日,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智库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暨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智库评价理论和方法创新”为主题,围绕智库建设与评价、智库高质量发展路径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图为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

开幕式上,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指出,十年来,南京大学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面实施咨政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探索智库研究员职称评聘标准和成果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建成以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为头雁的“国家级智库-省级智库-校级智库和具有智库功能的各级学术科研平台”的智库雁阵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中心始终积极嵌入学校智库体系建设,坚持以“一体两翼”为发展格局,在平台建设、智库理论体系构建、期刊出版、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突破,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陈云松还对中心提出了提高政治站位、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服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布局三点期望。

图为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晔讲话

图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讲话

图为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许益军讲话

图为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月清讲话

图为南京大学社科处处长高方主持开幕式致辞环节

图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马进军主持开幕式发布环节

图为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主任、首席专家李刚教授发布中心十周年纪录片

图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胡广伟教授发布中心十周年新标识

图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蔡建煌发布新书《国际能源智库概论》

图为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博士生唐闻天、葛子豪发布中心十周年报告

图为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原主任李建平、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跃进为中心新标识揭幕

图为江苏省社科联原党组书记,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院理事长、研究员刘德海与南京审计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冬华为《国际能源智库概论》揭幕

图为南京大学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金鑫荣教授,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吴建华教授为中心十周年报告揭幕

主旨报告环节由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南京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曹劲松主持,10位智库专家就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智库评价机制创新、高校与地方智库建设等前沿议题发表演讲。《光明日报》理论部原主任、原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主任、高级编辑李向军围绕“CTTI的价值与改进”主题,高度评价了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开发的CTTI系统在指标设计、数据整合和平台建设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并提出了提升CTTI系统评价功能的重点和难点,呼吁加强人工研判和动态追踪机制,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精准性与实效性。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教授以“国家智库建设中的几个体会”为题,强调高校智库建设最重要的是定位问题,要以学术研究为基础,避免走向“承接横向项目”或“单纯发表论文”的偏狭路径。他指出,高校智库在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过程中,理应保持学术独立性和研究深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国强研究员在题为“完善中国智库评价,推进智库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中表示,智库评价的重点在于突出“质量”与“影响力”。他提出,当前我国智库评价在分类评价与差异化设计方面仍有优化空间,呼吁优化指标体系、强化实效导向,重视内容创新,加快推动数智化时代智库评价变革,切实提升智库评价的科学性与引导效能。求是杂志社原国际部主任杨发喜作了题为“为什么必须强调和怎样做到中国特色”的报告,强调智库工作应坚持中国立场、中国情怀与中国表达。他提出,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战略智慧,面对当前复杂国际局势,智库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根基与战略视野,构建评价体系时要注意“见物更见人”,关注人才、重视智库领军人物的战略素养与知识结构,真正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健康发展。山东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韩建文研究员在题为“深化改革创新 探索新型智库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发言中结合智库工作经验,总结了“家国情怀、强基固本、研透微观、跨界融合”十六字体会。他指出,智库工作是一项艰苦而有价值的事业,需要坚定的责任感和职业操守,关注现实问题,智库人才培养要注重“专才”与“通才”的融合,推动交叉学科和复合型队伍建设。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兼智库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栋教授围绕“推进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有效提升咨政服务能力”主题,分享了北京大学高校智库建设的思考和实践,他全面介绍了北京大学智库建设的“一高三重”规划,通过《北大智库要报》、临湖智库品牌系列活动等机制,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成果向智库成果转化,促进学术研究优势向咨政服务能力转化,构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引领力、传播力的北大智库品牌,展现了北京大学在高校智库建设中的示范性和引领性。江苏苏禾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院首席专家张跃进作了题为“以评价标准导向牵引 推进智库健康发展——社会智库建设发展与评价引导之感想”的报告,他结合苏禾智库的发展经历,总结分享了苏禾智库在咨政建言、推动发展和服务基层治理三方面的经验与成效,特别强调了评价导向在智库成长中的关键作用,最后提出了对标找差扬长避短、建强科研团队、发挥接地气优势等智库高质量发展路径。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教授以“协同共建高质量地方高校新型智库”为主题,指出地方高校智库要充分发挥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的优势,突破“象牙塔”短板。他结合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智库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六个结合”的创新路径,最后从评价与考核、多方协作等维度提出了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新型智库的建议。中山大学韩国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高级研究员魏志江教授围绕“南京大学新型智库建设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主题,高度评价中心十年来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的引领作用,特别是在CTTI体系和学术共同体建设上的开创性贡献。他指出,新型智库应处理好战略研究与政策研究、学术研究与实践应用、智库成果转化的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三对关系,智库要进一步拓展全球视野,加强同国际智库和有关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员杨亚琴以“关于中国新型智库建设及评价的思考”为题,从“定向、定标、定策”三个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智库发展的路径与挑战。结合多年调研与数据分析,她强调构建中国特色智库评价体系需注重多元指标与国际对标。提出了切实加强科学决策咨询服务的策略,呼吁激发智库的内生动力机制,应对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新挑战。

图为“智库建设与评价”圆桌座谈

来自党政部门、高校、企业、纪念馆、图书馆等领域的23位智库专家围绕“智库建设与评价”主题展开圆桌座谈交流,就智库建设、智库评价、政策研究、成果转化、技术赋能、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了真知灼见,并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陈霏)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