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的博物馆终极指南《少年游学·博物馆系列》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6:58 1

摘要:5·18除了是各大电商的促销开始日子,更是国际博物馆日,这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

5·18除了是各大电商的促销开始日子,更是国际博物馆日,这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而今年的主题被定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年度海报的设计理念为“未来是流动的”,即未来是动态的,充满亟待我们创造和重塑的可能性。

当年的《国家宝藏》可以说掀起一股博物馆热,而后疫情时代的报复性出游更是让国内各大博物馆进入“疯狂”的状态,稍有名气的博物馆都套提前很多预约,各种抢票。好不容易进馆了,人又多,没有充足的准备估计都是走马观花。

所以今天大象就推荐一套博物馆观看指南。

这套《少年游学》博物馆系列目前出了两辑,一共十册,中国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

全书内容由历史文化领域久负盛名的学者担任主编,凭借其深厚积淀与广泛影响力,精心统筹,确保内容在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阐释上兼具专业性与深度,为读者带来高品质知识盛宴。

书中配有大量高清文物图片,细致还原文物的色彩、纹理、造型等细节,让读者仿若置身博物馆展厅,清晰领略文物的精妙之处。

以故宫博物院这本为例,书中以宫廷生活、建筑和文物为主题,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串联起故宫从明清至今的历史脉络。

从宫廷陈设到建筑、文物,每一部分内容都经过精心挑选,希望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和文物,为读者展现宫廷生活的细节与中华文化的精髓。本书特别考虑了青少年的阅读偏好和认知特点,把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且引人入胜的文字风格,适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和认知水平。

先从故宫宏大的建筑物讲起,故宫的形制不只是为了好看,还有很多深层次的意义,连多少个门,楼要有多高,都是有一定的规定的,除了礼制还要符合阴阳五行。

除了看建筑,故宫的藏品也是顶流级别,从中我们能够观察到古人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故宫收藏的书画作品更是一绝,从《兰亭序》到李白的唯一真迹,全书精美的实物图片,由专业摄影师拍摄,并结合新形式的版面艺术设计,让读者能细致欣赏到每一件文物的细节之美。

接下来说说“防火防盗防国博”——百年国博,八方聚宝的国家博物馆卷。

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文物中精选100余件珍品,涵盖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书画等品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核心展览“古代中国”展,以及服饰、饮食、玉器等专题展览。

国博的布展模式相当特别,可以说是按照历史书上的时间脉络,从远古到明清,介绍“古代中国”展中的重量级文物;涵盖复兴之路、服饰、饮食、科技、瓷器等多种主题展览,展示中国历史的丰富多彩。

书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著名和熟悉的展品,比如远古仰韶时期的鱼面人脸盆,唐三彩骆驼俑,元青花等等。

“国之重器”——后母戊鼎既是科技生产力的象征,也是国家建制的集中象征,通过书中的讲解,让读者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能对文物背后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

书中还通过文物的介绍引入「文物-文字」互证的“二重证据法”重要历史学研究方法。

国博其实也有很多贴近生活的展品,比如2023年国博就举办了一个古代饮食文化展,展示了宋元海丝宴的模型,让观众一睹古代饮食的精美绝伦。

最后展示河南博物院卷。

“泱泱华夏,择中建都”,从仰韶文化到殷墟,再到东京梦华,河南可以说是集三千年文明于一地。

有点萌的妇好鸮尊应该是豫博最广为人知的镇馆之宝。

还有到现在其实都不太搞得清楚用来做什么的云纹铜禁——失蜡法铸铜的大成之作。

博物馆中还有很多秘密等我们发掘,不论是出发前的预习,还是观展回来复习,这套书都是很不错的指南。

最后还是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来源:立业良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