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居家注意环境清洁,除积水、勤打扫;做好居室防护,安装纱门纱窗,正确使用灭蚊工具;讲究个人防护,讲卫生、勤洗澡,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环保型驱蚊剂,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及时就医。夏季还要防范蜱虫叮咬,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
记者 王禹哲 马晓津
责任编辑 李靖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 陈阳
初夏气候暄和,盛夏暑热与湿热交蒸,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繁衍,也是蚊虫等病媒生物活动的高峰,市民朋友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
一、讲卫生,防蚊虫
蚊子可传播多种疾病。居家注意环境清洁,除积水、勤打扫;做好居室防护,安装纱门纱窗,正确使用灭蚊工具;讲究个人防护,讲卫生、勤洗澡,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环保型驱蚊剂,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等及时就医。夏季还要防范蜱虫叮咬,被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红斑、丘疹,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症状。建议户外活动穿着长袖衣服、长裤,尽量把裤脚塞进袜子,规范使用驱虫剂;活动后仔细检查身体,特别是皮肤褶皱处,如有异常及时就医,规范治疗。
二、注意食品安全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微生物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及毒蘑菇食物中毒的可能性也相应增加。注意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时要注意生、熟分开,肉蛋类烧熟煮透。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证照齐全、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单位。做到“六不”:不吃未烧熟煮透的食物,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和蔬菜,不吃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及野生植物,也不要购买个人采摘售卖的野生蘑菇,不在流动摊点购买野生蘑菇。无防护情况下不接触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
三、防中暑 防湿热
高温高湿天气下,人体容易大量出汗,导致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出现脱水、中暑等。所以夏季建议多关注天气情况,及时了解高温预警信息,合理安排外出时间,尽量避免在炎热时段外出或剧烈活动。如果外出,建议穿着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佩戴防晒帽、太阳镜或打遮阳伞,减少阳光直射,做好防晒准备。日常摄入充足水分,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果,保证能量充足。出汗较多时,适当补充盐分,保证电解质平衡,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高温条件下作业,或白天长时间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合理调整工休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出现头晕、头疼、面色潮红、口渴、大量出汗时,立即撤离高温环境,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并补水;中暑也有重症,老年人长期处于闷热环境、或高强度的体力活动者均应注意,遇重症时立即拨打“120”,同时迅速降温。
四、讲安全,防溺水
立夏后不久即进入雨季。暴雨时要做好防雨、防风、防雷、防电。骑车或行走时注意避让井盖,绕开有漩涡的地方。尽量避开有积水的路面,避免水下障碍物或坑陷、塌方。避开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等有可能连电的物体;经过积水地区时,发现有电线落入水中,须绕行;避免成为空旷地面上的高物以防雷。
夏季游泳消暑的市民朋友要注意,游泳应选择管理规范的安全游泳场所,不可在非游泳区水域游泳或戏水。下水前,应认真做准备活动,以免下水后发生肌肉痉挛等问题,不在空腹、过饱、身体不适、剧烈运动后下水。水中活动时,要避免打闹、跳水等危险行为,如有不适应立即呼救。发现有人溺水,应立即呼救。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施救,可借助竹竿、救生圈、漂浮物等进行施救。救上岸后,应先检查溺水者是否有呼吸和心跳,清除其口鼻中的淤泥与杂草。如无呼吸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有呼吸心跳,让溺水者侧卧,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不要对溺水者进行控水。
五、合理规划,健康旅行
夏季是旅游旺季,有旅行计划者,出行前,准备好常规衣物、水杯、毛巾等自用物品,同时建议随身携带必需药品、防蚊虫用品、口罩、酒精棉片等。根据天气变化携带雨具、太阳镜、遮阳帽等。旅行中,用餐前做好手卫生,多人共同用餐,主动使用公筷和公勺。入住宾馆后,主动开窗通风。出游中,注意防止蚊虫叮咬、跌倒、交通意外等。旅行期间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出境游入境时,主动配合做好入境检疫,如实填写健康申报卡。旅行结束后,如果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旅行史。
往期
阅读
癌症早诊早治,辽宁出大招!
救命技术哪家强?全国25家顶级卒中救治机构揭晓(附辽宁上榜名单)
来源:辽宁掌上健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