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免疫治疗两年停药可行?四大细胞疗法长效猎杀肝癌/肾癌等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9:18 1

摘要:近年来,免疫治疗以颠覆性突破改写肿瘤治疗范式。从曾经的后线“救命稻草”,到如今的一线“抗癌主力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创造了诸多生命奇迹。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确诊晚期黑色素瘤伴脑转移后,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不仅

近年来,免疫治疗以颠覆性突破改写肿瘤治疗范式。从曾经的后线“救命稻草”,到如今的一线“抗癌主力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免疫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创造了诸多生命奇迹。比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确诊晚期黑色素瘤伴脑转移后,通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不仅清除脑部肿瘤,更实现长期生存,成为免疫治疗临床价值的典型例证。在血液肿瘤领域,CAR-T细胞疗法同样成绩斐然,宾夕法尼亚大学治疗的首位儿童患者艾米莉,经CAR-T治疗后已无癌生存超十年,为复发难治性白血病患者点燃新希望。

尽管免疫治疗成果亮眼,但其最佳用药时长始终是临床争论的焦点,今年8月,《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发表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为这一结论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循证医学证据——这项覆盖数十万例患者的全球最大规模研究明确证实:患者接受免疫治疗满两年后即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停药,继续用药难以带来额外的生存优势。下文将带您深入解析《柳叶刀》研究的具体数据,并分享临床中应用免疫细胞疗法实现停药后长期生存的经典案例,以坚定大家的抗癌信心!

▲截图源自“THE LANCET”

一、《柳叶刀》子刊39万例患者数据重磅力证:免疫治疗满2年停药安全可行,长期生存与持续用药疗效无差异

《柳叶刀》子刊发表的这项研究,共纳入了2015-2022年确诊的391,106例肺癌患者,其中43,359例因病情进展接受了帕博利珠单抗(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PD-1抑制剂,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一种)治疗。患者中67%(29,040例)为男性,确诊年龄中位数为65岁。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时间为25.9个月(范围:0-97.6个月),一线接受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5.7个月(95%CI 15.3~16.0)继续用药超过2年与固定2年疗程的总生存期无显著差异,风险比(HR)=0.97[0.75-1.26],P=0.95(详见下图)。

▼帕博利珠单抗一线治疗2年后总生存率

▲图源“Lancet Reg Health Eur”,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此外,在29个月时仍存活的患者中,继续治疗组与停止治疗组的长期生存率接近:

①4年生存率分别为95.0%(继续治疗组,94.0-96.0) vs 96.1%(停药组,94.7-97.5)

②5年生存率分别为85.6%(继续治疗组,83.7-87.6) vs 87.3%(停药组,84.4-90.3)

③6年生存率分别为77.0%(继续治疗组,74.2-80.0) vs 77.2%(停药组,72.2-82.6)

显然,继续治疗超过2年未带来生存获益(HR=0.97[0.75-1.26],P=0.95),两组总生存率几乎无差异

综上,本研究证实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帕博利珠单抗满2年后停药的安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研究属于观察性研究,其结果可能受到混杂因素和选择偏倚的影响。

· 全球肿瘤医生网温馨提示 ·

用药时长会因患者个体情况、治疗方案、营养状况、癌种及分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具体停药时间仍需遵循医嘱。

二、四大免疫细胞疗法停药后仍可长效猎杀癌细胞,横扫肝癌/淋巴瘤/肾癌/脑瘤等

面对免疫药物治疗中停药风险与持续用药副作用的双重困境,医学界正探索更持久、更安全的抗癌新路径。以下四大创新疗法已在临床中崭露头角,助力肝癌、神经母细胞瘤、霍奇金淋巴瘤、肾癌等多癌种患者,在停药后实现长期无癌生存,为抗癌治疗开辟全新赛道!

CAR-T细胞疗法:助神经母细胞瘤患儿完全缓解超18年!

PART 1

CAR-T细胞疗法治疗血液肿瘤的成绩有目共睹,不仅有13款产品获批上市,更是让一位白血病患儿艾米莉创下了无癌生存12年的医学奇迹!阅读原文了解详情:无癌生存12年!首位被CAR-T治愈的患儿Emily开启新征程,晚期癌症患者也能“涅槃重生”

如今,CAR-T疗法更将治疗目标锁定在了实体瘤领域,2025年《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项“应用GD2靶向CAR-T细胞疗法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B)”的突破性I期临床研究(NCT00085930)。

数据依然很震撼:在11名输注时存在活动性疾病的患者中,1例达到部分缓解(PR),3例实现完全缓解(CR)。其中,2例患者的完全缓解状态维持了8年;15年总生存率(OS)为36.8%,活动性疾病患者为18.2%,无病状态(NED)患者为62.5%(P=0.019,详见下图)。

▲图源“Nature Medicin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一位神经母细胞瘤患儿(患者1144),治疗前存在骨转移病变,输注CAR-T细胞后不仅迅速达到完全缓解,更奇迹般存活超18年,且全程未接受其他抗癌治疗。而且她在缓解期内两次成功足月妊娠并分娩健康婴儿,进一步彰显了该疗法对长期生存质量的积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目前全球CAR-T疗法领域持续时间最长的实体瘤完全缓解病例,为实体瘤患者的治愈希望树立了里程碑。

这一案例首次证实CAR-T疗法在实体瘤中可诱导超长期持续缓解,为突破CAR-T疗法在实体瘤领域的应用瓶颈提供了关键证据,其意义远超个案本身,为全球实体瘤患者带来了“治愈”而非“带瘤生存”的新希望。

NK-92细胞疗法创奇迹:助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无癌生存超10年

PART 2

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简称NK细胞)是来源于癌症的先天免疫细胞,同时也是至关重要的先天免疫细胞,在抗肿瘤进展的先天免疫反应中发挥了作用,主要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来检测病毒肿瘤细胞,是公认的人体抗癌、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Oncotarget》报道了一则NK-92细胞治疗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亚型)的长期生存案例:60岁男性患者(患者03)在接受该疗法后存活超10年,且病情持续缓解。

该患者此前曾接受过GDP挽救性化疗(吉西他滨+地塞米松+顺铂)、自体造血细胞移植(AHCT)、沙利度胺+长春花碱及吉西他滨单药治疗,但病情仍进展,出现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治疗前CT显示,双侧腋窝最大淋巴结长轴2.5cm,肠系膜及主动脉旁见1cm淋巴结(详见下图2A)。因无其他有效治疗选择,遂入组接受5个周期的NK-92治疗。

结果显示:疗效呈现阶段性特征——在第一周期第23天:中期评估显示病情稳定,最大腋窝淋巴结略有缩小;在3个周期结束:影像学显示部分淋巴结缩小(图2B);在5个周期结束:影像学显示淋巴结略有肿大(详见下图2C),但随后24个月内所有病灶均缓解(详见下图2D、2E)。治疗期间,患者因皮肤带状疱疹感染引发急性播散性脱髓鞘性脑脊髓炎,接受类固醇治疗并于6个月内缓慢减量后,神经系统功能完全康复。停止所有抗癌治疗后,患者持续保持临床和影像学缓解状态。截至研究随访(距入组试验10年),患者无症状且未检测到肿瘤活性。

▼03号患者NK-92细胞治疗前后的连续CT扫描对比

▲图源“Oncotarge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这一案例凸显了NK-92细胞疗法在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中的潜在长期疗效,为免疫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临床证据。

Vγ2Vδ2 T细胞助肾癌肺转移患者,完全缓解持续2年

PART 3

γδT细胞作为T淋巴细胞中极具特色的亚群(仅占T细胞总量的0.5%~5%),自1990年首次从肺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分离后,其兼具先天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特征的独特属性逐渐引发关注。这类细胞不仅在免疫应答中扮演多重角色,更以强大的抗肿瘤活性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的新星,目前已在晚期肺癌、肾细胞癌、恶性血液肿瘤、结直肠癌等多种实体瘤与血液肿瘤中开展临床试验,且多数研究证实其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

其中,Vγ9Vδ2T细胞作为人类循环γδT细胞的主要亚型,既能通过识别微生物代谢物中的磷酸残基或烷基胺等非肽类小分子,又能借助T细胞受体(TCR)或刺激性NK受体,精准锁定肿瘤细胞表面过表达的特异性配体,成为抗肿瘤的核心力量。

《抗癌研究》曾报道一则震撼案例:61岁男性患者确诊为右侧肾透明细胞癌(pT1b期3级),并伴肺转移,根治性肾切除术后接受干扰素α(IFN-α)治疗无效。在干扰素α(IFN-α)洗脱期后,通过白细胞分离术获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结合IL-2与唑来膦酸活化Vγ2Vδ2T细胞并回输。

结果显示:治疗3个疗程后,CT显示多发性肺转移灶显著缩小;6个疗程后,转移灶完全消失。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患者已持续2年完全缓解(CR)状态,且未接受其他抗肿瘤治疗,其影像学变化堪称免疫治疗的典范(详见下图)。

▼下图展示了该患者参与临床试验前、治疗第6个疗程后4个月获得的代表性CT图像

▲图源“anticancer research”,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SCG101 TCR-T:全球首个HBV-HCC“病毒+肿瘤”双杀疗法,让肝癌患者停药后无进展生存超6.9个月

PART 4

SCG101作为全球首个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中同时实现病毒清除与肿瘤消退的TCR-T细胞疗法,不仅能高效清除HBV-DNA整合的癌前病变细胞及HBV-HCC肿瘤细胞,特异性杀伤HBV感染的肝细胞,还能在回输后形成特异性记忆T细胞亚群,赋予疗法长期自我更新能力,持续强化抗病毒与抗肿瘤效应。

2023年法国巴黎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大会(ISCT)上,曾公布“SCG101 TCR-T治疗HBV相关肝细胞癌”的突破性案例:一位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回输SCG101 TCR-T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肝细胞实现100%清除。血清学指标显示,HBsAg水平从输注前的557.96IU/mL,在第7天骤降至1.3IU/mL,第28天近乎清零(0.08IU/mL)(详见下图)。

▲图源“SC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此外,抗癌效果同样显著:在SCG101治疗第28天,肿瘤靶病灶较基线缩小66%,达到部分缓解(PR)标准;第4个月肿瘤进一步缩小至74.5%,一处病灶完全消失。截至数据统计时,患者在未联合任何其他抗肿瘤治疗的情况下,已无进展生存超6.9个月,持续维持缓解状态,成为“TCR-T单药扭转晚期肝癌病程”的标杆性案例。

三、小编寄语

虽然《柳叶刀》子刊研究证实,免疫治疗两年后停药具备安全性与合理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但需警惕的是,停药后的复发风险不容忽视,抗癌治疗仍需全程科学管理。由于每位患者的癌症类型、肿瘤分期、免疫状态、治疗方案及预后各不相同,免疫治疗在两年后是否停药或继续,需结合个体情况严格遵医嘱决策。

此外,需要提醒广大癌友的是,癌症作为高度突变且复杂的疾病,单一疗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现阶段,理想的抗癌策略需依托权威医院与专家的早期规范诊断,在传统治疗(如手术、放化疗)基础上,结合患者病情、疾病特征及经济条件,联合免疫细胞疗法(如 CAR-T、TCR-T、TIL、NK、CAR-NK 细胞疗法)、癌症疫苗、靶向药物、硼中子俘获疗法、质子治疗等创新疗法,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尽可能延长生存期并提升生存质量。

四、参考资料

[1]Rousseau A,et al.Impact of pembrolizumab treatment duration on overall survival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 2024, 4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epe/article/PIIS2666-7762(24)00137-6/fulltext

[2]Li C H,et al.Long-term outcomes of GD2-directed CAR-T cell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euroblastoma[J]. Nature Medicine, 2025: 1-5.

[3]Williams BA,et al.A phase I trial of NK-92 cells for refractory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relapsing afte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ation shows safety and evidence of efficacy. Oncotarget. 2017 Jul 12;8(51):89256-89268.

[4]Kobayashi H,et al. Complete remission of lung metastasis following adoptive immunotherapy using activated autologous γδ T-cells in a patient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J]. Anticancer research, 2010, 30(2): 575-579.

[5]https://www.scgcell.com/newsinfo/8316197.html

本文为全球肿瘤医生网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来源:全球肿瘤医生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