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刚刷到这条消息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专业到底有啥魔力?直到翻完二十多个家长群聊天记录,又连夜打电话问了在喀什当老师的表姐,才发现这简直是普通人家的"就业直通车"。
最近喀什大学的定向专业突然成了热门话题。
我刚刷到这条消息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专业到底有啥魔力?直到翻完二十多个家长群聊天记录,又连夜打电话问了在喀什当老师的表姐,才发现这简直是普通人家的"就业直通车"。
你见过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焦虑吗?我邻居家闺女去年投了138份简历,最后在奶茶店打工。
但喀什定向生根本不用经历这些——入学签协议时,工作单位早就在协议书上盖好了红章。
表姐给我算过一笔账:普通师范生月薪4000还要租房,她的定向生同事住单位周转房,工资直接多拿偏远地区补贴,去年有个毕业生年终奖比工资还高。
这年头能躺着赚钱的工作可不多见了。
最绝的是专业设置。
南疆某乡镇小学缺双语教师?喀大定向班直接开"双语教育+无人机操作"课程。
牧区兽医站要人?学生大三就跟着导师去帕米尔高原给牦牛接生。
这种"缺什么教什么"的模式,比那些纸上谈兵的专业实在多了。
我特意查了2023年招生简章,定向专业居然藏着"三免一补"的彩蛋——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每月再发800元边疆补贴。
算下来四年能省8万块,够在县城付个首付了。
不过这事也不是人人都合适。
去年有个学生违约,结果要赔20万培养费。
所以签协议前得想清楚:服务期8年起跳,期间考研考公都要单位盖章。
要是耐不住寂寞,真不如去大城市闯荡。
但你要问值不值?我采访过的毕业生都咧嘴笑。
有个95后女生现在已经是和田某乡中心校副校长,管着三十多个老师。
她说:"在这当三年班主任,比在城里教十年书成长都快。
"
医疗定向生更有意思。
阿图什市卫生局的朋友告诉我,他们那的定向医生人手一台移动诊疗车。
上周还有个毕业生用远程会诊系统,帮牧民查出了罕见病,现在成了当地红人。
最让我心动的是晋升通道。
喀什地区去年提拔的35岁以下科级干部,70%是定向生出身。
有个农机定向生搞出智能滴灌系统,直接被破格评为高级工程师,这在普通单位想都不敢想。
报考这事也有门道。
表姐透露关键要抓住"三匹配":户籍要符合定向地区、高考分数要过特殊线、体能测试必须达标。
去年有个考生总分够了,却因为不会骑摩托车被调剂,你说冤不冤?
现在家长圈都传疯了,说这是"边疆版公务员摇篮"。
但我觉得更适合三类人:家里没资源但能吃苦的、真心喜欢基层工作的、想快速积累实战经验的。
要是冲着混日子去,趁早别耽误双方时间。
看看毕业生的朋友圈就知道多充实:有人晒出带学生摘雪菊的劳动课,有人直播给牧民培训电商带货,还有个畜牧专业的在抖音教网友分辨优质骆驼奶,粉丝都破十万了。
当然也有挑战。
塔县定向教师小王跟我说,他每周要骑马去三个教学点上课。
但他说:"看着孩子们从不敢开口到能用普通话背古诗,那种成就感多少钱都买不来。
"
如果你正在为填志愿发愁,不妨打开新疆教育厅官网查查今年定向计划。
记住7月15日截止报名,错过就得再等一年。
对了,喀大招生办最近开通了24小时咨询专线,连牧区学生都能打卫星电话咨询。
说到底,选择定向专业就像投资潜力股。
它不保证大富大贵,但能让你避开内卷赛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快速成长。
就像那位在昆仑山下种出高产小麦的农学定向生说的:"这里每一粒麦子,都知道自己为什么生长。
"
来源:东北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