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一个留守老知青苦涩扎心的人生历程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19:21 1

摘要:2012年的夏,我随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天津工作站所组织天津部分知青文艺艺术团赴蓟县(如今的天津市蓟州区)大平安村庄旅游并文艺演出。大平安村庄坐落在盘山脚下,大山里的风光秀丽,此村有一个天津老知青,他返城后,又回到大山里创业,经营了农家小院,也是我们工作站建立

2012年的夏,我随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天津工作站所组织天津部分知青文艺艺术团赴蓟县(如今的天津市蓟州区)大平安村庄旅游并文艺演出。大平安村庄坐落在盘山脚下,大山里的风光秀丽,此村有一个天津老知青,他返城后,又回到大山里创业,经营了农家小院,也是我们工作站建立的知青旅游点。我先后随工作站带领部分天津老知青五次来到这个小山村旅游,同时我也进行着一番采访活动。

记得六月2日下午,大平安村庄的土广场里的露天舞台上,天津知青艺术团联合演出正在开始,使平日宁静的偏僻的大山里的小村庄一下子沸腾红火热闹起来,我用儿子一年前购买的尼康相机在台下拍摄,捕捉着演出的盛况的镜头。台下都站满了观看的本村农民观众,有梳着大辫子大姑娘与穿着鲜艳衣衫刚过门的小媳妇,有白发苍苍的头系着白毛巾的农家老汉和拖着鼻涕的农家淘气的娃娃。这时候,我关注到一位手牵一头小毛驴的邻村老人也来此村观看,他将小毛驴栓在土广场的角落的一个树桩上,他站在其他观众的后面聚精会神地欣赏观看着舞台上天津老知青的精彩的文艺演出。我走近了他,与他聊天,对他进行采访。他今年六十一岁,他除了一口天津话,他的穿扮与大山里的村民无异,他是一位大山里留守的老知青。我瞅着他,我心里不禁地心酸,岁月给他留下了太多的痕迹,他那黑色的脸孔皱纹深深的,一双粗糙的手。对于他来说,“知青”只是一个历史的符号而已。他知道我是天津一位知青作家,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他向我讲述了他的那段艰辛苦涩的人生历程。

2012年6月2日,中国光华知青关爱基金天津工作站组织部分赴蓟县乡村知青文艺演出后合影。作者(右二)卫瑞林摄影

天津知青曹二奎病退回城,让嫂子赶出家门,哥哥给他十元,让他离开城

1979年秋,全国知青大返城的春风吹到了蓟县的大山里。

在盘山的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下乡插队在这里,二十八岁老知青曹二奎和本村的八个知青在大山里熬过了十个寒冷的冬天。六七十年代,大山里贫瘠封闭,交通不便,满山的遍野的山果,核桃、柿子等大部分运不到城里换钱,山民们日子很拮据,几乎乡民们个个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回城的梦要实现了!对于天津知青曹二奎来说,苦日子熬出头了!他带着前些日子在蓟县城医院,开出了患病的诊断证明,及从公社迁出户口册子,回到村里扛上简单的行李卷,与村里老支书打了招呼,便徒步赶到蓟县火车站。那天下午二时多,曹二奎终于赶上了蓟县开往天津的那趟绿皮硬木座的火车,上车的几乎都是回城的天津男女知青。瞧这些回城的男女知青的高兴的摸样,正象一群大雁,从大山里飞回了故乡天津城。

此时的曹二奎的心里沉甸甸的,他没有一丁点回城高兴的样子。他瞅着自己穿着一身破旧的衣裳,真像一个流浪汉……他想到自己家的七平米小屋,他回去,还会有什么事在等待着他?他不知道。他还在苦苦琢磨着,在他到蓟县乡村下乡插队的第五个年头,他的老爹和老娘相继病故。他二次回天津奔丧回来,他再也没有探家回到天津。因家境贫困,大他六岁在工厂上班的大哥曹大奎在他三十一岁才娶了一位二婚的媳妇。他的大嫂在一家工厂看大门,她长的五大三粗,脾气暴烈,一副大嗓门。她在家里经常骂自己的丈夫无能,挣不上大钱。他大哥曹大奎性格懦弱和窝囊,他每次回到家不能歇着,他赶快奔到锅台做饭或洗衣服。在他家居住的大杂院,常听到他大嫂的大嗓门的叫骂声。他大哥结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女娃,让他们夫妇没有想到,这个侄女天生耳聋,属于残疾人。医院给出了证明,一年后,他大嫂又允许生了一个男娃。如今他的大侄女四岁,小侄子二岁,一家四口人窝憋在七平米的小屋。这让曹二奎如何走进七平米的小屋?他当二叔,还应该给侄子侄女见面礼物,可他已买了车票,身无余钱。他琢磨到,他回到家,和大哥大嫂好好协商,只要让他的户口落在哥嫂户口本上,他决不在六平米小屋居住,他可以在旱桥下搭个铺睡觉,在外面打工吃饭,直到被街道分配到工厂上班,他就到工作职工宿舍居住。到那时候,他有了工资,可以给侄子侄女买礼物,可以给哥嫂一家补贴一些钱。此时,曹二奎想的多周到,想的多长远。

为了不给哥嫂家添麻烦,他在大街上买了二个烧饼,凑乎填饱了肚子。黄昏时,当曹二奎推开家门,映入他眼帘的是:小屋一片昏暗,大哥正在锅台上洗碗筷,嫂子在扫地,四岁的侄女和二岁的侄子在床上玩耍,家里一片凌乱。他轻轻地叫了一声:“大哥大嫂,我回来了。”只见大哥曹大奎站起来,惊奇地瞅着他,半天不吱声,过了一会儿,他突然问道:“二奎,你回来,为嘛不提前来信,与哥协商,你是否能回城?”曹二奎还没有开口解释,只见他大嫂走过来,怒气恨恨地将曹二奎的行李卷拽到院子外面,她那大嗓门怒吼道:“老二,你回来干嘛?你想和你哥争抢这间七平米的小屋?你瞧,我们四口人窝憋在这屁股大的小屋!你赶快回到蓟县农村,哪里有大屋大院子,我家不接受你。”说着,她蛮横地将曹二奎推出小屋。然后,砰的一声,她把门关住了。此时小屋里,这个女人哭骂着自己的丈夫:“曹大奎,我嫁给你这个穷小子,倒了八辈子霉,这间小破屋,你弟弟还回来和我们争抢……..”

就这样,回城的曹二奎被他大嫂赶出家门,曹二奎的户口最终落不到哥嫂的户口本上,没有户口,街道也不接受无户口人,他的工作更没有期望。此时的曹二奎叫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曹二奎扛着行李哭着在大街上行走着,此时胡大奎在后面追上来,他将十元盘缠钱塞进弟弟曹二奎的衣裳的口袋里。他低着头愧疚地说:“对不起二奎,不是哥哥心肠硬,哥哥实在惹不起你大嫂,你要留下来,你嫂子要把天桶个大窟窿,你回蓟县农村吧,没办法,你把哥哥和天津这个家忘了吧。”说罢,曹大奎转身走了。曹二奎瞅着哥哥的远去的背影,他心如刀绞。他心里默默琢磨,难道他就这样被自己的哥嫂抛弃了?难道他这个在海河畔长大的天津娃,就这样被天津这座城市抛弃了?他徘徊在海河畔,眺望着两岸灯火辉煌的高楼建筑,他无助无奈地悲凄地绝望地说着:“故乡天津这座美丽繁荣的大都市,却没有曹二奎的立足的家…….”曹二奎含着眼泪踏着浓浓的夜色,向天津火车站走去。(过去称天津东站)

返回大山里的天津知青曹二奎,当了一户农家的上门女婿

曹二奎在天津火车站旅客休息大厅的木条长椅上凑合地睡了一夜,转天大早7时,他扛着行李卷蹬上了天津开往蓟县那趟绿皮硬木座的列车。到了蓟县小车站,他又爬上了一辆开往山里的农家小四轮拖车,那开车的一个中年农民汉子听他这说着一口天津话,知道他是下乡山里的天津穷知青,便同意他搭车。就这样,曹二奎又狼狈地回到了他曾生活了十个年头的小山村,他又回到了一座破败荒凉的大杂院的五间土坯房子——知青点。他走进了他曾居住过那间土坯房,他爬上铺着一张破草席的土炕上,头枕着行李卷哇哇地伤心地痛哭着。此时,对于沮丧失落的曹二奎来说,哥嫂把他赶出家门,意味着永远堵住了他回城的路,他只能在大山里当一辈子农民。

天津知青曹二奎回城被家里人抛弃的消息很快地在小山村和大山里传播。曹二奎在知青点的土坯房里不吃不喝,整整地哭了二天二夜。兼支部书记的老村长问讯后,他立即让家里的老伴络了三张葱花油饼,煮了十颗鸡蛋,他急匆匆到了大杂院的知青点。他又派生产队长给曹二奎送去了一袋子玉米面,还送去山药蛋、胡萝卜、大白菜等。那天傍晚,老村长拉着曹二奎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二奎,你的事,叔都知晓了,你在天津城失去了家,咱大山里还是你的家,城里的哥嫂不认你,大山里的乡亲们永远都是你的亲人。”接着老村长抽了一阵旱烟。过了一会儿,他瞅着这位被城里亲人抛弃的穷知青,他心疼地说:“二奎,你要直起腰来好好干,我们还会一直把你当知青看待,你有啥过不去的坎,叔和乡亲们都帮你。”屋外的山风呼呼地叫,但是曹二奎的心里热乎乎的。

从此,天津知青曹二奎在大山里深深地扎下根。在这个兔子不拉屎的山沟里,才有百十户人家,四面环山,土薄砂石的山坡上只能种着耐旱的玉米棒子,土坡山梁上种植着柿子、核桃、山楂、石榴、苹果等,靠老天爷吃饭,十年九旱,再是山里偏僻,交通不便,即使秋后收果,只靠人挑肩扛与牲口往山外运,跋涉数百里到城里换钱,山里人的日子过得很苦!六七十年代,大山里的生产队每个工五角钱(十分一个工)大山里的人风里来雨里去,只能勉强地解决温饱,每年的秋后,一个壮劳力才分红百余元。(大山里一些年轻的姑娘都纷纷嫁到大山外或城郊,大山里人过年过节吃的白面细粮都是用很多的玉米面交换。一元钱购买十个鸡蛋。那时候,大山里的人穿着打补丁的衣裳很平常。

曹二奎成了小山村唯一的留守知青,他的回城的遭遇,得到了大山里朴实善良的乡亲们的同情与呵护。平日不论那家杀猪宰羊,都要给他送几斤肉或肠肚子杂碎。曹二奎为了报答乡亲们的热心肠,他也常帮乡亲们脱土坯和泥盖房子,干些力气活。

转眼四年过去了,(1983年)三十一岁的曹二奎依旧一人,还打着光棍。因为他穷,城里的哥嫂不认他,村里的媒婆也不蹬他的门。(三年了,天津的哥嫂没有来大山里一趟来看望二奎)左邻右村的年轻姑娘们,也不愿嫁给这个落魄的留守天津知青。有关天津知青曹二奎的婚事,却一直让老村长心里惦记着。老村长在本村一位姑家的表哥吴言因家贫四十多岁才娶了一个跛脚的媳妇,转年生了一个闺女吴山妹,如今这个不识字丫头已出落成一个水灵灵的俊姑娘,成为大山里一只凤凰,因她手巧能吃苦,在家里是一个顶梁柱,六十多岁的爹娘一直盼望能招一个上门女婿,为他们老夫妇养老送终,所以二十三的吴山妹至今还没有找到婆家。大山里有一句俗话:“宁找一个叫穷叫花女人做妻,也不当富贵人家的上门女婿。”为此大山里的小伙子都也不愿意到吴家当上门女婿。为此,老村长做媒,让曹二奎娶吴山妹,当吴家的上门女婿,已面临着山穷水尽的处境的曹二奎,没有拒绝老村长的一片美意,他答应娶吴山妹,愿意当吴家的上门女婿。(上门女婿,是曹二奎结婚后必须到老岳父的院里居住,生下娃要要姓吴,这个事,曹二奎不同意,经过老村长周旋,生下娃可叫曹吴)吴三妹这个朴实不识字的山里姑娘,也看上了这位扎根在大山里的有文化的知青哥哥,尽管他穷,又比她年岁大八岁,她也不嫌弃。

老村长给曹二奎二百元钱,由他交给吴山妹,让山妹自己置办一身结婚新衣裳。老村长又代表村委会,送去一对带红双喜的新暖瓶。老村长又安排几个社员到吴家大院,将吴家大院的二间东屋一一曹二奎的洞房粉刷一新,吴家大门上贴上红喜字,由村里老会计写了一副对联:“村姑嫁了知青郎,山里苹果四季香。”横联:“爱在大山。”曹二奎想到自己结婚的时候,还没有新衣裳,此时,让他没有想到,朴实憨厚的吴山妹在县城也给他购置一套新衣裳,山里妹子的真诚使他深深地感动。

老村长与吴家协商妥,曹二奎与吴山妹的婚礼秋末举行,似乎曹二奎忘记了回城的遭遇,他又想起了天津城里的哥嫂,他多么希望哥嫂来到大山里参加弟弟的婚礼,他提前给哥嫂去信,欢迎哥嫂来。俗话说:“爹娘去世,长兄为父。”哥哥曹大奎可作为家长来为弟弟主婚,这是名正言顺的大喜事。

大山里的金秋,漫山遍野结满了丰硕的果实,曹二奎也迎来了自己爱情的收获。曹二奎买了大半袋子的糖块,他给小山村的每户农家撒了喜糖,他并告诉乡亲们,由于条件有限,自己的婚礼不大办。这天傍晚,曹二奎的婚礼在老岳父的农家大院里草草地办了三桌酒宴。只请了本村的亲戚。因曹二奎的哥嫂没有来,老村长和岳父岳母坐在正酒宴席座位上,老村长代表曹二奎的家长和主婚人,新郎与新娘双双给老村长及二位双亲敬酒,按照山里的老风俗,新郎新娘给双亲与老村长跪在地上磕三个响头。接着新郎新娘又给亲戚们敬酒……留守在大山里的天津知青曹二奎的婚礼,没有爆竹,没有鲜花,没有音乐,没有来宾…….新婚夜里,新洞房里的曹二奎搂抱着新媳妇,他那张被大山的烈日晒黑的面孔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新媳妇吴山妹很不解地说:“哥,为啥咱们的婚礼,大哥大嫂不来参加?你很早就给他们去信,他们为何不回信?看来,这门亲戚与我们断了。”曹二奎没有吱声,他默默地留着泪……过了一会儿,善良的曹二奎对新媳妇说:“麻绳和草绳能断,肉绳断不了。”对于曹二奎的哥嫂没有来小山村参加弟弟的婚礼,让亲家吴言颇有不满意,他气愤地对老村长说:“曹二奎竟有这样的无情无义的兄长,还是天津城里的工人,真没有人情味。”老村长听罢表哥发的牢骚话,他半天也没有吱声。老村长只希望让二奎成了家,再说吴山妹也乐意嫁给一个留守大山里的穷知青。

转年根底,吴山妹生了一个胖小子,名字叫:曹吴。这一年,大山里迎来了土地果园的承包制,吴家承包了五十亩山地,植树营林、种玉米棒子,实验种植麦谷、栽培果树、养猪。曹二奎很有文化有头脑,他在蓟县城书店买了一本日本农业科学家福岗正信编写的《自然农法》,他获得了新的种植果树的科学技术,他开始用手工捉虫子,给果树喷撒用旱烟叶浸泡的水液进行灭菌除病,(旱烟叶浸泡的水含有尼古丁,杀虫有效,是土药方。)并用鸡粪猪粪替代化肥。曹二奎没有想到他头次实验却失败了,可怕是树上的昆虫越来越多,后来他又研究了果园的土壤,他又摸索出新的技术,在果树下种植大豆,(大豆的根瘤可当天然的有机肥料)大豆下长满了杂草,于是杂草里出现鸣叫蛙鸣,有野鸟、青蛙等,它们日夜捕捉着树林里虫子。这样果树长的很旺盛,树上结出的苹果也格外的甜。家里老岳母看护娃娃,老岳父也很勤快,特别是媳妇吴山妹干活手脚利索,一家五口人,年收入二万多元,为此吴家的小日子过的很红火!村里的乡亲们都夸赞吴家前世修来的福气,吴家招了一个有文化的上门好女婿。小山村的村民们也夸赞老村长慧眼识珠,老村长热心地帮助留守知青曹二奎,并帮他成家立业,又因他刻苦专研栽培果树技术,老村长聘他为小山村的技术员,让他为大山里乡亲们创业与致富出力。

谁能想到一场厄运在悄悄地降临在曹二奎的头顶。

嫂子来电,大哥病危,弟速归津城,其实是让他捐肾

那是曹二奎的娃娃三岁的时候,1986年腊月时,大山里的冬天格外寒冷,山里的刺骨寒风呼呼地吼叫,在家里猫冬的曹二奎和媳妇娃娃及老岳父老岳母一家人在大院的东房屋的热炕头上吃饭的时候,老村长急匆匆送来一封电报,曹二奎接过电报纸一瞅:二奎,大哥病危,弟速归津城。发电报人是刁淑云。(大嫂)曹二奎傻呆呆地蹲在地上,默默地不吱声。此时,老岳父心疼地看着女婿正在发愁,他开口道:“二奎,不要发愁,事情总是要解决的,这事你和山妹协商。”曹二奎和媳妇三妹回到他们居住大院正北房屋,心直口快的吴山妹开口说:“哥,我把话说明白,当年把你赶出家门,不让你回城,咱们结婚时,你给哥嫂去信,可他们却不来,现在大哥病危,却给你来电报,他们不仁,可咱们不能不义,大哥是你的亲人,最后见一面,尽一份兄弟情。”媳妇的大度,山里人的实在,让丈夫曹二奎感动的热泪盈眶。不一会儿,曹二奎去和老村长打招呼,他痛苦说:“叔,我对我大哥又爱又恨,我心里也很矛盾。”老村长瞅到曹二奎犹豫的样子,很坦然地说:“二奎,你是一个汉子,不要记仇,你们兄弟俩亲如手足,打断骨头还连着筋,你应该回天津,见哥哥最后一面。”老村长的话,使曹二奎心里亮堂起来,他心里念叨,不管怎样,我们是兄弟一场,别让九泉之下的老爹老娘寒心。回到家,媳妇让丈夫多带些钱,二奎只拿了一千元。他安慰媳妇地说:“我不在家,娃娃和爹娘都交给你了。”他说罢,转身走了,走出很远,他回头眺望,媳妇吴三妹还在家门口哭泣着向他摆手……

曹二奎一路风尘仆仆地赶火车回到天津,他走进了他熟悉的王串场大街的一个大杂院,他瞅着让他伤心的七平米小屋,他禁不住地流出了泪。当曹二奎推开门,满脸忧伤头发像荒草的大嫂,见到二奎回来,她赶忙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老二,嫂子不是人,嫂子对不起你!当年你回城的时候,我把你赶出家门,把你赶回农村,你哥也对不起你,如今你哥患了尿毒症,他才四十岁,你侄女十岁,你侄子八岁,让我们怎么活?”曹二奎赶忙扶嫂子起来,她死活不肯起来,他哭着哀求二奎:“老二,嫂子求求你,你救救你大哥,你可怜你侄子侄女。”她说着向一旁的二个娃娃吼喊道:“你们姐弟俩,还不赶快给你二叔磕头求救!”只见侄女与侄子噗通一下,跪在二奎的面前磕头哭喊哀求:“二叔,救救我爹…..”眼前令人心酸的一幕让曹二奎心碎了,让他心软了!他彻底地忘记了当年哥嫂阻挡他回城的旧怨气,如今他可怜自己的大哥,可怜幼小的侄子和侄女。他想到老爹老娘有病的时候,还是大哥供他上学。如今自己虽然是卑微的山里人,没有什么大能耐,但是他有做人的良心,他要舍命救大哥,他决定给大哥捐肾。大嫂得知二奎要给丈夫捐肾,她仿佛抓住了一棵救命稻草,他高兴地拉着二奎的手说:“老二,你同意捐肾,大嫂不让你掏一分钱,你大哥单位的同事给捐了八万多元,单位的领导看到我家居住苦难,还在距离海河畔不远的地方,新分配给我家一所八十多平米的偏单楼房,等你哥病愈,我们都搬迁的新居楼房,这间七平米的旧房子归你,你不愿意来这里居住,等将来旧房子拆迁时,拆迁费都交给你。”

二奎的到来,他跟大嫂匆匆地赶到到了医院。好心的医生告诉二奎:“患尿毒症的人有二条生路,一个花钱排队等待捐肾的人,但轮到你哥哥头上,配型成功率非常渺茫,第二条是血缘关系的亲人,比如你给亲哥哥捐肾,配型成功率较大。”听罢医生的话,让曹二奎心里踏实了。二奎给哥哥捐肾的事,让哥哥曹大奎感到惊奇不安和有说不出的惭愧,自己当年怕媳妇,活生生地把二弟赶回大山里农村。如今却要让二弟给他捐肾,他少了一个肾,能活多久?何况他又有媳妇和娃娃,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曹大奎想到此,他哭着对弟弟二奎说:“二奎,你不要给哥捐肾了,你的媳妇会同意吗?”呆在旁边的大嫂听罢丈夫说的话,她也抓住二奎的手说:“老二,你给你哥捐肾,你媳妇会同意吗?”此时,二奎才意识到捐肾是一件大事,要与媳妇山妹协商,他马上给山妹发去电报,让她速来天津。

吴山妹来到天津医院,知道丈夫给他大哥捐肾的事,她态度坚决地对丈夫曹二奎说:“你给大哥捐肾,你成一个残废,成了半条命的人了,让我和娃娃,及我的老爹老娘怎么生活?”大嫂在旁边偷偷地落泪。曹二奎听罢媳妇山妹说的话,他心里很理解媳妇所说的是心里话,可是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哥的死,留下嫂子和两个娃娃,让他们孤儿寡母日后怎么活下去?此时他恨下心来,含着泪对媳妇山妹说:“山妹,你是我的最爱的亲人,大哥也是我放不下的亲人,我对不起你和娃娃,对不起咱们爹娘,我决定要救大哥。”此时,吴山妹不放弃最后的劝说:“哥,我愿意把咱家的五十亩山地卖了,救大哥,我求你放弃捐肾的念头。”吴山妹瞧到丈夫半天也不吱声,他知道自己的丈夫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他绝望地说:“我知道你已下了捐肾的决心,那我不再阻拦你的选择!我吴山妹这辈子命苦,我认了!到时候,我来天津接你回家。”说罢,吴山妹哭着离开了医院,回到大山里去了。目睹这悲惨凄凉的一幕,躺在病床上的曹大奎抓住二奎的手说:“二奎,不要给哥捐肾,哥是快死的人了,哥不能连累你,不能连累你的媳妇和娃娃。”大嫂也忐忑不安地说:“老二,你好好考虑,山妹不同意你捐肾。”此事僵持了二日,三天后医院下达了曹大奎病危的通知书。刻不容缓,曹二奎决定立刻捐肾,可是医院需要其家属签字,曹二奎骗医生说:“我已离异了,手术由本人签字。”曹二奎签字后,在医院的走廊里休息,大嫂走过来哽咽地说:“老二,你救大哥,你不要媳妇和娃娃了?你的娃娃也是我的亲侄子,你可是我家的大恩人,当年大嫂很对不起你!”二奎知道大嫂的心里还在一直在愧疚着。

当天下午二时,阳光静好,医生已安排妥曹二奎捐肾的手术,经过一番配型的细致的工作,结果曹家二弟给他大哥配型成功,曹家兄弟的移肾的手术进行的很顺利,曹大奎得救了!同在一个病房的曹二奎看着哥哥在白色的床单下静静地睡着了,他感慨万千:生命是如此地平凡,生命又是如此地伟大。兄弟之间的无私奉献,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二奎给大哥捐肾的事,曹家大嫂给她娘家的二个哥哥去了电话,让他们赶快帮忙收拾新楼房,曹家准备搬迁新居。)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治疗,曹家兄弟已病愈康复出医院了。在天津海河广场对面的不远地方一所企业职工大楼里三楼一个大偏单屋里,(单位给曹大奎分配的新居,据说是该企业的一位领导退出的房子。)新居室充满着一片吉祥喜悦和谐的气氛,曹家兄弟站在窗前,望着美丽的海河里飘荡着快乐小舟和游船…..他们兄弟的心里也荡漾着幸福的波澜……曹家大嫂给吴山妹发去电报:曹家兄弟俩手术成功,速来天津。通过这次二奎无私地给大哥捐肾,让大哥与大嫂而感动并受到了一次深深教育。他们悔恨当年的私心太重,不顾亲情,把二奎赶出家门,到大山里当了一辈子农民,他们感觉到亏欠二奎的很多很多,因原来的七平米的旧屋如今还未拆迁,大奎与媳妇协商,让她与娘家的哥哥先借些钱,还有单位同事捐了八万,住医院看病剩下的二万钱,现在凑够十万元,交给吴山妹(在银行办卡,写上吴山妹的名字)

当曹家大嫂去车站去接吴山妹,吴山妹背上的口袋沉甸甸的,口袋里装着大山里新鲜的玉米面,还有大个的新核桃和鲜红的山楂果,不到一会儿,她们来到了大哥的新居,当山妹看到自己日夜挂念的丈夫,很精神地向她微笑,这位大山里的女人走上前搂抱着丈夫哭了起来,她深情地说:“哥,我接你回家,以后你在村里不用干活,我养活你……”曹二奎听罢媳妇的一番掏心窝的话,他落泪了,他被这位大山里长大的朴实善良的农村女人的真情而深深地感动着,他回想起在医院,他的媳妇死活不让他捐肾,宁可卖掉家里的五十亩山地……她的自私里包含着大山里的人深沉的爱!

尾声

曹二奎和媳妇吴山妹在天津城逗留了三日,不顾哥嫂的劝留,他们要返回大山里。二奎对哥嫂说,:“不怕哥嫂笑话,我在天津城生活的不习惯了,我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山里人。”哥哥坦然地说:“日后,到了秋天,我和你大嫂去大山里看望你们,到大山里旅游。”吴山妹笑着说:“哥嫂到了大山里,你们一定会爱上大山里。”

曹大奎和媳妇到天津火车站送二奎和山妹,他们给买了四盒天津特产大麻花和一大袋子的耳朵眼炸糕及糖果。上火车时,大奎含着热泪紧紧搂抱着弟弟曹二奎,他哽咽地说:“二奎,哥对不住死去的爹娘,哥对不住你,把你赶到大山里,哥亏欠你太多了,你要多保重!哥有空去大山里,看望你和没有见过面的亲侄子,去看望对你好的老村长和乡亲们。”二奎没有吱声,他哭泣着上了火车。此时,曹家大嫂把一张银行卡塞到了吴山妹衣裳的口袋里……列车开动了,二奎眼角淌着泪在车窗内望着远去的哥嫂,望着远去的这座让他熟悉而陌生的城市…...其实,曹二奎心里也不明白,当年他一心要逃离山村回城,如今他却不再留恋故乡天津,却想远离这座繁华与喧嚣的大都市……是的,时间会改变一个人,时间也会给我们一个最终的答案。

大山里早晨有一丝寒意,穿红色外衣的作者在大山里呼喊。蹲着摄影者是老知青张蕴华

留守在大山里的天津老知青曹二奎讲述到这里,他两眼泪汪汪,我心里一阵酸楚。从1986年,曹二奎给哥哥曹大奎捐肾到如今,这位少了一个肾的半条命的老人已整整度过了二十六个春秋,愿苍天保佑这位善者!他告诉我,大山里的媳妇吴山妹对他无微不至的爱,还有大山里乡亲们都很善良和实在,都在呵护着他……

本故事就要结束了,它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和坎坷,如何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在人生的漫长的旅途上,我们要学会宽容和善良,还要学会感恩。

来源:知青家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