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那种听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类俗语就心生抵触(甚至会打哈欠)的夜猫子吗?若是如此,马修·沃克(Matt Walker)对你的处境感同身受。
被迫按照与自身睡眠类型相悖的时间入睡和起床,会带来不良后果。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你是那种听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类俗语就心生抵触(甚至会打哈欠)的夜猫子吗?若是如此,马修·沃克(Matt Walker)对你的处境感同身受。
上周在纽约举行的Equinox全球睡眠研讨会上,著名睡眠研究专家沃克对听众说:“我们斥责夜猫子懒惰或懈怠,但这并非他们的过错。”
这是因为你何时需要入眠取决于所谓的“睡眠类型”——即身体对一天中特定时段的本能偏好。他解释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教授、人类睡眠科学中心创始人兼主任沃克说:“个体睡眠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关键在于遵循自身睡眠类型规律作息。”
他在研讨会上表示:“当下社会普遍偏爱早起型人群,源于人们秉持‘A型人格者理应获得嘉奖’的观念。”遗憾的是,他也坦言:“我们对夜猫子群体存有偏见。”
鉴于社会普遍存在沃克所说的“竞争性睡眠不足”现象,即吹嘘自己黎明即起或仅需四小时睡眠,上述情况尤为明显。他指出,这类行为背后隐含的观念是“我事务繁忙、举足轻重,这就是我睡眠很少的原因”。虽然确实存在所谓的“天生短睡眠者”,但这种人极为罕见——比被闪电击中的概率还低。通常而言,人们每晚需要保证七到九小时的休息时间。
还有一种误解是,当夜猫子熬夜后又早起,其他人便认定他们所需睡眠时间较少。但实际上,他解释说:“他们只是被迫在错误时段入眠。”
以下为您介绍关于睡眠类型所需了解的一切,以及如何抛开外界干扰,保障自身获得充足睡眠。
什么是睡眠类型?
沃克解释说:“睡眠类型指的是个人偏好的睡眠和活动时段。”他指出,睡眠类型约40%到50%受基因影响,且会随年龄增长自然改变——青少年时期倾向于晚睡,而成年时期则倾向于早起。睡眠类型与昼夜节律(即人体24小时生物钟)不能混为一谈:昼夜节律在个体间差异较小,而睡眠类型则是在这一框架内形成的个性化特征。
睡眠类型可以改变吗?
虽然永久性改变个体睡眠类型可能颇具挑战性,但研究表明适度调整是可行的——包括一项研究显示,通过规律的作息安排和光照调节,夜猫子的睡眠-觉醒模式能够提前两小时。但沃克认为,要维持这种改变需要持续且严苛的干预,这使得长期改变“根本无法实现”。“应让夜猫子顺应自身生理规律入眠。至少,基于科学和医学数据,我是这样认为的。”
违背自身睡眠类型睡眠会有什么后果?
沃克解释说,违背自身睡眠类型作息会引发问题,不仅会导致疲惫不堪,还可能诱发疾病。
大量研究表明,相较于早起人群,夜猫子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高出30%,出现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的几率近乎前者的两倍,全因死亡率高出10%,患心脏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为了适应与自身睡眠类型错位的作息安排,他们每天摄入的咖啡因也明显更多。
沃克对《财富》杂志表示:“至少在我看来,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当我们违背自身睡眠类型作息时,随之而来的睡眠紊乱将带来严重后果。”
给被迫违背自身生物钟类型睡眠者的建议
针对需早起上班的夜猫子和需上夜班的早起者,沃克给出如下建议:
·尽可能保持每天睡眠-觉醒时间一致,偏差控制在正负25分钟以内。
·借助晨间强光照射,调节生物钟,使其提前。
·考虑在傍晚时分服用低剂量褪黑素,以帮助更早入睡。
·优化睡眠环境,并谨慎控制咖啡因摄入。
沃克建议:“倘若你能适度调整作息,使其更贴合自身天然的睡眠类型,那么因睡眠类型引发的风险通常会有所降低。我明白这并非易事,但即便每天仅调整15到20分钟,也是良好的开端。日积月累,效果就如同优质投资带来的复利一样!” (财富中文网)
译者:中慧言-王芳
在财富Plus,网友们对这篇文章发表了许多有深度和思想的观点。一起来看看吧。也欢迎你加入我们,谈谈你的想法。今日其他热议话题:
查看《美国将小额包裹关税由120%降至54%》的精彩观点
查看《特朗普将令美国药品降价》的精彩观点
来源:财富中文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