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小香包”成为手艺人致富的“金荷包”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5 17:06 1

摘要:香包,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庆阳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一直广泛流传。它不仅外形美观,更因祛邪祈福的美好寓意,深受当地人喜爱。近年来,庆城县将小小的香包打造成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香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香包,这一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在庆阳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一直广泛流传。它不仅外形美观,更因祛邪祈福的美好寓意,深受当地人喜爱。近年来,庆城县将小小的香包打造成了富民增收的大产业,香包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走进庆城县双萍电脑香包刺绣有限公司,经理吴海萍带着工人们忙碌地赶制发往山东、天津等地的订单。

吴海萍回忆道,十多年前她和姐姐经营服装店,但生意欠佳。得知县上举办香包刺绣培训班后,她果断报名参加,从此踏上刺绣致富之路。2019年初,在庆城县民俗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吴海萍投资30万元成立公司,实行订单制,产品统一定制、统一销售。其公司生产的香包做工精美,不仅在市县热卖,还远销青海、山东、陕西等地 ,每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

“近几年,由于咱们做香包的越来越多,生意一般,从2022开始我就在快手上直播卖香包,效益还是不错的,像天津、山东这些地方都是老客户,每年都有固定的订单,一年下来收入差不多有不多20多万”吴海萍告诉记者。

同样在香包领域取得成功的,还有庆城县兴隆刺绣中心总经理贾淑梅。她是庆城镇封家洞村的一名普通农家妇女,从事香包刺绣已有16年。从最初的独自摸索,到如今成立刺绣公司,贾淑梅已然成为村里妇女创业的带头人。“我以前在家种地带孩子,没有经济收入,因为喜欢做手工,就开了香包刺绣店,带动周边妇女一起做香包刺绣,增加收入。”贾淑梅说,目前,村里有60多名妇女跟着她一起制作香包刺绣产品。

随着庆城县旅游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庆城县顺势积极打造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旅游格局,民俗文化产业也随之崭露头角,备受各地游客青睐。其中,庆城县借助“文化集市”建设平台,吸引众多民俗文化产业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入驻,采用商户联营、统一管理的模式,为宣传、展示、销售民俗文化产品搭建了良好的交流窗口和平台,有力推动了全县民俗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文化集市一条街”汇集了70多家刺绣加工企业和香包生产大户,以企业带动产业,扶持开发刺绣、剪纸、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让庆城县的民俗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以及韩国、法国等国内外市场,实现了从分散制作、单户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的转变。

如今,庆城县香包产业成绩斐然。全县共有国家、省、市民间艺术大师148人,刺绣、剪纸、泥塑、雕刻、编织民俗协会6个,从业人员达3万多人,产品种类多达280多种,年销售收入超过2.7亿元。小小的香包,正凭借着一针一线,绣出庆城县群众增收致富的新画卷,也让这份古老的非遗文化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

来源:佳园有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