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运百会达涌泉":气从头顶百会穴向下贯通至脚底涌泉,形成周天循环。
武术修炼中身心合一、以意驭气的深邃境界。
1. 气脉贯通
"气运百会达涌泉":气从头顶百会穴向下贯通至脚底涌泉,形成周天循环。
"行输丹田昆仑转":气经丹田后沿脊柱(昆仑为督脉象征)上行,强化中轴力量。
"中脘膻中劳宫连":气经中脘(胃经要穴)、膻中(气会)至劳宫(手心),实现内外气机交感。
2. 呼吸与劲力配合
"气从两足向上提":吸气时气从足底升腾,配合"举鼎吸"(起势吸气)、"分砖呼"(落势呼气),形成"气达周身用呼气"的内外相合。
"起落呼吸配":起势如举鼎时吸气收颌,落地如分砖时呼气沉劲,体现呼吸与动作的阴阳互济。
1. 心空
"忘我,无念,了生死":超越自我执念,以无为之心应万变,达到"不求力则力无穷"的境界。
"静中动,松中紧":静中蕴含爆发力,松中暗藏刚劲,如"九分静,一分动",以静制动,后发先至。
2. 身空
"腾挪辗转自如":身体如龙蛇游走,无固定形态,以腰胯为轴,灵活转换重心。
"上松下实":上半身松活如云,下半身稳固如山,形成"上灵下稳"的攻防体系。
3. 目空
"一切不在眼里":眼中无对手,心中无敌意,以空明之境破除恐惧,达到"无我无敌"的武道境界。
1. 单式万变
"心意把虽仅一式,变化莫测":以"滚身而起,束身劈打"为母式,通过起落、反侧、踩脚等动作衍生万千变化。
"浑身百节滚身起":全身关节协同滚动,如车轮般蓄势待发,暗合"粘滚劲"(如滚石砸物,刚柔并济)。
2. 内外合一
"内提外随":内气提领,外形跟随,如"踩脚而落"时,气沉丹田,力贯足底,形成"内提外随"的整劲。
"动静呼吸配":动作与呼吸同步,如"左右起步循环跳"时,吸气蓄劲,呼气发力,如龙腾虎扑般迅猛。
1. 以气驭力
"不求力则力无穷":摒弃刻意求力,以气催形,自然生发劲力,如"不冲气则气自冲"。
"静能生万物":静是万法之基,静中藏动,静极生慧,如"稳静起落,静为本体"。
2. 无上境界
"见分晓气闲神定":临敌时气定神闲,无思无虑,以无我之心应万变。
"随时命断而不惧":武者需具备视死如归的信念,以无畏之心驾驭生死,方能发挥武技之极致。
传统武术的核心:以心为帅,以气为旗,以意为引,以身为器。
心意把的修炼不仅是技击之术,更是身心合一、天人合一的修行之道。其要诀在于"空"——空明之心、空灵之身、空澈之目,最终达到"无念无我,无惧无畏"的武道至境。
来源:真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