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朱洁静:曾四次登上春晚,事业巅峰遭遇大病,如今王者归来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5 21:40 1

摘要:2025年5月12日,一段舞蹈视频再次刷屏网络,《朱鹮》在浙江的舞台上重新起舞,观众席中有人落泪,也有人沉默。

本文叙述皆有官方信源,为了读者有更好的体验放在了文章后缀!

2025年5月12日,一段舞蹈视频再次刷屏网络,《朱鹮》在浙江的舞台上重新起舞,观众席中有人落泪,也有人沉默。

主角朱洁静,在病后第八个月回归大剧院,完成了这场被医生劝阻、被粉丝惦记、被舞台期待的完整演出。

是什么让她无惧身体的极限选择站上台?在舞蹈之外,她经历了怎样的身体与心理考验?

2024年年初,朱洁静被确诊为严重病变,必须尽快接受手术。

那是一个普通的春日早晨,她在上海完成例行训练后感到异常的疼痛,经检查需要立即开刀手术。

手术安排在一个星期之后的华山医院东院区,当她在病房里签署手术知情书时,那只曾撑起千钧舞姿的手却略有颤抖。

手术完成后,她的腰椎被医生比喻为“危房”,术后第二周,她的右腿出现严重的神经反应,小腿肌肉开始萎缩,站立十分钟已成难事。

对一位古典舞者而言,这意味着职业生涯几近终结。

康复开始的第三个月,术后训练成为她每日的功课,她每天六小时训练,主要在医院康复中心和她自己改装的家庭练功房之间进行。

她将扶墙站立的视频剪辑发给舞团的教练,看上去像是一个艺考生在做形体训练。视频里,她的护腰已被汗浸透,但她不说一句疼。

有新人悄悄质疑她“还能不能保得住首席的位置”,她未作回应,只用身体的坚持来回答。

2025年1月,当春晚筹备进入关键期时,朱洁静决意参演《幽兰》,这距离她术后仅4个月。

这是一次极高风险的选择,医生和身边人都强烈反对,医生明确表示“舞台动作可能导致神经再损”。

但她坚持:“舞者不是温室里的兰花,要在风雨中开花。”

排练地点设在松江的一间旧影棚,舞台灯光多次调试,她自己则靠背架和止疼贴支撑身体完成排练。

登台当晚,每一个动作都伴随着拉扯刀口的剧痛,她将《幽兰》的精神比喻为自己,“高洁却忍耐风暴”。

节目播出后,《幽兰》的视频点击量迅速突破2.3亿,评论中有粉丝留言:“你让我看到什么是深谷幽兰的倔强。”而她在后台躺了半小时才恢复站立。

有人评论说:“她不是跳舞,她是拿命在燃烧舞蹈。”

春晚之后不久,5月11日,舞剧《朱鹮》复演。这是她术后首次完整演出大型舞剧,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身心回归。

《朱鹮》对舞者体能要求极高,有多个连续跳跃和托举动作,剧组原本提议修改舞段,降低难度,但她拒绝了。

为缓解剧中关键动作的剧痛,她将止痛喷雾藏入道具羽毛中,趁换场间隙喷一口再上台。

这是一场不讲条件的回归,是艺术家对舞台最庄严的承诺。

5月12日清晨,她发布了一条朋友圈,配文是:“轻舟已过万重山”,配图左侧是她流着泪插着输液针的病号照,右侧是《朱鹮》台上的飞舞造型。

#朱洁静轻舟万重山#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网友称她为“将万重山刻进骨血”的人。

在她回复评论的语气中,看不出苦难后的怨言,只有对舞蹈的热爱:“还会跳的,用更爱自己的方式继续跳。”

朱洁静不是第一次登上春晚,2020年《晨光曲》、2021年《朱鹮》、2023年《碇步桥》,每一次都是她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

她在舞蹈界有“荣典首席”之称,也是“荷花奖”金奖得主。

但她在采访中曾说:“我不喜欢‘荣典’这词,太金光闪闪了。其实我就是个还在练腿的老学生。”

她认为舞者的骨头里要掺着“铁屑”,而不是包着绒布。舞者不能被疼痛吓退,反而要“在痛里找节奏”。

从1985年10月出生在浙江嘉兴,到1994年被选入上海舞蹈学校,再到16岁进入上海歌舞团,朱洁静的每一个关键人生节点,似乎都与“坚持”有关。

她曾说:“‘首席’三个字,不是一个位置,而是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

哪怕在伤病最重时,她也在病房翻看年轻时的舞蹈录像,边看边做笔记。她说,这不仅是复健,更是重读自己的人生。

朱洁静没有煽情。她没有在采访里说“梦想”两个字,也没有在社交平台发励志鸡汤。她只是在台上跳了一支又一支舞,然后安静地下台,戴上护腰走出后台。

“我不是在挑战极限,我只是不想还没跳够。”这句话,被她写在练功房的白板上,也被很多观众记住。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完——

审核|蜉蝣

注:原创首发,抄袭必追究到底!

信源1:百度百科 朱洁静

信源2:潇湘晨报 2025-05-13 07:33 《浙江知名女演员,重病归来!曾四登春晚,流泪照令人心疼》

来源:远川Talk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