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重庆市第七中学的大礼堂内,坐着来自重庆大学、重庆市第七中学以及重庆大学附属小学的千余位同学,在远方,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云南省绿春县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在线上同步观看直播,线上线下超过2000人参与这一堂特别的“大思政课”。近日,以“双拥教育进课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重庆市第七中学的大礼堂内,坐着来自重庆大学、重庆市第七中学以及重庆大学附属小学的千余位同学,在远方,来自西藏自治区昌都市第六高级中学、云南省绿春县第一中学的同学们在线上同步观看直播,线上线下超过2000人参与这一堂特别的“大思政课”。近日,以“双拥教育进课堂,青少连心话思政”为主题,重庆大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构建“全链条育人”体系,大力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重庆大学团委邀请重庆大学红岩博士团成员孙晓琦,重庆大学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许卓远以及退伍大学生、重庆大学2021级本科生彭云,以个人故事经历为媒,与同学们开展了一堂意义非凡的“双拥”“大思政课”。
重庆七中活动现场,一名学生向主讲人提问。
课堂上,孙晓琦分享了三代人的拥军经历,从奶奶建设铁路中见证军民情深,到父亲退役前后始终坚守初心,再到母亲从事高原医务工作与战士一同守护百姓,“双拥”影响代代相传;许卓远作为边防军人子女代表,讲述陈祥榕烈士英勇就义的事迹,而陈祥榕烈士就义之处正是许卓远父亲驻守的地方,许卓远用真实故事激励台下学子艰苦奋斗、奋发有为;彭云作为退伍大学生,分享军旅生涯与成长经历,从参军到部队的训练、工作,再到退伍后的学业与梦想,展现了军人的光荣与担当,让同学们深受触动。
在问答互动环节,许多同学对军旅生活和成长规划等问题积极提问。许卓远说:“作为边防军人的子女,我非常高兴能够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精神传递给同学们,也非常荣幸能够为双拥教育工作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彭云学姐给我们分享了一些军营的生活,使我对军人有了全新的认知”,来自重庆七中的初一同学陶妍睿说道,“他们守护着先进的武器,却过着俭朴的生活。陈祥榕烈士牺牲时仅仅比我大了10岁,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清澈的爱’。”
来自重庆大学附属小学的温文睿说:“虽然我现在不能成为一名军人,但是我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去让祖国更加强大。我希望以后能成为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云南省绿春县第一中学的同学们线上参与课程。
未来,重庆大学团委将继续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方式,勇于走出大学校园,把重庆特色、重大特色注入思政课堂内容建设中,常态化、多样化地开展多主题的“大中小”一体化思政课程,积极为重庆大学、周边中小学及对口帮扶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思政赋能。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