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越来越多企业在做团体标准?团体标准到底是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4 09:41 1

摘要:“这个项目是我们依据自有团体标准开发的。”当客户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很多合同就已经半只脚跨进来了。

“这个项目是我们依据自有团体标准开发的。”
当客户听到这句话的瞬间,很多合同就已经半只脚跨进来了。

这不是夸张。

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团体标准已经成为衡量企业专业度、引领力的一把“隐形标尺”。

今天我们不讲术语、不谈空洞定义,就来和你聊聊:什么是团体标准?它怎么就成了企业跃升的新通道?为什么你做品牌、拓市场、拿资源,全绕不过这个词?

一、别再把团体标准当“文件”,它其实是企业的“战略武器”

很多企业误以为标准是管技术的,其实不然。标准是规则,是行业“共识”的语言系统

而团体标准,就像是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玩家”一起制定出来的游戏规则,它具有这些特性:

自愿参与、公开透明:不强制,但认可者越多,越具权威;

由协会/产业联盟/科研院所牵头制定:具备行业代表性;

可以备案到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公开可查,有法律效力;

不限领域、细分赛道皆可做:物流、制造、电商、新能源、服务业……全适用!

换句话说,团体标准不是“文件”,是你企业参与行业规则制定的门票,是一次向上绑定资源与下沉影响力的双向通道

二、为啥越来越多企业在做团体标准?真不是跟风,是看到了好处!

1. 快速建立“专业认知锚点”

“我们是制定《直播带货产品质量控制团体标准》的发起单位。”

一句话,胜过十页产品介绍。它不仅让你脱颖而出,还能快速构建客户心智上的专业信任感。

2. 打开政府、协会项目扶持通道

在政策层面,很多科技项目、产业政策申报、先进制造业扶持工程,都将“参与/牵头标准制定”列入加分项。

特别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造业单项冠军评选、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更是明确鼓励企业标准化能力建设。

3. 拓展产业生态影响力

如果你是供应链核心、技术输出方或平台运营方,牵头团体标准意味着你正在为整个生态建立规则模板,这是一种资源整合能力的体现。

这不仅影响你的上下游,也在悄悄改变行业格局。

三、哪些企业适合制定团体标准?你有没有这个潜力?

不一定是大公司才能做团体标准,关键看你有没有以下条件:

在某一技术/服务/流程上具备领先优势或原创成果

有客户基础或业务实践,希望总结提炼为行业通用范式

想在行业内建立影响力,占领品牌制高点

具备一定资源协调能力,能调动上下游参与标准起草

如果你有过“我们这套流程,行业里还没人做得这么细”的自信,那么你可能就具备做团体标准的土壤。

四、制定团体标准是怎样的流程?你可能比想象中更容易参与

很多人误以为团体标准很复杂,流程很官僚,其实真没那么“高冷”,一般流程如下:

立项申请:提交立项表,明确标准名称、适用范围、背景意义;

组建起草小组:发起单位+2~3家相关单位协作起草;

完成标准文本初稿:内容包括定义、术语、技术要求、检验规则等;

开展征求意见活动:组织专家、上下游代表讨论反馈;

技术审查+修改完善:通过专家评审会,形成定稿;

备案发布:将标准提交至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备案并公开。

整个周期一般为 4~6个月,如选择专业代办机构,还可以做到“技术主导+全程协助”,大大减轻企业负担。

五、做团体标准需要多少钱?值不值关键看“你要什么”

当前市面上团体标准代办报价从5万元~30万元不等,主要依据以下因素变化:

标准类型(技术性还是服务性?难度不同);

行业协会级别(国家级/省级/地方性/行业小众);

是否需要专家组建、文本撰写、审查支持;

是否提供全过程代办服务(项目管理+资料准备+审查协助)。

我们建议企业不要只看“报价”,更要明确你的目标:

是为了参与品牌塑造?选择高权威协会+全面服务;

是为了项目加分?尽快备案+影响力够用即可;

是为了推广商业模式?聚焦内容传播性+行业接受度。

一份好标准,不是花钱花得多,而是“用对了地方”,形成长期价值。

六、团体标准 ≠ 面子工程,而是“产业硬通货”

说到底,标准不是形式,而是企业能力的外在呈现
它反映的是你是否具备将经验、技术、模式总结成系统的方法论的能力。

曾经的市场红利靠的是“快人一步”;
今天的市场生存靠的是“说服他人按你的方式来做”。

而团体标准,正是这个“说服力”的武器。

七、标准是门生意,更是门哲学

现在很多企业焦虑的不是“做不做”,而是“别人已经在做”。
你会发现,那些悄悄做了团体标准的企业,客户更认,政策更倾斜,行业更关注。

标准背后,是企业的软实力,是行业的尊重度,更是一次资源撬动的机会。

如果你还在观望,不如就从了解你所在行业的热门团标入手;
如果你已经有自己的业务流程沉淀,赶紧行动,找专业机构评估能否标准化。

这可能就是你企业品牌跃迁的关键一跳。

来源:颖颖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