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推进新时代侨务工作创新发展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1:44 2

摘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打好“侨”牌,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成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仙游县侨联近年来的实践,从机制创新、文化传承、经济合作、服务优化等维度,探讨新时代侨

推进新时代侨务工作创新发展

□郑志忠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华侨华人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如何打好“侨”牌,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成为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全国侨联系统先进集体仙游县侨联近年来的实践,从机制创新、文化传承、经济合作、服务优化等维度,探讨新时代侨务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机制建设,夯实侨务工作基础

(一)构建侨务平台网络

“侨胞之家”是为侨服务的“桥头堡”。仙游县通过建设“侨胞之家”“侨青会”等实体平台,构建覆盖基层的侨务服务体系。例如,赖店镇打造“侨胞之家”,提供咨询、维权等服务,并定期开展活动增强侨胞归属感。龙华镇建立“五有”的“侨胞之家”,配备联络员和志愿者,形成“党建带侨建”基层治理模式。游洋镇依托“沽山村侨史馆”,展示全镇重点华侨华人的创业事迹和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游洋镇侨联入选2023—2024年度全国侨联系统基层组织及“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这些“侨胞之家”已成为侨界群众的情感地标和精神家园,通过组织侨法宣传、文化交流、困难帮扶等各类活动,让侨界群众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二)提供政策法律保障

吸引外资、吸引人才,已经成为各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仙游县创新侨务工作“三同步”工作法,即注重侨情调研与政策制定同步、项目实施与效果评估同步、服务供给与需求反馈同步,制定出符合县情的对侨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设立驻外人才工作站管理,对海外人才回乡创业给予一定优惠。仙游县制定《华侨华人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促进方案》,多次派出教师志愿者赴东南亚华侨社团创办的华文学校支教,同时为侨文化保护与利用提供政策支撑。仙游县侨联与仙游法院建立涉侨纠纷联调机制,成立仙游县涉侨纠纷调解委员会,涉侨调解员已入驻最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这是莆田市首家在线涉侨调解委员会,提升侨益保护的专业化水平。

二、深化文化纽带,增强根脉认同

(一)侨乡文化的保护与活化

围绕进一步推动华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仙游成立专题调研组,摸清华侨历史文化遗产情况,包括涉侨建筑、涉侨档案文献资料在内的实物,也包括传统技艺、华侨口述史等;组织普查认定、公开征集抢救,全面梳理建档;通过鼓励修缮保护、积极编史修志进行科学活化利用;加快打造华侨华人博物馆,传承展示华侨历史文化。侨批(华侨家书)是侨文化的重要载体。仙游县侨联携手县档案局、县台联,开展“侨批·仙侨记忆”档案文献展,让社会各界了解档案、关注档案、利用档案。建立侨批档案馆,侨批数字化率达100%,以数字化技术留存历史记忆。仙游深入挖掘侨厝内在文化和精神价值,因地制宜探索涉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新模式。

(二)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当前,对外文化传播形式的创新很有必要。仙游县以莆仙戏、十音八乐等传统文化“出圈”,通过海外巡演以解侨胞之乡愁;枫亭元宵灯会融合“侨元素”,设计东南亚侨亲会主题花灯,强化乡土文化共鸣。建构“三堂”教育模式,用好祠堂(宗族文化)、学堂(华文教育)、厅堂(家风传承),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在海外社交平台宣传闽中画派杰出人物李耕、李霞、黄羲,拓宽传播链路。开展各类“侨+”特色项目建设,挖掘传播华侨华人奋进事迹,支持龙华、赖店、榜头等侨文化底蕴深厚的乡镇,开展“侨乡文化+互联网+实业”矩阵,探索数字化传播新模式,比如可以利用AI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记录、修复和展示;可以将动画、音乐与文字故事相结合,打造跨文化多媒体作品。

三、聚焦经济赋能,激发侨资侨智活力

(一)引资引智与产业对接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人才是第一资源,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相辅相成。仙游县侨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定期召开海外留学生家属座谈会,宣传仙游人才“蜚山兰水计划”政策。搭建“以侨引侨”平台,引导侨商投资主导产业;侨企兴泰庄园挂牌成立“巴西华侨科技园”,引进了中高级农业技术人员,成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基地”“新侨创新创业服务联系点”。建立海外专家库,及时传递家乡发展动态,倾听侨胞心声。推广“侨资+特色产业”模式,近3年引入侨资项目20多个,其中鞋服产业、制造业等占比近60%。目前全县侨资企业60多家,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100多人。

(二)侨助共富与乡村振兴

仙游县侨联用好“百侨帮百村——联村助户”活动品牌,引导海外侨胞返乡参与乡村振兴等工作。对于挂钩的精准脱贫户,县侨联为他们申请并发放省侨联帮扶补助款2.7万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县侨联还积极开展“侨心永向党·同心助发展”系列活动,发动海外侨团结对偏远山村,谋划好发展项目。马来西亚侨胞卢金峰在故乡仙游县设立助学基金会,8年来共捐款1337万元,资助学生达4425人次。

四、创新为侨服务,提升侨胞获得感

(一)医疗与生活便利化

近年来,仙游县加快建设高水平普惠均衡的便民服务体系。县侨联紧抓这一契机,与县总医院合作设立“侨胞诊疗中心”,为华侨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与县公证处合作推行“证侨之家”公证服务,解决侨胞跨境法律需求;实施“乡愁记忆工程”,托管修缮危旧侨宅,既保护文化遗产,修复侨厝47座,又激活乡村文旅。

(二)新生代培育与情感联结

随着华裔新生代与故土的联系日渐减少,传统的语言和文化链接也在减弱。因此,需要创新和加强侨务工作,强化华裔新生代与乡土文化联系。仙游县侨联举办海外侨青元宵行、线上华文课程,增强文化认同;组织开展侨界新生代华裔青少年联谊活动,如“亲情中华·汉语桥”夏令营等,安排营员参观文庙、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等,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吸引更多侨胞关注家乡、支持家乡建设。

五、启示

新时代侨务工作需以“大侨务”视角整合资源,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结合,借鉴游洋“侨胞之家”的系统性经验,强化政策协同。文化认同与经济合作并重,既要通过侨批、侨村等载体留住“根脉”,也需以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数字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利用大数据、国际传播平台扩大侨务影响力。

仙游县侨联实践表明,打好新时代“侨”牌,不仅是传承华侨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双循环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未来需进一步挖掘侨务资源的价值,书写更精彩的“侨文章”。

责编|陈君妍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