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美育协同育人!海淀这所百年老校抢占新高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22:34 1

摘要:近日,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举办的以“崇德尚美 数智赋能”为主题的美育研讨会上,学校通过14节涵盖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学科,以及融合了艺术教育的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现场课,既展现了十九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厚重的美育底蕴,又体现了学校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焕发美

·当传统教育模式被改变,学生可以用AI直接生成一幅画,美育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科技之于艺术是取而代之还是赋能创新?

.学校该如何培养符合未来需求的艺术人才?

近日,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举办的以“崇德尚美 数智赋能”为主题的美育研讨会上,学校通过14节涵盖美术、音乐、书法等艺术学科,以及融合了艺术教育的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现场课,既展现了十九中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厚重的美育底蕴,又体现了学校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焕发美育新活力的前沿探索,同时也回答了数智技术如何赋能美育的时代之问。

1952年成立美工小组,到2024年成为海淀区唯一一所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十九中始终以课程为引领,依托集团化办学优势,打破学段边界,整合教育资源,构建“宽门槛、多通道、高层次”的全学段、全链条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

“此次研讨会既是成果展示,也是探索的新起点。未来学校将发挥海淀首个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作用,继续深化‘艺术+科技’特色课程建设,培养具有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十九中校长刘云霞说道。

01

当艺术与科学在山顶相遇......

法国知名作家福楼拜说过这样一句话,“艺术与科学总在山脚下分手,又在山顶相遇”。在十九中美育研讨会的课程展示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金量。

你能想象,自己设计的静态文创作品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吗?

七年级美术课上,同学们在邓燕川老师的指导下,结合AI程序,尝试着把自己设计的京剧文创作品生成动态图片。

有的同学加入了京剧的韵白唱腔,有的同学加入了锣鼓音效......当传统京剧故事以新颖的数字形式呈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京剧文化和美术创作的兴趣,也极大提升了他们的数字化技能和创新能力。

除了美术等艺术学科外,在语文、英语、历史、物理等学科中,也能看到艺术教育、数智赋能的影子。

语文课《紫藤萝瀑布》上,通过AI生成的不同的藤萝图片,学生在辨识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数学和英语融合课《athematics, Art and Creativity —— 国际数学日海报解码与再创作》上,学生可以借助AI工具探究菱形密铺的逻辑,动手染色设计;

技术课 《古代桥梁的力与美——叠梁拱桥的智》上,通过AI手段复原画作中汴水虹桥使用场景,学生进一步理解体会叠梁拱桥的基本原理,体会古人智慧;

......

在这些课堂上,我们见证了数智技术如何助力美育创新,体会了在美育浸润过程中如何挖掘学科美育元素和美育功能,感受到了学生在艺术与技术融合中迸发出的创造力。

正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所言,“通过数智赋能,十九中的美育工作已经从常规的美术教育向设计教育转型,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学生综合素养的跨越式提升”。

02

“高质量的艺术人才,

需要技术的托举”

说起数智赋能美育,十九中可以说每一步都踩在时代变革的节拍上。

2003年,中国互联网迎来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之际,十九中美术教学网站“美苑之窗”应运而生,成为记录和展示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平台。同年,学校开设《电脑美术》课程,组建电脑美术社团,将数智技术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智技术水平与艺术素养。

2011年,学校建成海淀区第一间电脑美术专业教室,苹果电脑、数位板、数位屏等新兴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海淀区一大批美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接受过电脑美术培训,无数数码绘画爱好者得到启蒙。

2016年自媒体发展势头正猛之时,十九中推出美术教学微信公众号“十九中美术”,及时分享学校的教学课程与成果、网络直播课程,打破信息壁垒的同时,还革新了学生评价模式,尊重个体差异,肯定学习过程价值

如今,借着人工智能的东风,十九中更是加速发展,步入了数智赋能美育快车道。

在十九中艺术教研组组长李牧老师看来,高质量的艺术人才,也需要技术的托举当技术的难度降低,学生艺术创作的激情与信心也就提升了。

“教学过程中,数智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比如在浮雕面具教学中,我把用AI生成的教学素材呈现给学生们后,隔周美术课上,不少同学就主动带来了自己生成的创意素材。后期在制作过程中,创新思维更是呈倍数增长”,李牧老师表示。

“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数字媒体艺术特色课程小初高贯通培养,借助高校资源,进一步探索相关领域的课程建设与实践”,谈及学校未来数智赋能美育的发展规划,李牧老师这样说道。

03

海淀唯一!

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正当时

当前,海淀教育正在打造人文、科技、数理、艺体、语言培养领域“五指成峰”的新样态。

去年11月,海淀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名单出炉,十九中入选并成为区内唯一一所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校。作为海淀区艺术教育的“排头兵”,十九中也肩负着艺术拔尖创新课程搭建、经验推广、人才培养的重任。

刘云霞校长介绍,十九中以课程为引领,依托十五年一贯制的集团化办学优势,整合央美、北航、北服等高校资源,进行艺术创新人才长链条培养。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上,学校打破课程边界、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幼小初高一体化培养课程,通过跨学科融合、长链条实践和全员美育浸润行动,铸就‘崇德尚美、润心培元’的育人生态”,刘校长表示。

据刘校长介绍,接下来,十九中将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优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人工智能为助力,开展音乐、美术、戏剧等多种类、多层次艺术创作活动对中小学生心理疗愈的实践研究,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心理支持。

在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十九中也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据了解,学校近3年每年都有超过20名同学通过艺术途径考入央美、人大、北理工、中传等名校,所有艺考生均顺利考入本科院校,大部分学生被985、211、双一流高校录取。

升学之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深远的意义,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潜能的机会,帮助他们发现自身优势,找到一生的热爱。

曾以全国排名第十的优异成绩被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录取的王禹童同学,初一时一次偶然机会加入了十九中电脑美术社。最初只是接触基础的素描、色彩,渐渐地,王同学爱上了美术并接受了专业的训练。这场始于兴趣的探险,最终也帮助他叩开了理想学府的大门。

04

“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校园

美育建设,提供优秀的研究样本”

作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美术创作基地、全国中小学藏书票教学先进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海淀区少科院数码绘画研究所,十九中在美育建设上的深厚积淀与前沿探索,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国家美术课标组组长、首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尹少淳肯定了十九中科技赋能美育的创新探索。尹教授认为,科技提升了艺术创作的能力和勇气,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信心,帮助他们突破艺术创作中的难点。

北京教育学院“新时代学校美育课程协同育人”创新平台负责人、首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吕鹏表示,本次美育研讨会活动,从课程到展演再到研讨,体现了十九中作为百年老校的风采。“十九中的美育以课程为引领,依托十五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形成了一体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样本”。

海淀教科院美育研究中心主任赵方军指出,十九中在多年的美育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紧跟教育改革步伐,落实课标精神,关注大单元课程建设、跨学科、数智赋能。学校开设了丰富全面的美育课程,同时把美育融入教育全过程,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新思路。“希望十九中在中央美院、北航、北服等高校的引领下,研发艺术创新思维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往·期·推·荐

微信又改版啦

来源:京城教育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