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位于北京的水果空间,宣布“因合约到期+经济下行+精力有限”,将于六月初结束营业(五月正常营业)。近年关闭的画廊不是个案,不仅一级市场经济吃紧,二级市场也进入拼性价比的时刻。5月10日,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一件长卷,在日本以约过亿元人民币成交;5月13日
星期四
2025年5月15日
5分钟
5月15日,位于北京的水果空间,宣布“因合约到期+经济下行+精力有限”,将于六月初结束营业(五月正常营业)。近年关闭的画廊不是个案,不仅一级市场经济吃紧,二级市场也进入拼性价比的时刻。5月10日,明代大儒王阳明的一件长卷,在日本以约过亿元人民币成交;5月13日,嘉德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三个专场总成交价3.6亿元,夜场收获2.24亿元(成交率70.6%),占据全场前三的分别是刘野、周春芽、赵半狄的作品。
· 收藏家陆挺病逝
· 在破碎与重构之间重启
· 朱建忠的“画中宿镜”
· 李洋梦境研究展览启幕
· “淘金米”进入第二阶段
· 什么是爱的新知识?
· 小天才绘画大赛征集
· 谢扬从开拍拍卖离职
· 英国国家美术馆重启
· 威双策展人科沃离世
· 院线将上映米氏纪录片
· 1 ·
收藏家陆挺病逝
5月9日,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以《沉痛哀悼陆挺先生:一位为收藏事业献身死而有憾的才子》为题,悼念这位古籍和书画收藏家。作为艺兰斋董事长,陆挺在2004年前后着手建造艺兰斋美术馆,并请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设计。然而,原计划在2006年底对外开放的美术馆,已经迟到了近20年。
陆挺1970年代末开始接触收藏,据报道,他收藏了3000多件元明清字画。即便在企业经营遭遇困境时,他也从未动过出售珍藏以解燃眉之急的念头。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每遇残卷,如见故人垂危,必倾囊相救。”这种近乎偏执的救赎意识,驱使他在1997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拍下宋刻《礼记正义》,创下当时古籍拍卖纪录。
· 2 ·
在破碎与重构之间重启
5月20日至7月14日,由谷燕策展的凌健个展“干粮”,将在元典美术馆展出。经历数十年的艺术生涯后,近些年凌健再次开启了自我艺术创作的重构。在面对当今现实的背景下,他的创作提出了许多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这些话题涉及时代性、社会性、科技对艺术与人性以及未来的影响。
从创作的轨迹来看,凌健所表达的并非仅是思考,而是通过独特的绘画语言体现于作品之中。尽管画面的视觉效果发生彻底的变异,但依然保留了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展示了一个更加广阔的绘画领域,呈现出当代艺术界中矛盾意象的诗意,以及新超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形成东西方元素的混合体。
凌健《Translucent Body 透明体》
布面油画 200x190cm 2023
凌健《Dry Provisions and Roses》
布面油画 200x190cm 2025
《干粮》《瓷心》《辟谷》等系列作品,完成了对后当代时代精神图景的考古式解构。其创作思想如同一串断裂的密码,在物质与灵性、禁锢与释放的永恒张力中,搭建起通往集体潜意识的镜面回廊。
· 3 ·
朱建忠的“画中宿镜”
5月10日至6月21日,東京画廊+BTAP展出朱建忠个展“画中宿镜”。这是该画廊第四次为其举办个展,上一次个展是五年前的2020年。“画中宿镜”源自日本著名批评家峯村敏明对朱建忠作品的解读。
峯村敏明认为,朱建忠笔下松树的孤影,或者扁舟般的几何图案甚至线条,并非徒然漂荡在虚空之海上的微末尘埃,在他的画面中仿佛存在一面“镜子”。这里运作着的,是将观者目光引向意识深处的垂直引力,更是在井底将观者与被观的松树一体化为现象的表里两面,瞬息间完成反射的镜式结构。
本次着重展出朱建忠近年新作,艺术家仍以水墨创作为主,在用色上比之前更加轻松明快。在材料选择上,如今在画布上挥洒薄如蝉翼的透明涂层,追求画布本身肌理的呈现和呼吸。有些作品仅仅出现一道游丝般的线,或是悬浮的亭子,不仅体现了减法带来的轻松感,还强化画面虚实交织的层次感。或许这正是心灵通透的视觉投射,才构建出充满哲思的微观宇宙。
· 4 ·
李洋梦境研究展览启幕
5月10日至6月8日,山中天艺术中心呈现李洋梦境研究展览“磐石若梦——来自潜意识的三百二十七封信”,郭小力担任策展人。这是一个持续35年的梦境研究项目,以艺术家自1990年起持续记录的梦境档案为核心,展出327组绘画文献、科学装置及互动项目,构建起横跨艺术与科学的认知实验场域。
展览特别设置“以画释梦”工作坊,邀请公众解码梦境图像,参与艺术介入认知科学研究的创新实践,构建个体潜意识与集体记忆的对话场域,打造国内首个系统化“梦境考古学”艺术现场。
李洋深耕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兼具艺术家、梦研究者、心理学实践者、社会项目发起人等多重身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授。自20世纪90年代起,他以“梦”为核心展开跨学科艺术实践,构建了独特的“化梦”艺术体系,成为中国实验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李洋的艺术实践不仅拓展了当代艺术的边界,更为理解潜意识与现实的交织提供全新视角。
· 5 ·
“淘金米”进入第二阶段
5月11日至6月22日,杨烨炘个展暨公共艺术项目“淘金米”第二阶段展“从‘淘金米’到‘作为一件艺术品的米罐’”,在春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展出。策展团队将第一阶段的大米以及剩余的黄金收集起来,放入2000个玻璃罐中。艺术家还特别将一些黄金大米随机放入这些罐子,赋予了其盲盒的性质。
该项目自2025年3月30日启动以来,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热烈讨论。项目过程中收到各种反馈,既有有益的建议,也包括批评甚至人身攻击。杨烨炘始终坚信,作品的初心至关重要。他认为,作品如同一面镜子,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不同特点,观众通过参与活动,也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修行。
第一阶段,杨烨炘用500克黄金打造了1000粒黄金大米,并将其撒入5吨粮食中进行互动。此次,剩余的黄金大米与普通大米一同被收集入罐,每个罐子都有艺术家和策展人的签名,可供人收藏。杨烨炘表示,每罐的售价从100元到35万元不等,最后一罐的售价为35万元,这正是500克黄金的价格,也是展览的起点。
· 6 ·
什么是爱的新知识?
3月1日至6月29日,由沈奇岚博士策展的群展“爱的新知识”,在金鹰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来自国内外29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16组金鹰美术馆馆藏作品。展览围绕“情感社会学”展开,探讨爱作为一种知识和能力的多重可能性,并通过艺术的力量重新定义爱的表现与体验。
展览邀请观众重新感受和理解“爱”。展览现场被塑造为两套不同的街区公寓和一个散步与休憩的广场,为观众提供三条不同的动线和路径,邀请观众共同探讨爱的可能性。爱发生在熟悉的三室一厅之内,也发生在日常街道上。在不同的房间(展厅)穿梭,倾听不同的关于爱的故事。
作为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金鹰美术馆围绕主题,每周推出包括肢体剧场、戏剧疗愈、儿童创作等在内的公教活动。在爱中发现诗意的身体,在爱中连接亲密的彼此。金鹰美术馆也将成为南京这座城市中爱的发射站,持续传递温暖。
· 7 ·
小天才绘画大赛征集
2025年,由艺术家艾敬发起的“我爱颜色——小天才绘画大赛”迎来第十届盛会。本届大赛以“美好的明天”为主题,面向全国少年儿童征集绘画作品,优秀作品将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艾敬在启动仪式上深情回顾:“第一届参赛的小朋友如今都已步入大学。十年来,我们从孩子们纯真的画作中看到了成长、社会变迁,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本届大赛将举办“爱像一颗种子”十周年主题分享会,并出版公益实践录,系统总结十年来的成果。
· 8 ·
谢扬从开拍拍卖离职
5月10日,北京开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发布人事变动公告:“谢扬女士已于近期正式办理离职手续,不再担任本公司法人、执行董事等职务。作为本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谢扬女士在公司创立及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对她在任职期间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并祝愿她在未来的事业道路上再创佳绩。”
· 9 ·
英国国家美术馆重启
5月10日,英国国家美术馆塞恩斯伯里翼楼在闭馆2年后重启。此次改造正值美术馆成立200周年庆典,旨在为每年数百万访客提供更开放、友好的参观体验。改造后的翼楼首次将部分建筑区域转化为公共广场,形成“广场中的广场”。改造工程大量采用佛罗伦萨灰岩、勃艮第石灰华等高品质材料,既呼应文丘里夫妇设计的原展厅风格,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 10 ·
威双策展人科沃离世
5月10日,第61届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柯尤·科沃(Koyo Kouoh)在瑞士巴塞尔的一家医院突然去世,享年57岁。据了解,她最近被诊断出癌症。第61届双年展将于2026年5月9日至11月22日举办,原定于2025年5月20日公布展览主题。
科沃1967年出生于喀麦隆,生活工作于南非开普敦、塞内加尔达喀尔和瑞士巴塞尔。去年12月她被任命为2026年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成为该双年展历史上首位非裔女性策展人。
· 11 ·
院线将上映米氏纪录片
为纪念文艺复兴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诞辰550周年,传记纪录片《米开朗琪罗:爱与死亡》将于5月20日起在全国院线上映。影片由英国导演大卫·比克斯塔夫执导,历时3年拍摄完成。摄制组深入众多艺术圣地,运用4K超高清技术记录下众多传世杰作的细节魅力。该片已确定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个城市的艺术影院特别展映,部分场次还将配套举办文艺复兴艺术讲座。
来源:艺术鼓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