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道兼程,产业兴旺势如虹——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陇南系列报道①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5 23:02 2

摘要:2024年5月12日至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第六次赴陇南调研,提出要坚持以特色增质效、以创新求突破,切实打造产业兴旺、创新开放、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和谐幸福的高质量发展新陇南,这为陇南发展锚定前进方向、注入强劲信心。

时间见证前行步伐,岁月铭刻奋斗足迹。

2024年5月12日至1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第六次赴陇南调研,提出要坚持以特色增质效、以创新求突破,切实打造产业兴旺、创新开放、协调发展、绿色生态、和谐幸福的高质量发展新陇南,这为陇南发展锚定前进方向、注入强劲信心。

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指示精神,紧盯打造“五个新陇南”目标任务,鼓足干劲、奋力拼搏,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本平台陆续推出系列稿件,集中展示我市加快建设“五个新陇南”的新作为、新担当,敬请关注!

倍道兼程,产业兴旺势如虹

——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新陇南系列报道①

产业是经济之本,发展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指出,甘肃要“积极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品牌”,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五月的陇南,万象更新,生机盎然,从田间到车间,从深山到云端,“特色”与“创新”交织,“传统”与“现代”共鸣,一幅产业勃兴的画卷正在陇南大地徐徐铺展。

2024年5月12日至13日,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第六次赴陇南调研,锚定“推动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产业兴旺的新陇南”的发展路径。

嘱托殷殷,步履铿锵。

一年来,陇南以“特”破题、向“新”而行,持续推动特色山地农业提质增效、地域优势工业提级转型、文旅康养产业提档升级、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在特色产业间书写富民故事,于工业园区奏响转型强音,借山水人文绘就文旅盛景,以产业之“兴”标注发展之“进”,交出了一份动能澎湃的精彩答卷。

2024年,陇南特色农业综合产值突破350亿元,文旅收入同比增长近40%……

01

以“特”制胜:山地农业书写富民故事

晨光微露,武都区万亩花椒基地里,椒农们或补肥或夏剪,做着采前的准备。

陇南,甘肃唯一的全域长江流域市州,山峦叠翠间蕴藏着“麻辣香甜”的独特禀赋。

胡昌升书记调研时指出,要深入挖掘“土特产”资源;突出“麻辣香甜”的特点,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文章。

一年间,陇南立足资源禀赋,按照标准化种养、精细化加工、园区化布局、链条化发展、集群化建设、品牌化打造、市场化运作的思路,持续加大产业资金投入,培育壮大“药椒油核畜、菜果菌蜂茶”等特色优势产业。以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为牵引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价值提升、以规模化养殖为牵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向高质效跃升。

倍道兼程,履践致远。

作为全国花椒“面积第一、产量第一、品质第一、农民收入占比第一”的“四冠王”,2024年武都花椒年产值突破37亿元,在“延链补链”战略下,开发出花椒油等多种深加工产品,让每颗花椒都带着“科技味”。

不止于此,油橄榄、核桃、中药材、茶叶等“陇南名片”同样熠熠生辉。

2024年成县核桃坚果产量达4.66万吨,产值5.59亿元,带动群众人均增收2780元,建成核桃仁深加工企业7家,开发出核桃油、核桃休闲食品、核桃粉等系列产品7大类20多种,形成仓储物流电商营销体系和“企业+电商+合作社”的营销体系,产品出口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印度等10多个国家……

无论是延链补链,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还是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陇南出实招、下真功。

目前,已认证321个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聚力7条农业产业链推进“甘味”品牌建设,累计培育9个“甘味”区域公用品牌和99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大型养殖企业从2021年的6家增长到8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到32家,农产品加工率年均增长3个百分点。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是陇南以产业为笔、实干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答卷上写下的铿锵注脚。

02

向“新”图强:工业转型澎湃发展动能

暮色四合,陇南经济开发区内,各个企业的生产车间马力全开,机械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干劲十足……

红川酒业公司,年产1.2万吨纯粮原浆白酒新厂区酿出的新酒,酒香醇厚;徽县成功斩获 “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秦岭南麓白酒之乡” 的荣誉;雄伟万利循环生态新材料、紫金矿业金山金矿、宝徽锌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成投产……

“以新型工业化为牵引,在集群打造、数字转型、主体培育上下功夫。”胡昌升书记的嘱托,为陇南工业注入澎湃动能。

一年来,陇南循“新”出发,向“新”而行,创“新”求进,在“改旧”“育优”“创新”上做文章,培育形成14条优势产业链,建成21个涵盖各类产业的现代产业园区。有色冶金、中药材、现代物流、花椒4条产业链综合产值和吉石坝商贸物流园区交易额均超过100亿元。

陇南是矿产资源大市,一直以来,陇南加大矿山矿区整合力度,在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等方面采取务实措施,不断提高矿山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积极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配套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构建具有陇南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新苗成大树”,工业增加值增速创十年新高。

2024年以来,陇南以科技创新持续赋能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家,科技进步综合指数增长率居全省第一;

秦巴山间,白龙江畔,陇南的产业脉动正与时代同频共振,一个个清晰明确的目标擘画出经济发展“新图景”。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调度有力、开局良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9%,增速排全省第一。历年来一季度工业固投首次突破10亿元。9县区规上工业均实现正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增速是2014年以来最好水平。

03

全域联动:文旅康养绘就诗与远方

陇南全域都是景,山水美、自然美、人文美在这里相得益彰。

“旅游资源优越,高山峡谷、江河湖溪、原始森林、草甸湿地、盆地丘陵、天池溶洞等星罗棋布,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胡昌升书记的勉励犹在耳畔。

一年间,陇南以“大景区+全域乡村游”破题,将山水之美、人文之韵转化为“流量密码”,文旅康养产业迎来“井喷式”增长,多点开花、全域繁荣。

宕昌县官鹅沟大景区“人气爆棚”,单日接待量突破3.12万人次!武都万象街区日均客流超3.5万人,机甲熊猫光影秀、非遗高山戏与美食“三件套”的烟火气碰撞,让老街焕发时尚活力;文县《白马盛典》实景剧凭借360°旋转舞台与千年白马文化的融合演绎,演出场场爆满;青龙山旅游度假区数十公里步道与亲子业态组合,成为家庭出游的“心头好”……

“五一”假期期间陇南全市累计接待旅游人数342.08万人次,同比增长58.82%;实现旅游花费202071.59万元,同比增长81.27%,游客接待量与旅游花费两项指标都创下创历史新高。

灿烂的历史、多样的民俗、红色的基因,22家4A级及以上大景区牵引“流量密码”,乡村游书写“共富故事”,官鹅盛典演艺等154个项目吸引资金流……

陇南紧扣全空间配置、全产业统筹、全时空打造、全要素考虑,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历史人文和风土民俗元素丰富旅游景区、扮靓旅游景点,将各个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拓面成体。

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陇南的实践步步生花,一条条精品线路串联南北,让陇南旅游“出圈”“出彩”,一幅“山水相依、文产共融”的全域画卷精彩铺设。

04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开辟新赛道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陇南勇立潮头。

胡昌升书记调研时强调:“要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以创新求突破。”

一年来,陇南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推动新兴数字产业提速崛起,着力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高标准推进陇南电信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基因”。

走进陇南电商产业园,直播带货热火朝天。仅2024年就建成 32个直播村、57个直播基地,电商销售额达80亿元。

不仅如此,跨境销售强势崛起,2024年陇南“甘味”农产品出口额达到6.1亿元,同比增长57.3%。并在俄罗斯和吉尔吉斯坦创建4个“甘味”海外仓(店)。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上云上平台企业数量达到125家,新增海关备案跨境电商企业10家。

创新不止于技术,更在于思维。

陇南全力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路”;

2024年,实施数智化项目23个,新建5G基站518个、智慧停车场15个、智能充电桩618个、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4个。乡村大数据平台、1+8应急指挥体系更是入选数博会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

山河远阔,步履不停。

当下的陇南,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活力更足。花椒遍布山野、酒香漫溢车间、文旅客流如织、数字浪潮奔涌,一幅“特”字当头、“新”字引领的产业兴旺画卷跃然眼前。

面向未来,陇南锚定“产业四提”不动摇,卯足一股劲,拧成一股绳,正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来源:陇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