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我提干营长,要跟女友分手,她让我去家喝酒,不料中计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23:55 1

摘要:【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突然接到电话,老战友邓强喊我来老地方喝两盅。放下电话,我不禁想起那些年在军营的故事,特别是那次差点被"中计"的经历。

说起来都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儿了。85年那会儿,我刚提干当了营长,心里那叫一个美啊。从一个普通农村娃,一步步熬到营长,虽说只是个小营长,但在我们那个年代,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当时我有个女朋友叫小芳,是县城百货公司的售货员,长得挺俊,性格也好。我俩处了有两年多,感情还算稳定,就是聚少离多。那时候部队管理严,请假难,我俩见面的日子屈指可数。

提干那天,领导在会议室亲自给我佩戴了军衔。回到宿舍,战友们七嘴八舌地恭喜我。老邓还特意从小卖部买了两瓶汽水,大家分着喝,那阵仗别提多热闹了。

"李明,你小子可以啊,以后可别忘了兄弟们!"老王拍着我的肩膀笑着说。

"忘不了,忘不了,等我安顿好了,请你们吃饭。"我笑着应下。

晚上,我先给家里打了电话,然后就给小芳去了电话。本以为她会高兴得不得了,谁知道电话那头却是沉默了好一会儿。

"怎么了?不高兴啊?"我有点纳闷。

"高兴,当然高兴。"小芳的声音听起来不太自然,"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以后你当了干部,是不是要调走啊?"

这话问到了点子上。提干意味着我很可能要调到其他地方,两个人的距离会更远。军队里这规矩,一提干,人往往就得调动。我心里早有了打算,但一直没敢跟她说。

"有这个可能。"我实话实说,"但是无论去哪儿,我都会..."

"李明,"她打断了我,"你明天能请假吗?来我家一趟,我爸妈想见见你。"

这个请求来得突然,我俩交往这么久,我还真没正式见过她父母。想想也是时候了,毕竟我现在也是干部了,条件好了不少,见家长也是情理之中。

"行,我明天请半天假。"

挂了电话,我心里却不太踏实。小芳反应不太对劲,平时提到见家长她总是躲躲闪闪的,今天怎么这么主动了?

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上铺的老李探出头来:"咋了,提干了睡不着啊?是不是想下个月的津贴涨多少呢?"

"滚一边去!"我笑骂道,"哪有那么俗!"

"切,别装了。我都听说了,你那小对象明天要你去见家长是吧?有戏啊!"

宿舍里的人就这样,什么事都藏不住。我笑着摆摆手:"睡觉睡觉,明天还要早操呢。"

第二天一早,我参加完早操,去食堂匆匆扒了两口饭,就去找连长请假。

"提干了还这么勤快,早操都不落下。"连长笑着说,"去吧,明天按时回来就行。"

我穿着新发的干部制服,精心擦了皮鞋,还特意买了盒上好的茶叶当见面礼。乘了两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总算到了县城。

小芳家住在县城一个老旧的筒子楼里,两室一厅的小房子收拾得很整齐。家里贴着几张明星海报,还有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在那会儿已经算不错的家庭条件了。

"来了啊,小李。"小芳爸爸是个瘦高个,说话慢条斯理的,戴着一副老式眼镜。

"叔叔好。"我规规矩矩地打招呼,把茶叶礼盒递过去。

"小芳说你提干了,是个营长了?不错不错。"小芳爸笑呵呵地说,"来,尝尝我泡的茶。"

小芳妈妈是个面善的中年妇女,戴着普通的发卡,穿着朴素。她端出一盘瓜子点心,热情地招呼我:"小李啊,多吃点,别客气。"

我小口喝着茶,和小芳爸妈闲聊着。聊到我在部队的生活,小芳爸显得很感兴趣:"部队条件怎么样?伙食好不好啊?"

"挺好的,"我笑着说,"每天三顿大锅饭,肉也不少。就是冬天早操有点冷,夏天训练出汗多。"

气氛挺好,我也渐渐放松下来。小芳在一旁不时给我添茶,但我总觉得她有心事,眼神躲闪。

吃完晚饭,小芳爸突然拿出一瓶"西凤",眼睛一亮:"小李啊,今天高兴,喝两杯?"

我不善饮酒,但这种场合哪能拒绝?况且军营生活苦,难得有机会喝上好酒。"好啊,谢谢叔叔。"

小芳在一旁欲言又止,小声说:"爸,李明不怎么能喝..."

"没事没事,男人嘛,喝两杯算什么。"小芳爸摆摆手,给我倒了满满一杯。

一杯接一杯,我很快就感觉头晕目眩,脸烧得通红。军营里偶尔会喝点,但都是啤酒,哪喝过这么烈的白酒啊。

"叔叔,我真的不能再喝了..."我试图推辞。

"来来来,最后一杯!"小芳爸不由分说地又倒满一杯。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

"谁啊?"小芳妈去开门。

"阿姨好,我是来找小芳的。"一个陌生男声传来。

我勉强抬头,看见一个穿着白衬衫、西装裤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手里还拿着一束花。那个年代能穿这么气派,一看就是城里的"三转一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都齐全的主。

小芳脸色一变,赶紧起身:"小杨,你怎么来了?"

"不是你让我今天过来的吗?"那个叫小杨的人一脸疑惑,手里的花束在灯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我顿时酒醒了一半,看看小芳,又看看那个小杨,一股被算计的感觉涌上心头。那会儿我穿着军装,头发剪得短短的,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跟这个白白净净的城里人一比,差距一目了然。

"小李啊,"小芳爸拍拍我的肩膀,"这是小杨,在县建设局上班,是我老同学的儿子。他和小芳认识有段时间了..."

我站起来,感觉一阵眩晕,但还是强撑着:"小芳,这是怎么回事?"

小芳咬着嘴唇,眼圈红了:"李明,我...我本来想好好跟你说的。你提干了,以后肯定要调走,我...我不想再这样聚少离多了。小杨他..."

"所以你今天把我叫来,是为了..."我苦笑一声,明白了一切。这是一场告别仪式啊,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不起,"小芳低着头,"我本来想等你走后再..."

"行了,我明白了。"我打断她,努力让自己站直,"叔叔阿姨,谢谢你们的款待,我先走了。"

"小李,别急啊,再喝一杯..."小芳爸还想挽留,手里的酒瓶晃了晃。

"不了,明天还要早起训练。"我礼貌地拒绝,向门口走去。我们部队有规定,请假回来必须准时归队,否则就是违纪。

小杨有些尴尬地让开路,我与他擦肩而过时,闻到了他身上的古龙水味道。城里人就是不一样啊,我苦笑着想。那会儿我们部队的战友,最多就是洗澡时搓搓肥皂,哪有这么讲究。

走出筒子楼,夜风一吹,我又是一阵头晕。扶着墙壁慢慢往前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

"李明!"身后传来小芳的声音。

我停下脚步,没有回头。那一刻,我想起了入伍时老班长教我们的话:"军人,要有铁一样的骨气。"

"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瞒着你的。"她的声音带着哭腔,"我知道你提干后肯定要去更远的地方,我...我等不了那么久了。"

"没关系,"我深吸一口气,"也许这样对我们都好。"

"你恨我吗?"

"不恨。"我转过身,努力挤出一个笑容,"我们部队有句话,叫'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你说得对,以后我可能会去更远的地方,聚少离多的日子不是谁都能熬得过来的。"

小芳哭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你永远这么好,这么理解人..."

"别这么说,"我摆摆手,"我不是好人,我只是个军人。军人嘛,就是要服从命令,听从安排。你的选择,我理解。"

我转身离开,没有再回头。在火车站附近找了个小旅馆住下,那会儿也就十块钱一晚上。我掏出随身带的酒壶,是战友老赵送的,平时我根本不喝酒,今天却一口气喝光了。那一晚,我躺在旅馆的硬板床上,盯着天花板发呆,想着这几年在部队的点点滴滴。

第二天一早,我赶最早的一班车回到部队。脸色肯定不好看,战友们看我这样,都没敢多问。只有老邓,也就是现在常联系的邓强,悄悄塞给我一包"大前门":"怎么了?遇到啥事了?"

"没事,就是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苦笑着接过烟。

"啥道理?"

"人啊,不能太轻易相信别人,特别是在喝酒的时候。"

邓强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咋的,让人灌多了?"

我没回答,只是点了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平时在部队,烟是管得很严的,只有休息时间才能抽一支,这会儿抽着特别香。

"别想那么多,"老邓拍拍我的肩膀,"有啥事跟兄弟们说说。"

"改天吧,等我想通了。"

那天下午,我照常带队训练,硬是把自己的情绪藏了起来。晚上熄灯号响了,躺在床上,我才让眼泪悄悄流下来。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后来我知道,小芳和那个小杨没过多久就结婚了。再后来,我调到了北方一个边远地区的部队,一待就是十年。

那边冬天冷得要命,零下三十多度是常事。记得第一年冬天站岗,冻得我直跺脚,嘴里呼出的气都能结成霜。但就是在那里,我认识了我现在的老伴儿,当地一个小学老师。

她不像小芳那样漂亮,但特别朴实,会织毛衣,冬天给我织了一条围巾。每次我值夜班回来,她都会煮好姜汤等我。那会儿部队条件差,她从不抱怨,反而总说:"你们军人不容易,保家卫国的,我们老百姓都理解。"

慢慢地,我心里的那道伤也就好了。等我转业回到家乡时,已经是十多年后的事了。我和老伴带着孩子,日子过得踏实。

偶尔在街上遇到小芳,我们也只是点点头,再无多言。听说她婚后日子也不太如意,那个小杨虽然是城里人,工作也体面,但爱喝酒赌博,常对她不好。

人生啊,就是这样充满了意外。那次"中计"虽然当时挺难受的,但现在想来,也算是一种成全。要不是那次分手,我可能就不会那么痛快地接受调令,也就不会认识我现在的老伴儿。

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都会笑笑。军旅生涯教会我的最重要一课: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像军人一样,挺直腰杆,勇往直前。

"喂,老李,你发什么呆呢?"电话那头,邓强不耐烦了,"我们这儿都开始喝上了,你到底来不来啊?"

"来来来,这就来。"我笑着回答,把那些往事抛到脑后,"不过今天你可别想灌我,当年在小芳家吃的亏,我可记着呢!"

"哈哈哈,瞧你那点出息!行了,赶紧来吧,老战友们都等着呢!"

放下电话,我拍拍身上的尘土,拿起钥匙出门。腿脚虽然不如当年利索,但走起路来,还是有当年军人的样子——腰板挺直,步伐坚定。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