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像开盲盒”:都市独居青年,收留陌生人住宿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6 00:00 1

摘要:在上海,30岁的她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那屋不大,30平方米左右,带一个小小的阳台,可以在上面摆张小桌,吃饭时抬头看看夕阳和主街道的梧桐树。

一日凌晨,黄珍跟留宿女孩一起看吃播视频。受访者供图

2025年5月7日凌晨,黄珍还在公司门口兴奋地讲述她与一群女孩的故事,那都是她曾经的住客,她记得每一个名字。

在上海,30岁的她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那屋不大,30平方米左右,带一个小小的阳台,可以在上面摆张小桌,吃饭时抬头看看夕阳和主街道的梧桐树。

自2024年11月起,她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收留陌生人免费住宿的帖子。她把用心打理的独居空间对外共享,提供干净被褥,允许女性陌生人在紧挨床边的绿色地毯上过夜。

过去半年,小屋来来往往住过29个女孩。黄珍说,这段公众眼里需要有勇气的冒险举动,实际上美好又神奇,“没有一次不好的回忆”。

她的灵感来源于在欧美盛行的“沙发客”文化,指旅游者到异地旅行时睡当地人家里的沙发,也通过这种免费住宿的机会,对当地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层次的体验。提供住宿的人,被称为“沙发主”。

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像黄珍这样对外提供免费住宿的独居年轻人并不少见。他们大多出于善意,想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也期望在这样的互动中结识“有趣的灵魂”。

“温暖的传递”

在黄珍家的玄关处,有一面色彩斑斓的留言墙,上面是住客们留下的痕迹——手写的便利贴。其中有对黄珍和这间小屋表达感激与喜欢的内容,有对生活的感悟和俏皮的告别语,也有暖心提醒下一位住客的注意事项。“她们会留下一些话,让下一个住客看见,她们之间也完成了温暖的传递。”

2024年冬天,一个住过的女孩给她的便签喷上香水,上面写道:“我们会在路上再相遇的。”也有女孩帮黄珍研究闲置的咖啡机,手写了一份详细的咖啡机使用步骤说明,希望下一位住客能够在黄珍家享受一杯咖啡的时间。

“其实来我家入住的女生,不是都有经济困难,也有比我生活状态更好的。”黄珍说,住客主要有三类女生:有来上海旅游想体验“沙发客”文化的,有刚毕业来上海找工作的,还有因生活窘迫寻求临时歇脚地的。

一位28岁的单亲妈妈,带着几百元来上海找工作,每天找便宜的饭裹腹,住青年旅社,还得寄几百元给家里的孩子用,实在难以为继。

她问黄珍,能否提供几天时间,这样能省一两百元。黄珍同意了,“我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她都已经是个单亲妈妈了。”

女生住进来头两天,两人总说不上话。黄珍从事广告业,经常加班,等回到家对方已经在地毯上睡着了,次日早晨6点,女生早早出门去一处展览中心做日结兼职。

女生走时留下一张便签,语气并不哀怨,而是畅想未来也拥有一间房子,为陌生人提供免费住宿。

“大家都过得很不容易。”另一位收留陌生人免费住宿的南京市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愿意贡献独居房间,是因为有次刷到一个网友情绪崩溃的帖子,“说住的地方都找不到,有了轻生的念头”。

在黄珍的“沙发客”里,有一个坚定追梦的女生让她印象深刻。2024年11月中旬,26岁的杨艳莹提着大箱子出现在黄珍家门口,一副娇小的南方女孩模样,她介绍自己是一名独立导演、编剧。

那是杨艳莹来上海的第4个年头,她有个自高中就坚持的导演梦。2024年,为拍独立短片,杨艳莹花光将近9万元的全部积蓄。求助黄珍时,她刚退租,无处可去,但短片还剩一场日落镜头没来得及拍。

“一个尴尬的过渡期,经济情况窘迫,也想体验‘沙发客’的经历。”杨艳莹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起自己的故事,她本住在上海市中心一栋居民楼顶楼晒台的违章棚屋,8平方米大,租金相当便宜,每月1800元。

棚屋潮湿,外面下大雨,玄关顶和卫生间就下小雨,维修几次无济于事,水滴打在接雨的脸盆里和木地板上,声音很响。

“住差不多就行,还是以拍自己的短片为主。”在上海,杨艳莹过得清贫,因为身形瘦小,靠穿初中的旧衣服省去一笔开销。大多时间,她跑剧组赚钱,日均伙食费维持在30元,基本是素菜;在临期商品店买便宜的牛奶、处理价的水果和洗护产品。

在黄珍家当“沙发客”的几天,算是杨艳莹过得很好的时日。黄珍给她摊的蛋饼摆盘好看,像意大利披萨。她烧萝卜丸子汤给黄珍喝,清淡暖胃。

她说黄珍有一项厉害的技能:将江西脐橙一圈圈削皮,削一整条都不会断,那一长条弯弯曲曲的黄色橙皮,被挂在厨房的门把手上、窗台上,像香薰。正巧,杨艳莹的独立短片也有类似片段。

离开时,杨艳莹把自己写的剧本留在屋里。黄珍偶然瞥见,阳光透过玻璃杯落在剧本上,“很神奇,就印在她的名字上面”。

黄珍家中,住客写满的留言墙。受访者供图

“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最先启发黄珍成为“沙发主”的,是她此前在尼泊尔的青年旅店认识的小康。

“小康说,我很适合去做沙发客,跟沙发主交朋友。”小康是台湾人,一年后来到上海,在黄珍家睡了一晚,次日就飞往罗马旅游。黄珍连叹“神奇”,“我也没有做什么,却感觉真的有助(小康)一臂之力。”

这件小事在黄珍心里埋下种子,她因工作原因没能成为“沙发客”,但她可以做“沙发主”。她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愿意对那些想看世界的女生提供短暂帮助。

在杭州临平,24岁的独居青年曹滕之做着跟黄珍一样的事。他渴望用“免费住宿”换“沙发客”的故事,想想就很酷。

但实际上,他没接待过什么“沙发客”。过去两个月,他接待过一个从外地来杭州旅游的大学生,也接待过刚来杭州找工作的女孩。如今家里的两位住客,一个2025年刚创业失败,欠有外债;另一个刚来杭州,也无固定工作。

放在三年前,曹滕之不会允许别人住进家里。想成为“沙发主”的念头,萌发于2023年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冲动”的来源与他的原生家庭有关。

曹滕之老家在河南,父母都是教师,他从小生活在学校家属院。父母限制他出校园,说外面危险;为让父母应酬“有面子”,曹滕之很早就懂酒桌上的座位讲究,让烟敬酒的规矩。

而在他心底,这全是束缚。2018年考上杭州一所大专院校后,他很少回家,想离家远一点。

2023年,他第一次乘坐飞机,独自飞往吉隆坡旅游。他碰到几个年龄相仿的德国人,是跟父母借钱出国旅游的大学生,背包去过十几个国家。曹滕之感到落差,“特别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如今,有很多人也评价曹滕之很酷,他也背个包到处跑,朋友圈风景照下的定位在国内外各个位置变换。曾有很多个早晨,他在嘈杂的机场排椅上醒来,毫不在意路人的好奇打量,翻个身继续睡。

一系列旅游经历,让曹滕之更有底气与人接触。2024年,他在柬埔寨一座冷门小岛上,线上申请辞职。2025年3月,他决定将生活调整为慢节奏,在杭州临平的偏僻地带租下一处约235平方米的房子,三室一厅,对外招揽“沙发客”。

“我有一个执念,不做坏事,多做好事。”他爱猫,养了三只,其中两只都是被别人抛弃的。对他来说,收留有需要的陌生人免费住宿,又是好事一桩。

黄珍手捧住客留给她的花束。受访者供图

“我不是单方面付出很多”

很多人问过黄珍,为什么要冒着风险,收留陌生女孩免费住宿。

在黄珍看来,成为“沙发主”让生活变得有趣,有了许多“第一次”的尝试。她在朋友圈里写道:“下班回家就是互相开盲盒的时刻。两个陌生人一起度过一个晚上,想想大家都蛮勇敢的。”

最重要的是,她在与借宿女生们的相处中,有种被保护和被治愈的感觉。“我不是单方面付出很多,她们也有给予。”

有一次,她跟一名住客挽手逛商场,聊起家庭与成长经历,黄珍不自觉说出“我好像从来没被填满过”。

“那次对话,让我更看清楚自己内在的一些东西。”黄珍成长于江西一处小镇,父母一直忙于生计,作为长女,黄珍用很多时间照顾弟弟。“成长环境其实没有很充盈,我反而付出很多,在大学毕业之前,都不知道怎么去爱自己。”

大二暑假的一次旅行,黄珍只身带了不到两千元,从南昌独自乘坐36小时硬座,一路到敦煌。凌晨六点,她在鸣沙山的山脊上看日出,从沙丘上俯冲狂奔。那是她第一次独自去陌生地方旅行,“感受到很多善意,好像我拥有了全世界。”

此后很多年的工作间隙,她都会去旅行。在尼泊尔,她认识了一位环游世界的菲律宾工程师。两人语言不通,靠着翻译软件相处得也很愉快。

两人第二次见面,在香港的维多利亚海港边分享彼此的爱情跟生活,“她说,珍珍你要勇敢,要让人看起来你有点力量”。

而收留陌生人免费住宿,就让黄珍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她说这都是借宿女生们给予她的,“有被填满的感觉”。

借宿女生们的礼物藏在很多细节里。比如擅长下厨的杨艳莹会给黄珍做很多菜,把被遗忘在冰箱两周的一条鱼烧了吃,帮黄珍省去处理鱼内脏的麻烦事儿。“有种妈妈叫我回家吃饭的感觉,让我第一次觉得这不是出租屋,是家。”

另一个借宿过的女生为保护黄珍安全,寄来的快递和外卖礼物,收件人写的都是“天使(先生)”,并备注叮嘱快递员,不要打扰家里人。

过年期间,黄珍家的架子上堆满她们寄来的食物,有重庆的火锅底料和罐头,有澳门的蝴蝶酥,还有从甘肃和长沙寄来的零食。

曹滕之也能感受到住客们带给他的便利:两个女生通过做饭、打扫卫生来补偿免费住宿的打扰,也会采购零食饮料和蔬菜。冰箱里的东西,曹滕之随便吃。

“我以前根本就没时间搞饭,点了两三年外卖,现在能吃上正经做的饭了。”曹滕之放心买来牛羊肉食材,有住客帮他搞定。对应的,他也共享了长期门锁密码、洗衣机和吹风机,在这个家,曹滕之真的有了家的感觉,“搭伙过日子,互相帮助嘛”。

两个女孩住了两个月左右,她们靠一些群发的日结兼职度日,比如在体育中心做球赛观众充场,或去商场帮商家吆喝,时常半夜归家,日子过得紧巴巴。曹滕之不打算赶她们走,也不忍心,“我不知道她们离开了这,还能去哪。”

他有了些许改变,比如厨房储物架要顺应女孩们的身高,不再光着膀子在客厅里晃悠。“这也是成长,以前我真不会处理这些,独居惯了。”

有住客后,曹滕之的厨房有了生活气息。受访者供图

“不想房子变成流动招待所”

2025年5月,黄珍接受媒体采访的新闻报道,受到许多网友关注。她挨个刷完读者的评论,被讨论最多的是安全问题。“他们提醒得对,所有的鼓励跟建议我都有看见。”

五一前后,黄珍暂停接待陌生女孩。4月密集的人流让她有点疲惫,“我个人的精力有限,我需要去照顾好自己,不想房子变成一个流动招待所。”

那段时间,上海一名记者问她,为什么接受采访。她回答,希望更多有余力的朋友站出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为陌生人提供免费住宿的机会,“因为我发现这种需求量很大,每天都有私信我的人,但我精力有限。”

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黄珍的想法变了,不再鼓励大家成为“沙发主”。“很害怕引起不好的效仿,女生看到我的事情更轻易相信陌生人,这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按照过往的流程,收到求助女孩的私信后,黄珍会加对方微信,先发语音介绍自己,并让对方出示身份证明,双方约时间视频聊天,黄珍再将家的具体地址告知对方。“很多女生都是白天到,比我先进房间。我把钥匙放在一个地方,让她们自助。”

黄珍考虑过最坏的情况——顶多房间里少点东西。“我想做这件事的意愿非常强烈,有风险我也能够接受,做事情永远会带来风险……我也不很富裕,我家就这样敞开来,没关系。”

黄珍规避风险还有一环流程,她会通过私信内容和对方账号主页动态,判断是否适合借宿。她也拒绝过一些人,有未成年人说跟家里闹了矛盾,但没有身份证住店;也有过来上海享受夜生活的女孩,在深夜醉酒,突然联系她。

借换宿平台Shestays创始人陈思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安全问题是目前借换宿过程的一大风险。她建议游客在国内外寻求免费住宿时,除了提前视频沟通、判断风险,还应掌握当地的报警电话,以及国外大使馆求助电话。

“特别作为年轻女性,如果独自旅行需要借宿,可以从安全的城市开始,提前了解清楚旅游地,尤其在国外。”陈思宇认为,借宿者不能完全依赖免费住宿,还是要在资金方面做好应急预留。

黄珍想想也后怕,她能看得出来,一些来借宿的女孩丝毫没有戒备心。还是她主动提醒女孩,把行程分享给亲友,“如果她们愿意,我也会主动跟她们亲友打声招呼,让他们看到真实的我。”

她接待过年纪最小的女孩只有19岁,一时兴起订了飞上海的特价机票。这个女孩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自己喜欢旅游,一直想尝试在陌生人家过夜,下了飞机就直奔黄珍家。“当时没仔细想,她问我贸然来她家会不会害怕,我说还是很相信珍珍姐姐的。”

回头细想,黄珍觉得,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她准备听网友的劝,换个密码锁,以后会向公安报备住客信息。

当然,这不妨碍她继续成为“沙发主”,6月份的住客已经定好一位。黄珍有点期待,那是一个向往上海的女孩,考研到上海的愿望没达成。“她很不甘心,觉得应该来上海看一看,我也很乐意帮她更靠近上海一点。”

南方周末记者 郑丹 南方周末实习生 许玉珍 李佳彤

责编 谭畅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